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苏里导读,中国38位知名学者讲读,共同解读上下 2500 年50位西方思想家的 51 部著作。这些思想家的著作光照当代,泽被千秋,讲读者的解读通透、有趣,本书有助于你理清西方两 千余年来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掌握政治、哲学、法学等思想菁华,透彻理解当今世界和中国,带你实现观念与思想的飞升。
语言和文字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为常用的符号系统,其产生是人类的一大创举和文明标志。我们生活着的世界,不仅只有抽象的符号,还有感性的质料,而后者是能被感觉直接经验到的,且先于任何符号出现在我们活生生的经验中。技术时代生活的普遍电子化,使我们周遭正加速虚拟化,而我们置身的现实世界,却一如既往由琳琅满目的有形物质所形构。当前还是一个超节奏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除了依靠书籍等精细的符号学习外,另一种借助实物的 粗放 学习似乎正适逢其时。 由此可见,除了 通过能被识别的符号 进行间接学习,人类还可以拥有一套自成一格的学习方式,即 借助能被感知的实物 。该方式犹如一道冲破当时代学习困境的亮光,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尝试研究博物馆学视域下的实物学习对日常学习模式的启发及构建。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外来文明的借鉴与吸纳,汉唐时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力强大,人口众多,文化发达,胡汉交往频繁。其中,大量胡人(泛指中国以外的外国人)通过贸易、出使将本国的工艺品、器物、食物乃至动植物带到中原内地,同时将外来文明中的宗教、文化、艺术、习俗也带到汉地。*重要的是,大量胡人生活在唐代中国的宫廷、城市,潜移默化中将他们的文化植入了中原文化,逐渐使得中华文明中有了外来文明的因素。但是,多年来相关研究或者较依赖于文献记载,或者比较具有局限性,不能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示胡汉文化的交流互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学术界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日趋深入,尤其是大量相关考古成果的涌现,为深入研治胡汉文化交流的课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书作者是
本书收录了江苏47所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优秀案例,为读者呈现了近年来江苏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生动实践。既包括主题性项目式案例,又吸纳综合性系列化案例;既有主创团队提供的案例背景、主要做法、创新之处、主要成效、案例启示,又有专家分享的精准评析和推广建议。内容涉及红色经典、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信息素养、推广创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对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为营造书香校园、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供了江苏经验。
.
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敦煌、新疆、西藏等地出土汉藏文献、金石碑铭、汉藏传世史籍等对唐前期吐蕃在河陇地区的进出与军政建制、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节度使、都督、部落、部落使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中反映的汉藏文化交流问题做一些考察辨析,以说明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将吐蕃统治河陇西域历史和这一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中国近代画报大系》(1874 1949)是天津档案馆画报收藏、研究专家周利成及其学术团队历时20余年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画报资料集成和研究成果,几乎囊括了1874年至1949年中国近代出版的所有画报。包括图录提要卷(附佚失画报辑要)、报刊文论卷、公牍档案卷、中国近代画报史稿等内容。本书为《中国近代画报大系 报刊文论卷》,选录1893年至1949年中国各地报刊中关于画报的评论性文章346篇,按内容分为创刊宗旨、编辑者言、品评纪念、调查报道、历史考述、理论概观、著名报人七个部分。每部分文章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排列。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近代画报史、新闻出版史等研究都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由中央统战部组织力量编写,是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专门史丛书》之一,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华文出版社联合出版、华文出版社发行。 全书共12章,52万余字,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变化、重要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特别是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统一战线重要思想和统一战线的新发展、新成果。 本书是统一战线理论、统一战线史研究的新成果,是全国党政干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重要的工作用书,也是党史、统战史研究者、爱好者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本书聚焦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包括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历史、现状和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等10篇报告,且有数篇附录,全面、系统、客观地梳理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特别是中医药参与国际抗新冠疫情全过程以及取得的临床疗效和社会影响力,深入探讨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的亮点、难点、痛点,探索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宏观把握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和发展的蓝皮书。
《论语》是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也是早译成英文的中国典籍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其中 仁爱 忠恕 孝道 和谐 等核心思想精华,对当代中西方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本书融合传播学、哲学与比较文化学等相关理论,运用了文献研究、文本分析、个案研究、问卷测量及跨学科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论语》英译与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以《论语》英译为例,参照以往经典传播模式,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人己通 对外译介新模式,并提出实施该模式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应遵循的原则。本书认为,《论语》等典籍英译应突破以往文化外译二元对立之藩篱,秉持 人己通 理念与模式,既尊重中西文化之差异,更探求文化之共通,从而真正推动中国优秀文化 走出去 。
本书是以古籍为中心的 江南藏书文化 专题研究文集,对江南古籍收藏现状进行了介绍和梳理。江南藏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江南经济发达,人文昌盛,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灿烂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上海文化的主要源头和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要中心区域之一。而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江南文化的历史记录。本书内容包括江南藏书文化、上海藏书文化、金山藏书文化、古籍修复与再生性保护四个部分。既有对中国历代藏书家及藏书楼的研究,又有对江南古籍文献刊刻、版本及现状的研究等。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江南古籍藏书研究文集。
全书取文化交流的视角,系统考察了日本文化发展史。在全面介绍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文化交流融汇的基础上,尤其强调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如遣唐使对日本文化发展的贡献、唐代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影响等。本书通过日本文化交流的历程着重对比出其深层中所具有的类似于中国但又有本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也正是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性给光彩夺目的东亚文化更增添了几分神奇和奥秘。
《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下)》为原北大亚太研究院院长、中外文化交流史何芳川教授,组织靠前影响力强大的学术力量编写而成,内容条贯周详、体系严谨清晰、简洁流畅,集性、严谨性、人文性以及可读性于一身。它以丝绸之路为主线,将中国在西、南、东、北方向,从古至今与外界交流的历史娓娓道来。既有纵向的历史论述,从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与欧洲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几个时间段论述了不同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状况;又有横向的文化比较,从中国-东北亚,中国-东南亚、南亚,中国-西亚-非洲,中国-欧洲,中国-美洲五个地域性的角度来全面阐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