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香谱
    •   ( 135 条评论 )
    • [宋]洪?c 陈敬 /2022-06-01/ 商务印书馆
    • 《香谱》收录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中的《香谱》和《陈氏香谱》两种。《香谱》 乃今存世界最早论香之书,凡论香品、香异、香事、香法四类,释名彰义,敷理举统、实例制作,均足以为后世香方、香乘之典范 。 《陈氏香谱》为古代香文化重要著作,对宋代前期大量香谱做了收集和整合,将沈立、洪刍以下之十一家所著的《香谱》,汇为一书,荟粹群言,征引繁复。全书四卷,记载了当时香料的出处、历史,介绍了香的功效、用途、窨藏、用具、典故等,核心内容是合香的配方。

    • ¥133.5 ¥178 折扣:7.5折
    • 中国味道:刻在胃里的思念
    •   ( 2572 条评论 )
    • 丘濂黑麦等 /2022-10-2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家宴的背后凝结着生活观念与信仰的传承。《中国味道》从主食、猪肉、牛羊、家禽、鱼鲜和素食六个方面拼出一桌中国人的餐桌盛宴。全书聚焦食物与制作食物的人,潜藏在我们味蕾深处的一个又一个故事,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过往在中国人的 一顿饭 中汩汩而出。

    • ¥73.5 ¥98 折扣:7.5折
    • 烟火三十六味:市集·餐桌·食物与人
    •   ( 2339 条评论 )
    • 三三 /2021-10-1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食物自何处生长?味觉从何处而来? 三十六篇 色、香、味 俱全的饮食笔记,从产地、市集、家宴、小吃、餐馆等不同视角,呈现中国六个富含特色的味觉目的地:南京、苏州、台州、四川、潮汕、云南。作者深入街头巷尾,挖掘城市角落,将食材、味道、市集等日常的生活表层与潜藏的历史、地理、文化心理有机关联,从餐桌上的酸甜苦辣咸到市集上的牛羊海鲜瓜果,一饭一食都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通过作者的走访和实录,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真正交融在一起,日渐远离的烟火味道又有了崭新的面貌。

    • ¥58.5 ¥78 折扣:7.5折
    • 礼不远人:走近明清京师礼制文化
    •   ( 74 条评论 )
    • 李宝臣 /2024-06-01/ 上海三联书店
    • 传统礼制文化是中华民族认同共识的经学理念与行为规范。在历史演化改造过程中,汇为中华 斯文传统 ,清晰展现在历朝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法律、伦理、风俗、建筑、艺术、文学、戏剧之中。 历史上的事情,古人的生活,多数情况下并非今人凭借当代理念与场景就能深入体会的。因此,反思梳理古代礼制礼仪规范之际,极有必要先弄清运作实情,再针砭取舍批判。不可否认,礼作为维系社会秩序和谐的行为体系,观念是保守的,见之行动者大都具程序化、标准化与表演性、象征性。 本书以情景与情理的视点,搭建解读平台,按传统的吉礼、嘉礼、宾礼、军礼与丧礼分类,选六十二专题,分别讲述明清京师礼制运行具体项目的操作细节以及对社会生活模式、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讲述深入细致而不繁琐,议论入情入理跃然纸上。

    • ¥71.3 ¥95 折扣:7.5折
    • 二十四节气志
    •   ( 6768 条评论 )
    • 宋英杰 著 /2017-10-01/ 中信出版社
    • 《二十四节气志》是中国气象先生宋英杰潜心之作。凭借多年强大的专业积累和知识功底,他从气象大数据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二十四节气的文、理、古、今。读者不仅能看到传统节气知识,更能了解节气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几千年的节气文化,在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 熬过了冬天,却差点儿冻死在春天 ? 大寒、小寒谁更寒?大暑、小暑谁更热? 50年来,中国人名的变化竟然跟天气息息相关? 为什么实际温度是30摄氏度,体感温度却超过40摄氏度? 冯骥才为何说 女人的孩提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 ? 时光律动,草木枯荣,《二十四节气志》,为你讲述节气文化在这个时代的 未完待续 。 二十四节气是 未完待续 的文化。我们的传承,不是只从古籍中寻章摘句,还要留下这个时代对她的独特贡献。使她,充盈着科学

    • ¥51 ¥68 折扣:7.5折
    • 民俗学概论(第2版)
    •   ( 1341 条评论 )
    • 王娟 /2011-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介绍民俗学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类型及其研究理论和方法。在运用先进的理论重点阐述神话、故事、传说、谚语、民歌、民谣、史诗、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建筑与服饰等民俗事项中,不乏新的内容和体系。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可以掌握民俗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态,具备从事民俗学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 ¥29.5 ¥38 折扣:7.8折
    • 紫砂小史
    •   ( 1623 条评论 )
    • 陈传席 著 /2019-03-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对中国紫砂艺术从宋代至今逾千年历史的全面盘点,分为滥觞期、兴起期、成熟期、发达期、衰落和复兴期、鼎盛期等 6 大阶段,从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社会分析、文化背景、艺术理念,以及相应的制壶知识、鉴赏风向、工匠师承、名壶展示、茶文化细节。可谓以壶浓缩大千世界。对紫砂好奇的读者,可将此书作为紫砂陶的入门级欣赏、鉴别指南,还可从中获取深厚的历史和美学养分。

    • ¥69.3 ¥99 折扣:7折
    • 中华民俗大典·广东卷
    •   ( 4 条评论 )
    • 施爱东 /2024-09-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记录广东境内各民系、各民族的主要民俗事象。全书共分五编,首先按三大民系,即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分为三编。其它民族,主要是世居广东的瑶族、壮族、畲族、满族、回族,以及水上居民,以及风俗习惯自成体系的凤凰山民俗、雷州半岛民俗、经济特区新风俗等,合为一编。各编先概述,然后分物质生产,物质生活,岁时节日,社团组织,人生仪礼,信仰,游艺等象安排章节。全书以民俗事象条目的形式编写,体例统一,内容全面,基本囊括了整个广东省境内的民俗文化事象。

    • ¥120 ¥160 折扣:7.5折
    • 民俗学概念与方法:丹·本- 阿默思文集
    •   ( 139 条评论 )
    • 张举文 /2018-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丹 本-阿默思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教授,是犹太民俗、民俗学理论,以及非洲口头传统研究的著名学者。30多年前,他的关于母题的文章就已被翻译成中文,激发了国内学者不少人对母题的兴趣,此后的 在承启关系中探求民俗的定义 结构分析 等理论一直为国内民俗学所重视。这本论文集是一本完整介绍他的学术思想的译文集,可以完整地展示他的理论思想及其在半个多世纪的进化发展,以及民俗学学科在过去的五十多年的变化。该书的出版,将会对了解国际民俗学的发展和促进国内民俗学科的发展有帮助。

    • ¥62.3 ¥89 折扣:7折
    • 中华民俗大典·北京卷
    •   ( 5 条评论 )
    • 杜染 /2024-09-01/ 商务印书馆
    • 《中华民俗大典 北京卷》全书共十章,涉及北京地区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节日民俗、物质民俗、生产民俗、社团民俗、信仰民俗,等等。本书具有如下鲜明特色:一是在研究范围上兼顾了整个北京市的城区和郊区,反映的是真正意义上整个北京市的民俗。二是在写法上根据 立体思维 进行写作,内容更加全面而深刻,语言生动流畅,具有娓娓道来的亲切感和耐人寻味的可读性。三是在年代跨度上,从古至今,既有北京作为五朝帝都传承至今的传统民俗,也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发展涌现出的新民俗。本书的出版,将为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采,为北京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 ¥148.5 ¥198 折扣:7.5折
    • 曲阜·三孔圣地
    •   ( 182 条评论 )
    • 牟蔚蔚 绘画/撰文 /2015-08-01/ 学苑出版社
    • 牟蔚蔚绘撰的《曲阜三孔圣地》是故园画忆系列中的一本,以钢笔画的手法描绘了曲阜的乡土民居、民风民俗,包括:孔府、孔庙、孔林、孔府习俗等内容,生动细致的描绘了豫北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生活场景。同时,本书配有简短的中英两种文字对每一幅图画进行解读,使中外读者能在欣赏精美绘画的同时了解*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当地的风土民情。

    • ¥33.8 ¥45 折扣:7.5折
    • 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   ( 169 条评论 )
    • 施爱东 整理 /2016-04-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围绕民俗学田野作业问题而展开的学术论争,论争焦点集中在 科学方法尤其是实验方法是否适用于人文研究 的问题。这是对20世纪20年代 科玄论战 中 科学究竟能否解决人生观 问题的一次历史呼应,论争从早年的科玄是否分家、科学是否*的问题延伸到了人文学科的学术伦理与科学哲学的问题,科玄双方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场主要局限于一批青年民俗学者的网络学术论战,其问题和意义却并不局限于民俗学科。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唇枪舌剑的 科玄论战 ,中编是实验研究的学术案例,下编是执着于不同观点的民俗学者就田野作业中科学与伦理问题而撰写的学术论文。本书整理者旨在提倡一种实验的田野研究观:田野不能仅仅是个自然观察的场所,也可以是我们实验研究的场所。在田野中,除了会捡,还要会挖,除了观察,还可实验

    • ¥46.2 ¥66 折扣:7折
    • 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全两册)(中国社会治理智库丛书·民俗学系列)
    •   ( 328 条评论 )
    • 周星 王霄冰 主编 /2018-04-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围绕 民俗主义 、 本真性 和 公共民俗学 几个核心概念,汇聚了德国、日本和中国等有典型意义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其中既有译自德国、日本、美国的关于此问题的著名学者的论文,也收有中国学者关于相关问题的有价值的讨论文章。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未公开发表过的或者首次译介的。 本书分六个单元:一、民俗主义与德国民俗学;二、民俗主义在日本;三、民俗主义在中国;四、民俗主义与本真性;五、公共民俗学;六、追问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

    • ¥118.5 ¥158 折扣:7.5折
    • 重新发现手艺:可持续旅游发展视野中的传统民间工艺
    •   ( 55 条评论 )
    • 徐红罡吴悦芳,等 /2021-08-01/ 商务印书馆
    • 传统工艺之美,蕴含于匠人心性,蜕变于时光锻造。手工技艺的发展历经淬炼,日显醇厚风华,而当代旅游业的发展,又将游人引入时空交叠的文化长廊,沟通了历史的美丽风景与现代的审美眼光。 民间工艺扎根于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之中,是原始农耕时代的智慧遗存。传统民间工艺是一种流光溢彩的文化景观,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与环境相互依存、互动发展过程的生动写照,创作题材源于日常生产,价值意蕴在琐碎生活之上;它又是一副流动的生活画卷,乡村生活的时空变化给予其发展的动力,而其自身被携卷于旅游背景下的流动性与现代性洪流之中,被新的市场和环境不断形塑,斗转星移、变化不息。 旅游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去往远乡,寻觅他处。敲开厚重的历史之门,大美中国,其重要魅力不仅在自然山川,由人地关系持续互动所铸造的人文景观和民间

    • ¥54.1 ¥75 折扣:7.2折
    • 何以中原——淮阳伏羲女娲信仰研究
    •   ( 16 条评论 )
    • 李丹阳 /2024-05-06/ 学苑出版社
    • 伏羲、女娲在中国神话系统里具有重要地位,一直是学界所关注和多有涉及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成果可谓蔚为大观。而所处中原腹地的淮阳因其独特的位置和丰富的神话资源,一向被看作是上古神话尤其是伏羲女娲神话流传、嬗变的中心区之一。本文所关注的正是把伏羲、女娲两位大神放到淮阳这个特定的区域内,从区域民间信仰的角度进行研究,力图运用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廓清伏羲女娲信仰对区域社会里的深层次影响以及由局部到整体的持久影响力,探究伏羲女娲信仰生生不息的机理。 在绪论里,对伏羲女娲相关研究概况及区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回顾了以往有关淮阳伏羲女娲的研究情况。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 生成与发展 ,从伏羲女娲信仰的发展脉络、淮阳伏羲女娲信仰概况、

    • ¥88.5 ¥118 折扣:7.5折
    •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
    •   ( 19 条评论 )
    • 李丽丹 /2021-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研究》以故事类型分析为基础,对1900-2000年间流传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近600则蒙古族民间故事文本进行研究,析出335则故事文本纳入163个ATU故事类型编号,并根据同型异文情况,新增23个类型编码,完成《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在故事叙事研究方面,对动物故事、喇嘛故事、英雄故事与机智人物故事四大故事群体进行角色功能、母题和情节特征、叙事主题等研究。在故事的传播研究方面,对故事家朝格日布讲述的 汉族故事 与汉族明清小说、田清波神父搜集的《阿尔扎布尔扎汗》与印藏流传的《三十二个木头人》等故事文本进行比较研究,探索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多元文化渊源、交流途径与文化意义。

    • ¥64.4 ¥80 折扣:8.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