人文西藏 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 西藏风情 系列:包括《雪域经轮 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 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 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 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 西藏历史文化名人 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 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饮食、服饰、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斓的西藏生活民俗;诞生礼、婚嫁、丧葬,西藏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苯教
本书是CCTV4(国际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等多家视频网站热播,并获得视频网络高度追捧的央视开年大作《第三极》图文珍藏版。 本书秉承原片创作风格的优秀“基因”,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处人类生存的30多个真实感人故事,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情况,体现了独特的高原社会风貌、自然风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充分表现了西藏的自然环境和人的生存样态,是一部“洗眼涤心”之作。 本书文字清新,配图精美。加入了纪录片的延伸阅读、拍摄花絮、观众评论集萃、专家研讨会述要,以及《第三极》推荐自驾线路等信息,丰富了内含,弥补了电视片载体难以体现的不足。 赠送的珍藏版DVD是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的艰辛是给广大读者的特别奉献。
本书课题组成员先后数次到西藏及其邻近的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区进行实地考察,历经数年,获得了对于西藏唐卡传承与保护状况的基本认识。课题组成员研读了相关藏文、汉文和英文文献,包括藏文史籍中与唐卡相关的记载,增强了研究的历史纵深感。本书从当代西藏唐卡传承、保护的现实问题出发,聚焦于当下西藏的唐卡传承与保护现状,力求发现目前唐卡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对唐卡艺术及相关传承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西藏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咨询意见。
一部青藏高原旅行故事集,以旅行者的视角书写古老高原的风土人情,讲述高原上人们的快乐与忧愁。一辑 到离天近的地方去 ,行走在高原,每一场邂逅都是奇遇:雪山,湖泊,星空,牧场,荒原,善良的牧民,幸运的旅人;第二辑 与神的孩子相遇 ,记录旅途中因缘际会的藏族友人:用画笔看护留守儿童的唐卡画师;用电影和世界对话的藏族青年导演;从草原牧场走上戛纳电影节红毯的牧民姑娘 他们往返于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梦想与现实,他们的生活史勾勒出古老的高原从过去向未来延伸的轨迹。
本书从西藏文明的地缘文化背景以及这一文明的自身内涵和客观发展需求角度对历史上西藏与中原关系的形成问题,尤其是形成这种关系的西藏方面的原因和必然性进行系统讨论。本书不仅对从事藏学研究的国内外学界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也为关心西藏并渴望从较为宏观高度上去认识和把握西藏历史脉搏的读者提供途径。
本书资料翔实,引证丰富。不仅使用大量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回忆录及原始档案,而且使用英印政府、英国及美国政府的大量外交政治档案。后者的征引是目前西方有关西藏现代史研究著作中*为全面、完整与丰富的。另外,作者还相当重视口碑资料,大量征引拉萨街头的政治民谣入史,别开生面,文笔生动。
本书讲述的是人类文明的故事。它从宇宙的零点开始,追寻着时间之矢,掠过渺渺空间,人猿揖别,而后将镜头切入人类文明的宏大画卷。在其百科全书般的叙述中将名人、名事、 名物、名派、名说、名理、名律、名著、名诗、名文、名剧、名画、名曲、名片、名歌、乃至名言、名情、名态、名骂,按照历史的内在节奏和韵律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既有宏观而著的概览,也有具体而微的特写,可谓于泼墨中见工整,前后勾连,纵横开阖,层层迭出,妙趣横生。人类文明的波澜壮阔,人类心灵的悸动渴求,它那从内向外、由浅入深的丰富内涵和美妙景致由展开在读者面前,看则悦目,读则赏心,掩卷回味,多有启迪和感悟。
青藏高原以其壮美自然的风光和朴实的生活图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和迷恋。相对于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的 第三极 。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中,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与家族幸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共生,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奥秘就藏在《第三极》里。本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同名图文珍藏版,本书用3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独到的高原社会风貌和自然图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本书聚焦当代西藏人的生活,呈现当代西藏的心灵史,贯穿了一个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关乎国家、民族以及个体生命根本的人文主题。本书秉承原片创作风格的优秀 基因 ,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处人类生存的鲜活故事,从人与自
在南天竺有一个叫作曲木里赤的国家,国王名叫曲赞扎杰,手下有来自鸟族、蛇族和猪族的妖臣五十余名,各个善使妖法巫术,且库中藏有金银、珍珠、珊瑚等各种财宝。 有一回,王妃想起国王用武力将自己的父母投入狱中,亲人皆被残害,将自己掳至宫中,不禁悲从中来。她登上宫殿的高处,自言自语道: 不育女祸不单行,前路茫茫不知归处,与其做恶魔王妃,不如投阿鼻地狱。 语毕,王妃将自己的金镯扔向空中,希望能从中得到指引。金镯飞向东北方,王妃从而得知解脱之法在东北方的岭国。于是,王妃带上男女仆从各一名以及各种金银珠宝踏上了前往岭国的艰辛道路。 国王曲赞扎杰得知王妃逃走之后,一面派人打听王妃的下落,一面派兵攻打岭国。与此同时,岭国格萨尔王也根据姑母南曼杰姆的预言做好了抵御外敌的准备。于是,双方开战
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国内外藏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藏学研究在21世纪的繁荣和深化。 收列条目,坚持学术性一。地域则以西藏自治区为主,适当收入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族地区及北京、山西、河北、浙江等地与西藏历史文化有关的内容。共收词目790条,配以珍贵历史图片144幅(重版为184幅)。 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的英文字母音序分部编排,再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音序编排。为了安排图片位置的方便,对个别词目的先后次序作了调整。 因排版原因,按照我国藏学界使用惯例,以拉丁转写附注藏文和梵文、巴利文等文字。 目前藏学学者由于受到藏语方言的影响,音译藏语或藏文为汉文时,同名异译现象较为普遍,《西藏历史文化辞典》为方便读者使用,对异译的译名做了一些规范,力求统一。
西藏雕塑是西藏艺术的集中体现。本书力求以通俗、简练的文字,对西藏佛教雕塑的发展、题材、流派、特征,以及寺院雕塑、佛塔雕塑等进行较全面的叙述,对造型艺术中的雕(木雕、石雕、金属雕)、刻(木刻、石刻、印刻)、塑(泥塑、擦擦、酥油花)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既是读者了解西藏雕塑的工具书,又能使读者获得西藏艺术方面的启迪,颇具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青藏高原以其壮美自然的风光和朴实的生活图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和迷恋。相对于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的 第三极 。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中,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与家族幸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共生,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奥秘就藏在《第三极》里。本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同名图文珍藏版,本书用3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独到的高原社会风貌和自然图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本书聚焦当代西藏人的生活,呈现当代西藏的心灵史,贯穿了一个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关乎国家、民族以及个体生命根本的人文主题。本书秉承原片创作风格的优秀 基因 ,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处人类生存的鲜活故事,从人与自
人文西藏 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 西藏风情 系列:包括《雪域经轮 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 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 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 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 西藏历史文化名人 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本书全面介绍了清末民国西藏地区宗教上层人物九世班禅的生平掌故,九世班禅不仅佛学造诣极深,而且有政治远见、顾全大局。书中精当利用历史文献、典籍、档案资料等,真实展示了一个宗教领袖
色彩斑斓、美丽圣洁的岭国由诸佛愿力所化现,又被称作世界中心和见者祈愿向往的人间天堂。自祖先曲潘纳布七代以来,到他的三位子嗣总管王戎擦查根、达戎超同王和僧伦卡玛王时,高贵的紫色董氏天神部落除形成长、仲、幼三大支系,仍然没有出现一位能够统一圣洁岭国的国王。 时至龙年,少年觉如(格萨尔王少年时期的名字)十二岁时,达戎超同王自恃其部落财力、人力以及个人神通咒术的强大,欲抢夺岭国大王之位。但又恐他人对其引发紫色董氏部落内部相残颇有微词,故而,他宣告整个部落,决定举办岭国所有人皆可参加的赛马大会,企图以夺得比赛锦标的名义,名正言顺地获取岭国王位。此时,总管王得到莲花生大师预言,要求其迎请觉如返回岭国登位称王。于是总管王与岭国其他重要人物瞒着超同王,前往放逐觉如母子的地方玛域下部
《叫我怎能不歌唱》一书是一部歌颂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弘扬正能量的书稿。该书通过60位亲历者忆苦难、话幸福、讲巨变,以他们的现身说法,全面再现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新成就、新变化、新形象,反映了西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人的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抒发了广大西藏人民发自内心的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全书是由《西藏日报》上刊载的60篇新闻稿加工汇编而成,并配有亲历者的生活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本文讲述了位于金沙江上游川藏交界处的“三岩”,仅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有着:土葬、天葬、火葬、水葬、室内葬、树葬、岩洞葬、瓮棺葬、塔葬、二次葬等十余种丧葬方式,不仅折射出当地丰富的死亡观,而且蕴含人们多样的生命观,既是对“死”的处理也是对“生”的认知和企盼
《人间佛陀释迦牟尼》 以权威资料、专业视角客观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 引导读者深思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鉴往知来,善思未来,让读者循着佛陀的人生轨迹,体会到佛陀住世的本怀,发扬佛陀觉人救世的精神,重新获得观照及成长的力量。 《梦幻圣域木里》 作为藏文化的学习者和热爱者,近年来的夏季,只要有连续的十天以上空闲时间,钱文忠都会驱车在四川藏区行走,体悟康巴藏区深厚的文化,领略藏区绚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四川藏区建设的巨大成就。藏区山川亘古壮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每一个中华子孙,都会为之骄傲。行程是艰苦的,时常直面各种困难与挑战,有时甚至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钱文忠的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因为,这一切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生命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藏汉双解的大型辞书.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藏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收词范较为广泛,解释比较详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现有藏文辞书中比较好的一部。书中的汉文释文,采用了现代书面语。佛学和因明学的翻译,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译法,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似较生疏,但对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读者,藏汉两文互相参证,是能够理解的。“附录”中的“动词变化表”,经过有关地区的藏族学者讨论、审定,统一了动词正字法。“藏族历史年表”也有一定的参者价值。百余幅图片,除了摄影作品外,均系强巴等藏族画师绘制,民族色彩比较浓厚,既有助于了解词目内容,又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
余永红*的《陇南白马藏族美术文化研究》从服 饰、面具、建筑、家具、刺绣、绘画、装饰品七个方 面,对陇南白马藏族的美术文化进行了全面整理,并 以艺术学为核心,运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对白马藏族各 类美术造型进行了系统阐释。同时结合民族学、考古 学、民俗学以及陇南地方文史等学科知识,广泛吸收 近年来白马藏族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对陇南白马藏 族的美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也是国内外学术 界首次从美术学科角度对白马藏族文化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