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看见非遗:2024非遗主题日历(纸上的非遗馆 读非遗 品山西文化 非遗文化走入“百姓家”)
    •   ( 49 条评论 )
    • 刘小旦夏慧文郭瑞凡 /2023-10-01/ 北岳文艺出版社
    • 《看见非遗》从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以时令、节气中的山西民俗为线索,每周解读一个非遗项目,一图一文,52个非遗主题最终汇成一个 纸上非遗馆 。待日历用完,读者不仅了解了山西非遗,更体会到非遗保护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起读者对于山西非遗生态和黄河文化的关注。为将独具风韵的山西非遗艺术活态展示,日历在非遗项目展示序列、编辑体例等方面与时令、节日、民俗等紧密结合,将剪纸、雕刻等非遗技艺元素引入日历的设计,以期凸显三晋文化之精髓,更展现三晋风物之灵动。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 ¥49 ¥98 折扣:5折
    • 叫好 梨园百年
    •   ( 24 条评论 )
    • 张永和 /2022-10-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京剧评论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分为 戏里戏外掌典故 台上台下有讲究 重溯百年京剧史 再忆大师传风骨 四篇,以京腔讲述,用老照片还原,图文并茂地探究《白蛇传》《红鬃烈马》等传统骨子老戏的来源历史,还讲述老戏班规矩传承、京剧表演的艺术内涵、老茶园看戏的讲究、梨园趣闻,梳理琴师、鼓师的百年传承历史,介绍《三打祝家庄》等新京剧的诞生,更再现谭元寿、刘秀荣等京剧艺术大师的成长之路。

    • ¥47 ¥98 折扣:4.8折
    • 怎样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 98 条评论 )
    • 任初轩 /2023-03-20/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主题,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相关文章,内容包括: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非遗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如何使非遗获得更好的权益保障,等等。除相关理论探讨外,本书还附拓展阅读,以具体事例,如中国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方非遗的发展等,进一步论述了怎样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本书理实结合,具有较强可读性。

    • ¥31.2 ¥48 折扣:6.5折
    • 阿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   ( 686 条评论 )
    • 杨福安, 王京娥著 /2013-09-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杨福安、王京娥编著的《阿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之一种。本书对阿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概况、历史源流到分布状况及生产工艺、产品规格、作用与价值等多个角度做了全面的叙述,并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方案。另有生产工艺流程及分析若干,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 ¥30 ¥60 折扣:5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社会力量研究
    •   ( 141 条评论 )
    • 张兆林 齐如林 束华娜 著 /2017-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作者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的总结、凝练和升华。全书从文化与科技融合角度,分别从理论阐释、机制建构和平台设计三个方面,提出构建以政府主导、融合创新、需求导向和社会保护为内容的机制体系及其实现路径。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系统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举措建议,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实施建议。

    • ¥39.5 ¥79 折扣:5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灯彩
    •   ( 60 条评论 )
    • 李苍彦 程锦 /2021-10-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本书是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之一,介绍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北京灯彩 。本书通过灯彩溯源概说、北京灯彩史略、灯彩与文化习俗、北京灯彩的品式及流派、北京灯彩的制作工艺、北京灯彩的传承、作品欣赏7章,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灯彩,尤其是北京地区灯彩的历史、相关文化习俗、品类、流派、工艺、传承脉络,以及代表作品。

    • ¥43.8 ¥68 折扣:6.4折
    •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毛南族肥套
    •   ( 18 条评论 )
    • 韩德明 编 /2012-09-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毛南族肥套是毛南族人做还愿的祭祀仪式,直译为做还愿,盛行于明清之际。初为毛南族祭祀天地自然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融合毛南族口头文学、山歌、戏剧、舞蹈、音乐、面具等艺术元素成为风格独特的民俗活动。它以歌、舞、乐、戏等艺术形式展现了毛南人祈求民族生生不息、冀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从“毛南族肥套”的历史传说、艺术形态及其元素、文化内涵、保护与传承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向读者介绍了这一艺术形式,让读者明白肥套是一种宝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仔细品味其中的善、诚、信、孝。书中主要介绍了接9币舞、三光引路、三元召度、三界保筵等12支仪式舞蹈,架竹桥、茶礼、转红桥、架布桥等8个重要的还愿仪式,这些都是毛南族肥套中的经典内容。毛南族肥套在数百年的发展

    • ¥41.4 ¥60 折扣:6.9折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   ( 19 条评论 )
    • 马奔腾 著 /2014-1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影响到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马奔腾所著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调研材料相结合,从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文化遗产保护的轻与重、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与体制、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文化遗产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意义等角度,探讨当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 ¥39.3 ¥48 折扣:8.2折
    • 耳苏人沙巴象形文和图经调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
    •   ( 17 条评论 )
    • 宋兆麟 编著 /2011-01-01/ 民族出版社
    • 提起耳苏人研究,回忆起一桩往事:1981年夏天在凉山停留期间,很想让女儿宋萱到凉山一趟,做点民族调查,吃点苦,学点知识,幸而刘尧汉小女刘宇也想来,二人又相处甚密,但要到暑假才能来,我们只好等待。其间有到甘洛县调查耳苏人的机会,我们决定去看看,做了两天采访。 7月17日,五点起床,赶往西昌火车站,乘火车北上,经冕宁、越西、普雄而抵达甘洛县,此地为古代凉山政治中心,今天也是大县。到甘洛县城已经近下午二点,我们住在甘洛县委招待所,由于时间短,下不了乡,只能同耳苏人杨光才谈谈情况,他是中层干部,又知晓耳苏文化,对我们来访十分热情,答应给我们介绍耳苏人历史和文化。他谈得很多,主要有几个方面: 他说,耳苏人是从白石中出来的人,白石在东方大海中,远古耳苏人用石刀,以白石刀杀白羊,用黑石刀

    • ¥45 ¥60 折扣:7.5折
    •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 29 条评论 )
    • 王俊 著 /2015-11-01/ 民族出版社
    •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通过对黔西北地区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的调查搜集,翻译其中重点文献,开展田野调查以及多维度的理论探讨,以弥补彝族文化的缺环与断层,将彝族文化呈现给社会,为彝族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论证与启示,为我国的民族文化理论及实证研究提供一个新的个案。

    • ¥36 ¥48 折扣:7.5折
    •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壮族蚂虫另节
    •   ( 8 条评论 )
    • 覃彩銮 编著 /2013-01-01/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蚂(虫另)节,又称为“蛙婆节”、“敬蛙节”、“青蛙节”。历史悠久,是壮族先民青蛙崇拜的遗俗,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而得名,并伴随着壮族的发展而世代传承下来。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东兰县红水河流域的金谷、巴畴、长江、隘洞、长乐、大同等乡镇的壮族村寨,与东兰县相连接的天峨县六排镇纳洞村、云榜村,巴薯乡板么村,南丹县吾隘镇那地村也有流行。村民通过祭拜青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壮族蚂(虫另)节,承载着壮族朴实深切的情感、厚重的文化积淀,铭刻着壮族深刻的历史文化印记,反映着壮族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模式和生态观念。2006年被列入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是带有工具书性质的普及型读物,从壮族蚂蝎节的起源与分布、红水河流域民族文化、蚂(虫另)节活动仪式、

    • ¥41.4 ¥60 折扣:6.9折
    • 符号中国:自然遗产卷
    •   ( 14 条评论 )
    • 冯骥才 主编 /2008-06-01/ 译林出版社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一直未曾有过针对普通读者,将中国辉煌文化进行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解读。鉴于此,译林出版社在长期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符号中国》丛书,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呼吁各界重视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该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符号中国》精选数千张上自远古、下至当下具有公认的中华文化基因意义的“文化符号”的高清图片,从器具到食物、从风俗到礼仪、从人物到景观的方方面面,由专家以及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逐一进行权威解读,以这种形式向世界解读及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中国读者继承、传扬传统文明的渠道。该丛书中文版共6卷,主要内容涵盖中国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历史遗产等诸方面。丛

    • ¥43.5 ¥55 折扣:7.9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鸽哨
    •   ( 86 条评论 )
    • 尚利平 /2017-01-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本书共有九章,分别为 记忆深处的鸽哨 谁来传承 谁是第四代 制作技艺 玩具做成了工艺品 价值 传承就该这样 绝活没有绝 永字鸽哨精品赏析 。按照时间的顺序讲述了鸽哨的发展与起源,三代永字鸽哨的前人是如果将永字鸽哨技艺发扬光大,现在的第四代何永江又是如何在沉寂了四十年后重拾技艺,鸽哨的制作技艺,永字鸽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永字鸽哨的发展现状。内容详实,配图准确,是目前*本详尽介绍北京鸽哨发展及技艺的著作。

    • ¥43.8 ¥68 折扣:6.4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景泰蓝
    •   ( 89 条评论 )
    • 李苍彦李新民 编著 /2012-05-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景泰蓝》通过对北京工艺美术具有代表性的景泰蓝技艺的起源,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技艺工序过程、传承方式和传承谱系的介绍,深入地展现了北京工艺美术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工艺文化价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空间和学术氛围。

    • ¥43.5 ¥58 折扣:7.5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京西幡乐
    •   ( 29 条评论 )
    • 包世轩 著 /2014-01-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其丰富,具有萃取 南北之长、细致优雅和兼容大气的特点。 《京西幡乐》(作者包世轩)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丛书 之一。 《京西幡乐》从幡会起源、幡会表演形式、幡会 音乐、返回传承人等方面全方位介绍。

    • ¥44.2 ¥68 折扣:6.5折
    • 非遗学视域下的陈炉耀州窑研究
    •   ( 18 条评论 )
    • 张池 /2023-10-01/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本书笔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下,对陈炉窑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问题进行的个案研究。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是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宋代,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代表性产品耀州青瓷更以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的优良品质受到各阶层的厚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更替,耀州窑各窑场逐渐衰败,仅存陈炉一地炉火相传八百余年。陈炉窑场创烧于金代,既保存与发展了耀州瓷烧制技艺,也成就了中国西北地区*大窑场的地位。如今,陈炉的耀州瓷烧制技艺釉、型与烧成制度三大技术核心在当代传承有序,并传布至曾经的耀州窑窑场,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

    • ¥45.4 ¥69.8 折扣:6.5折
    • 挽弓当挽强:“非遗”保护的田野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
    •   ( 87 条评论 )
    • 王宁宇 /2018-06-01/ 文化艺术出版社
    • 《挽弓当挽强 王宁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集》,书稿收录了王宁宇十几年来关于传统民间美术研究和思考的文章,配有图片。文章按内容分为三编,依次是:*编:传统民俗文化空间的保护、第二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会民生、第三编:改造我们的学习。是作者在陕西民间美术领域,很多乡村田野调查的实地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中的民俗活动、民间美术创作和传承方面的具体问题的讨论。作为长期从事中国民族民间美术田野调查及研究的艺术人类学者,书稿的出版对于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41.7 ¥58 折扣:7.2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双氏兔儿爷
    •   ( 56 条评论 )
    • 韩春鸣 编著 /2014-01-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 《双氏兔儿爷》(作者韩春鸣)涵括北京兔儿爷各 类传说故事,民俗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双氏兔儿 爷》对传承人、传承谱系、传承特点、优秀代表作品 及其现状和未来作全方位展示,体现其工艺价值和学 术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突出其所蕴含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点、文化积累作用及其传承价值 。

    • ¥43.5 ¥58 折扣:7.5折
    •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卷):安徽绿茶
    •   ( 176 条评论 )
    • 丁勇 /2020-07-01/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安徽绿茶》为【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卷)】中的一本,全书主要从安徽绿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文化脉络、现代传承等方面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安徽绿茶制作技艺的发展过程。安徽绿茶需经过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初烘、回潮、足烘(以安徽毛峰为例)等步骤,制作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叙述详略得当,具有知识性、科普性。

    • ¥34.6 ¥48 折扣:7.2折
    •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技艺卷):徽墨
    •   ( 139 条评论 )
    • 樊嘉禄 姚昱波 /2020-07-01/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徽墨》一书主要从徽墨概述、徽墨传统制作技艺源流和发展历史、徽墨传统制作技艺、徽墨的分类与鉴藏、徽墨的传承与弘扬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徽墨的发展过程和制作技艺。徽墨制作需经过制取烟料、墨胶制备、用药、制模、配料和制、成型装帧等多个环节,技艺极为复杂。徽墨制作选料严格,制作精巧,具有历久弥新、持久耐用等特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全书内容丰富翔实,叙述详略得当,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 ¥34.6 ¥48 折扣:7.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