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你了解博物馆,构建属于自己的博物馆观赏指南,懂得一些博物馆行业内的相关要点。使读者了解它的历史背景、组织构成、展品类型;了解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如何从筹备到孵化完成,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如何从策划到形成课程面世,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又是怎么从IP授权到上架成为商品的 本书可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极具科普价值。
《文化产业》一书,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同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传播研究以及社会理论等研究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概述了围绕着文化产品产生的一系列关键性论争。我社翻译过*版。*版的汉译本分为两部分,共8章。而第三版中,*的变化是增加了第三部分内容(文化产业的变革与延续,1980 2012),扩充为11章。第二版中的第6、7、8章成为第三版第三部分的一部分,并且内容修改幅度较大。经过修订的第三版中,有两章都与新媒体、数字时代有关,作者在新版序言中表示这是由于数字时代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巨大。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方面的变化,作者更新了引用与参考的文献,加入了一些个人的新观点。作者在新版前言中表示,该书的主要目的是以平衡的历史学观点去考察文化产业的变化,并对其作出解释。
nbsp nbsp《中国电影产业交易运作指南:规则、合同与案例》围绕电影项目的立项开发、投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后期价值实现,着重介绍电影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商业交易规则、合同规范、法律规制等问题,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如花儿影视公司诉蒋胜男、白先勇诉上影集团、宁勇诉中影公司、华利公司诉盟将威公司等,生动地展现了电影产业交易运作各环节应重点关注的问题点及法院处理方式。《中国电影产业交易运作指南:规则、合同与案例》实操性较强,可以让电影从业人员了解电影项目运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法律管理项目、解决问题,同时可以让法律实务人员深入了解电影产业相关的交易规则和运行方式,以便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中国电影产业交易运作指南:规则、合同与案例》有利于促进电影从业人员与法律实务人员有效地沟通,保障电影项目的顺
本书探讨的是新中国建国 十七年 (1949-1966)期间相声传统的变迁。不同于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侧重于政治角度的考察,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把相声放到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进程中来看待其变迁;同时打破内、外部研究的界限,把文体(Genre,又译文类)看成一个处于动态的建构过程中的对象,将相声传统置于更广大的社会语境中,综合考察政治话语、表演者、观众、艺术生产等因素与文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因此,本研究既是社会思想史的研究 论文将探讨现代民族国家建设与民间文化的关系,同时也是民间文学的文体研究,它将着力分析社会变迁对民间文学文体的影响。
古今中外的任何生命, 一生中都会遭遇不同的横逆。 如果回到哲学的起源, 其实是探索人存在的本质。 吴清友 因自身深受阅读的启发,吴清友早在35岁就有个开人文艺术书店的梦想。1988年在伦敦的经历和体会,使他决定将买艺术品的钱转换成开画廊的资金,希望让更多的华人艺术家被看见。书店和画廊的心愿在吴清友心中有了交集,加上自小敏锐的空间直觉和美感,逐步实现成为诚品书店的样貌。 然而,就在筹备书店与画廊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马方综合征让他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他领悟到: 大概是上天要我做一次生命的总检讨。我现在所拥有的、未来想追寻的,都是生命中*爱、*珍惜的吗? 大病之后,他益发觉得是上天要自己做些有意义的事,愈来愈透彻。自己想做的不只是一家书店,而是一处能让身心安顿、心灵停泊的场所。书店、音乐、咖啡
本书是一本反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与探索历程的书。全书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为主线,从技术引领、移动优先、内容为本、体制机制创新、多元经营融合和文化建设与队伍素质提升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力图通过丰富的实践样本和鲜活案例,总结媒体融合发展的共性与规律,探讨相关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本书以重报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果说明了,党报集团在互联网时代能够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在不断创新中逐步发展成为*总书记所要求的 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
本书基于国内外当下的媒介使用,以及对数字化存在、社会比较、媒介偏向、技术想象、信息价值观、机器信任、具身性、离身性、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流行与反流行、共情、主观幸福感、认知失真、对话与文化等重要社会现象关键词的探究,对传播理论与媒介现象进行梳理、阐述与展望。较之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论,本书更倾向于借助直观的社会观察以及传播哲学、美学领域的理论进行考察与研究。本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媒介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并立足于大众日常生活,考察媒介化的生存图景以及人类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生成。
一个民族*内在、*真实和*深远的力量是什么?今天人们基本有了共识,它不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而是看似无形的文化力量。古人常把没有能耐的人比作一介书生,所谓 百无一用是书生 ,文弱书生也就时常被视为*没有力量的人。还有的则把缺乏社会经验、只懂死啃书本的人称作 书呆子 ,虽然饱读诗书,却是*没有社会谋生能力的人。书生也好,书呆子也好,尽管不能代表文化,但毕竟在某种程度上联系甚至象征着文化,因而多半暗含着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贬抑,至少是对其力量的怀疑。曾经一个时期,许多家长反对孩子报考文科,认为理工科才是真本领,便于将来谋职业,而以文史哲与艺术为主的人文学科,要么是闲情逸致的消遣,要么是故纸堆里的死磕,要么是玄虚空泛的哲思。总之,文化总给人远离人间烟火的感觉,远比不上能解决衣食住行的经济学、
猫武士新版曲(全6册) 【新华书店直营】,中国少儿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 作者 艾琳亨特 原价 ¥192.00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出版时间 2023-04-01
视觉中国500px是全球专业摄影师社区,聚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数万位创意摄影师与上千万摄影爱好者。500px社区集合各方优势资源,编著本系列教程,以期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本书是本系列教程中的
本书以国外动漫文化的传播思想对中国动漫的长期影响,分析和探讨中国动漫文化的传播思想。本书的重点研究两个部分,一是国外动漫文化的传播如何为当今中国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另一个是当今中国动漫文化的传播观念在国外动漫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国产动漫如何发展,实现伟大复兴?本书以研究中外动漫文化传播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分别从受众、载体、心理、品牌、本土化与跨域化、周边衍生产品等几个层面来研究中外动漫文化的传播思想,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并加以系统化。
品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要素,在区分竞品、形成溢价、获得核心竞争力等方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书以品牌传播为研究对象,顶层规划层面与创意执行层面并重,着眼于新传播环境下品牌传播的思路梳理和实践操作。全书共九章,分别为品牌的产生与价值、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定位、品牌 三度 、品牌扩容的路径、品牌受损的风险与防范、品牌广告的呈现形态、品牌跨文化传播、品牌传播创新。内容系统、科学、严谨,强调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典型、新颖、生动的案例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努力做到有用、有趣、有观点。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广告营销公司从业者和创业人员阅读,为专业研究和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参考。
nbsp nbsp《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分析了2018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举措和商业模式案例。同时,报告对相关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发展现状趋势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重点探讨文化产业各行业领域内比较有 代表性的创新举措和商业模式案例,本报告不仅体现了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年度盘点的特色,还体现出对我国的文化产业进行跟踪研究的特点。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8-2019)以2018年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概述2018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发展动态,比较分析北京在国际国内城市体系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竞争力优势和存在的差距,并针对当前需要加强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报告以 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 、 首都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 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 四大主题性板块总结和分析2018年北京文化各领域的发展,并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2018) 以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文化中心核心职能为背景,以2017年首都文化年度发展为重点,以2017年为前瞻,围绕2017年首都文化发展动态与现状等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北京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城市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等内容,对北京文化发展做出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实证性、原创性、前沿性的梳理、分析和预测,科学有效地发挥年度文化发展的咨询和前瞻性预测作用,服务于首都文化建设与发展,为首都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卷蓝皮书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总结2017年北京文化事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经验,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课题对于推动首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咨询参考
银幕里的中国 ,是内政外交等宏阔视野下的中国,也是碗里的一片肉、记忆里的一首歌、藏羚羊的一次迁徙,还有大山里的孩子、湄公河上的一次拯救 从1978到2018,每年一部电影好似时光机,带我们去回溯40年来银幕内外那些难忘的瞬间。光影与回忆交织的,是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也是一朵朵奔腾着的小小浪花心中的中国。
本书运用“全国文化消费景气评价体系”,对全国主要城市及省份(港澳台除外)的文化产业供需情况进行了评估。书中基于1991~2012年增长,以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促进城乡、区域共享为目标,检测2012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应有空间”,认为,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不力导致了文化生产供给增长不足,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增强“内生动力”中拓展出来。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和实体唱片、音乐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数字音乐、音乐图书、乐器、音乐教育与培训、音响、广播电视音乐、卡拉OK、音乐评奖和排行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以及音乐对外交流等13个分报告组成。报告既从微观层面,对音乐产业的创作、表演、生产、出版、发行、营销等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和定量剖析;也从宏观层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态势及其政策建议。它是我国首份在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高等科研院校专业项目组完成的音乐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既填补我国音乐产业无年度报告的空白,也为音乐产业相关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权威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为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
《文化产业观察(第三辑)》内容简介:本书以独立立场和不同视角对中国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作出描述、分析、诊断。全书分为三个篇章,依次是:传统保护与反思、空间的视角、产业发展新动向。有些文章是对文化保护手段的新构思,有些文章是对特殊空间文化的剖析,还有对*文化现象的分析和阐释,作者年龄普遍较为年轻,因此观察视角新颖,总体看来内容如一股清流,期待能够引起读者思考与共鸣。
本书是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受文化部、财政部委托编写而成。书中深入研究了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特点,将其细分为特色文化产业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工艺品业、特色演艺业、特色节庆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城镇化建设等七个板块,精选了22个案例。这些案例都是近年来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成功实践,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