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船山学刊》创办一百周年,期刊社从过刊中精选文集240万字,分船山卷、湖湘文化卷、中国传统文化卷三类出版。本卷从过刊中收集论述船山与湖湘文化为主题的很好论文,使对此问题有兴趣之读者一册在手,可见全貌。
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恋地情结》这本书,以人与环境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经由认识人类自身――人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而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经由认识环境作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以及个体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间(物质)载体,而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生成,是人类不断建构理想人地关系的过程。《恋地情结》开创性地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融为一体,并以广博的东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诠释了书的主题,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论。 本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理学自身,也对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整个文化领域“空间转向”的重要推手。而他这部深具吸引力的著作在美国也以雄踞书榜长达五周的好成绩,证明它受
本书以中国内陆城市成都作为研究对象 ,以 叙事 的方式考察公共空间 、下层民众、大众文化和地方政治的关系,将 街头文化 作为中心,展示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 从城市的外观 、民间艺人的表演到民众谋生的方法以及对街头的争夺等。 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有着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当改良者试图对街头的使用进行控制时,便引起了下层民众为其生存空间的斗争。随后在革命运动中,民众又以街头作为政治反抗的舞台。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中,民众和精英为共同利益而合作,组织自卫活动捍卫他们的生存,同时也是维护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与以往研究的角度不同,本书力图把人们的注目焦点从精英转向民众,从沿海转向内地。
建筑是鼓浪屿的色彩,鼓浪屿的音符;是鼓浪屿的衣裳,鼓浪屿的骨肉;是存在的历史,又是不死的传说;是旅者的世外桃源,又是居者的梦中家园。它的语言可以消泯哀伤惨痛,成为铭刻人类追求安居的智慧印迹;它的形态可以时空疆域,成为可供人类分享的文明结晶。曾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在此凝结成属于鼓浪屿自身的文化传统与绝世风貌。本书向你介绍鼓浪屿建筑的历史、特点及建筑前后的故事。
《妖怪大全》是鬼怪漫画之父、妖怪博士水木茂经典之作。 从前的夜晚很黑,人们借着提灯微弱的光小心地走在路上。冒充落水小孩戏弄人的赤川子,听了夸赞就帮渔夫捕鱼的伊邪,平成元年都市传说中的人面犬,专卖发霉豆腐的豆腐小僧,与源赖光四大 大战的土蜘蛛,整天监督僧人念经的木鱼达摩…… 《妖怪大全》共收录764种妖怪、112种神明,以及19个在日本流传的古老传说。水木茂汇集日本各地传说、民俗和神话,配以奇幻又富有创意的插图,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妖怪世界。
刘安节(1068—1116),字元承,永嘉县人。北宋元祐(1086—1093)年间和弟安上联荐于乡,同入太学,后又联袂赴洛阳从程颐受业。安节曾编《伊川语录四》。两人俱被列入“元丰永嘉九先生”,安节称大刘先生。元符三年(1100)进士,初任越州诸暨主簿,河东提学司管勾文字。以宰相荐,召对便殿,言东宫宜择官属,并论奢俭及君子小人和同之异,称旨,除监察御史。决大狱,多所平反。升起居郎、太常少卿,后因得罪宦官,谪知饶州(今江西波阳)。当地正闹饥荒,安节以民食为重,防止摊派军粮,购粮救济灾民。离任时数千人遮道泣留,赞为范仲淹任州官后之人。移知宣州(今安徽宣城)。不久,又遇大水灾,派官兵拯救,并收容难民于佛寺中。政和六年(1116),宣州疫病流行,延医买药治病,先后“赖安节全活以万计”。因劳累过度,自己也染疫,卒于任上,年仅49岁。恩
普罗佩提乌斯是古罗马诗人,以写作哀歌体诗歌,特别是爱情哀歌闻名。本诗集译文根据保罗·费德利校勘、由托伊布纳出版社出版的文本《普罗佩提乌斯》译出,与中译文并列所附的拉丁文即采自该版本。 诗人通常描写自己对某一个女子的爱情,这一爱情给诗人带来欢乐,但它又是困难的、痛苦的、忧伤的。诗人只是以热烈的追求和无限的忠心才得到自己所爱的人的倾心,从而使整个爱情不得不忍受小爱神的种种任性,充满渴慕、追求、欢乐、忧虑、嫉妒、孤独、失望、悲伤,诗人主要是以忧伤的心境抒发自己的整个感受,但又富有热情,形象鲜明、优美,呈现出艺术和情感的巧妙结合。
本书是一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是作者桑内特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结晶。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桨构。 在作者筑立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 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
本书稿系岭南文化书系·潮汕文化丛书之一,赞美了潮汕姿娘的聪明、智慧、贤淑,她们不仅擅长各种剪纸、刺绣、女红工课等,而且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典范。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穿插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还配以各种图片,为我们了解潮汕姿娘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卷为《徽州文化史·先秦至元代卷》。徽州文化萌生的历史系统而完整,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四五万年以前的新安江流域的智人时代,境内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徽州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已经创造了原始土著文化。从早期的土著古越文化,到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再到产生新质的徽州文化,本卷论述了以下六个阶段:原始土著文化(汉及其以前),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初步融合(魏晋南北朝),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深入融合(隋唐),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五代北宋),徽州文化的形成(南宋),徽州文化的成长(元代)。
五岭以南,素称岭南,岭南文化即岭南地区的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绵长传统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偏处一隅,岭南文化在秦汉以前基本上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秦汉以后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明清以至近代,域外文化不断传入,西学东渐,岭南已经成为传播和弘扬东西方文明的开路先锋,涌现出了如陈白沙、梁廷枏、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大批时代的佼佼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岭南再一次成为试验田和桥头堡,在全国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