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的英雄故事,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 与世界上其它一些著名的英雄史诗相比,降边嘉措编著的《格萨尔王全传(上下)》有两个显著特点:,它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当中广泛流传。是一部活形态的英雄史诗,一部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它是世界上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仅就篇幅来讲。堪称世界史诗之。 在《格萨尔》的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史诗直接的创造者、忠诚的继承者和热情的传播者。 “《格萨尔》诞生千周年活动”作为2002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参与项目,充分说明《格萨尔
本书课题组成员先后数次到西藏及其邻近的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区进行实地考察,历经数年,获得了对于西藏唐卡传承与保护状况的基本认识。课题组成员研读了相关藏文、汉文和英文文献,包括藏文史籍中与唐卡相关的记载,增强了研究的历史纵深感。本书从当代西藏唐卡传承、保护的现实问题出发,聚焦于当下西藏的唐卡传承与保护现状,力求发现目前唐卡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对唐卡艺术及相关传承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西藏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咨询意见。
阿里,夹在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腹地横亘着冈底斯山脉;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接壤,与新疆、日喀则、那曲相邻。 神山圣湖及四条大河标的了阿里的神圣:冈仁波齐,玛旁雍措,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秃鹫、斑头雁、棕头鸥、*……它们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古老的文明从这里发源。千年的壁画,描摹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愿景。 早在吐蕃王朝于藏南谷地发祥之前,藏西北就已经有了一个光耀的王国,名象雄。它远在一隅却显赫一时,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存在了700多年的古格王国,留下了托林寺,东嘎、皮央石窟的精湛壁画,留下了古格王宫与佛寺交融的艺术,以及香孜、玛囊、卡尔普、多香、达巴等未被开放的遗迹…… 镜头中的“阿里”只是时光
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国内外藏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藏学研究在21世纪的繁荣和深化。 收列条目,坚持学术性一。地域则以西藏自治区为主,适当收入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族地区及北京、山西、河北、浙江等地与西藏历史文化有关的内容。共收词目790条,配以珍贵历史图片144幅(重版为184幅)。 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的英文字母音序分部编排,再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音序编排。为了安排图片位置的方便,对个别词目的先后次序作了调整。 因排版原因,按照我国藏学界使用惯例,以拉丁转写附注藏文和梵文、巴利文等文字。 目前藏学学者由于受到藏语方言的影响,音译藏语或藏文为汉文时,同名异译现象较为普遍,《西藏历史文化辞典》为方便读者使用,对异译的译名做了一些规范,力求统一。
本书从西藏文明的地缘文化背景以及这一文明的自身内涵和客观发展需求角度对历史上西藏与中原关系的形成问题,尤其是形成这种关系的西藏方面的原因和必然性进行系统讨论。本书不仅对从事藏学研究的国内外学界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也为关心西藏并渴望从较为宏观高度上去认识和把握西藏历史脉搏的读者提供途径。
《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以“微博体”形式展示真实西藏的书。该书追求新媒体环境下*阅读体验,用短的文字还原了那些了解西藏的人心中真实的西藏。中英对照、图文并茂,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全书共收录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内容包括大量鲜活的一手的见闻,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语录和访谈,以及有趣、独到的细节和图景。 该书在形式和内容上皆有创新——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用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形成一条条精彩的微博,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微博都是精华,都能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
《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系《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的姊妹篇,这三部书籍合称《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资料集》。 《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主要收录稿本、抄本或市面上少见的资料。由于它们数量少,篇幅不一,难以按照内容加以分类,只是依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本辑共搜集了各类资料13部,其中稿本有6部,它们是《西藏改流本末记》、《道孚公牍》、《治理康区意见书》、《昌都历史述》、《廿四军机要处有关康区交通档案》以及《玉树地区调查记》,约占资料集的50%。 可以这样说,除了目前康区各地政府存藏的历史档案,以及《赵尔丰川边奏牍》、《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等重要资料外,《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资料集》基本上搜集了现在社会上能够找到的资料。余下的工作便是如何有效地加以利
《格萨尔》是我们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在藏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谚语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格萨尔》的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卷帙浩繁,气势磅礴,是世界上长的一部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全传》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格萨尔》事业发展的历史进行,使《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焕发艺术青春,以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从雪山环绕的青藏高原,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的英雄故事,热情讴歌了正义的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斗争。 与世界上其它一些著名的英雄史诗相比,《格萨尔》有两个显著特点:,它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家牧民当中广泛流传,是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青藏高原碉楼研究》在深入、广泛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依据建筑材质、平面形制、内部构造及建筑特征的不同,首次提出青藏高原碉楼存在两个大的区系类型:即横断山区系类型和喜马拉雅区系类型。这两大区系类型的分布,前者以川西高原即东部藏区为中心,后者则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为中心。这两大区系类型的划分,是本书对青藏高原碉楼整体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它反映了青藏高原碉楼发展进程中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特点及地方传统。
讲述了墨脱完整地保留了刀耕火种、狩猎生活、生殖器崇拜、人造石锅、以物易物、图腾崇拜、原始巫术等人类童年时代的诸多习俗,由清溪、急流、瀑布、跌水以及古朴的寺庙,组成了一幅险、奇、幽、秀、野于一体的人文画卷。 将上百年来关于珞渝被英国殖民者偷窥、染指,到印度独立后侵占中国珞渝领土,制造大片“争议地区”的历史娓娓道来。 介绍了英国的威尔科克斯、达尔顿、敦巴尔,法国的噶拉克,英籍奥地利人海门道夫,印度的罗伊等专家学者探究珞渝文化的一些活动,也介绍了我国研究珞渝文化的专家学者所作出的贡献,有些方面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
本书讲述的是人类文明的故事。它从宇宙的零点开始,追寻着时间之矢,掠过渺渺空间,人猿揖别,而后将镜头切入人类文明的宏大画卷。在其百科全书般的叙述中将名人、名事、 名物、名派、名说、名理、名律、名著、名诗、名文、名剧、名画、名曲、名片、名歌、乃至名言、名情、名态、名骂,按照历史的内在节奏和韵律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既有宏观而著的概览,也有具体而微的特写,可谓于泼墨中见工整,前后勾连,纵横开阖,层层迭出,妙趣横生。人类文明的波澜壮阔,人类心灵的悸动渴求,它那从内向外、由浅入深的丰富内涵和美妙景致由展开在读者面前,看则悦目,读则赏心,掩卷回味,多有启迪和感悟。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藏汉双解的大型辞书.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藏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收词范较为广泛,解释比较详细,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现有藏文辞书中比较好的一部。书中的汉文释文,采用了现代书面语。佛学和因明学的翻译,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译法,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似较生疏,但对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读者,藏汉两文互相参证,是能够理解的。“附录”中的“动词变化表”,经过有关地区的藏族学者讨论、审定,统一了动词正字法。“藏族历史年表”也有一定的参者价值。百余幅图片,除了摄影作品外,均系强巴等藏族画师绘制,民族色彩比较浓厚,既有助于了解词目内容,又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
本书自1852年首次出版以,已经成为西方汉学界的一部经典,被译成了东西方各主要语种并反复再版。全书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是一部难得关于中国西部文化的代表作。作者古伯察是法国遣使会传教士,1839年入华。1843年5月25日从西湾子出发,历经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长途跋涉18个月,于1846年1月29日到达拉萨。《鞑靼西藏旅行记》一书正是描述他从从西湾子到拉萨、再从拉萨到四川成都的一段经历,将其间的曲折辗转与风物山川娓娓道来。古伯察的传奇经历,更在于他虽然不是西方进入西藏的人,但却是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
本书资料翔实,引证丰富。不仅使用大量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回忆录及原始档案,而且使用英印政府、英国及美国政府的大量外交政治档案。后者的征引是目前西方有关西藏现代史研究著作中*为全面、完整与丰富的。另外,作者还相当重视口碑资料,大量征引拉萨街头的政治民谣入史,别开生面,文笔生动。
《人间佛陀释迦牟尼》 以权威资料、专业视角客观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 引导读者深思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鉴往知来,善思未来,让读者循着佛陀的人生轨迹,体会到佛陀住世的本怀,发扬佛陀觉人救世的精神,重新获得观照及成长的力量。 《梦幻圣域木里》 作为藏文化的学习者和热爱者,近年来的夏季,只要有连续的十天以上空闲时间,钱文忠都会驱车在四川藏区行走,体悟康巴藏区深厚的文化,领略藏区绚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四川藏区建设的巨大成就。藏区山川亘古壮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每一个中华子孙,都会为之骄傲。行程是艰苦的,时常直面各种困难与挑战,有时甚至会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钱文忠的内心充满了感恩之情。因为,这一切都是人生的宝贵经历,生命
本文讲述了位于金沙江上游川藏交界处的“三岩”,仅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有着:土葬、天葬、火葬、水葬、室内葬、树葬、岩洞葬、瓮棺葬、塔葬、二次葬等十余种丧葬方式,不仅折射出当地丰富的死亡观,而且蕴含人们多样的生命观,既是对“死”的处理也是对“生”的认知和企盼
色彩斑斓、美丽圣洁的岭国由诸佛愿力所化现,又被称作世界中心和见者祈愿向往的人间天堂。自祖先曲潘纳布七代以来,到他的三位子嗣总管王戎擦查根、达戎超同王和僧伦卡玛王时,高贵的紫色董氏天神部落除形成长、仲、幼三大支系,仍然没有出现一位能够统一圣洁岭国的国王。 时至龙年,少年觉如(格萨尔王少年时期的名字)十二岁时,达戎超同王自恃其部落财力、人力以及个人神通咒术的强大,欲抢夺岭国大王之位。但又恐他人对其引发紫色董氏部落内部相残颇有微词,故而,他宣告整个部落,决定举办岭国所有人皆可参加的赛马大会,企图以夺得比赛锦标的名义,名正言顺地获取岭国王位。此时,总管王得到莲花生大师预言,要求其迎请觉如返回岭国登位称王。于是总管王与岭国其他重要人物瞒着超同王,前往放逐觉如母子的地方玛域下部
在南天竺有一个叫作曲木里赤的国家,国王名叫曲赞扎杰,手下有来自鸟族、蛇族和猪族的妖臣五十余名,各个善使妖法巫术,且库中藏有金银、珍珠、珊瑚等各种财宝。 有一回,王妃想起国王用武力将自己的父母投入狱中,亲人皆被残害,将自己掳至宫中,不禁悲从中来。她登上宫殿的高处,自言自语道: 不育女祸不单行,前路茫茫不知归处,与其做恶魔王妃,不如投阿鼻地狱。 语毕,王妃将自己的金镯扔向空中,希望能从中得到指引。金镯飞向东北方,王妃从而得知解脱之法在东北方的岭国。于是,王妃带上男女仆从各一名以及各种金银珠宝踏上了前往岭国的艰辛道路。 国王曲赞扎杰得知王妃逃走之后,一面派人打听王妃的下落,一面派兵攻打岭国。与此同时,岭国格萨尔王也根据姑母南曼杰姆的预言做好了抵御外敌的准备。于是,双方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