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部分史料已经散佚,许多史实已无从考证。但在《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中,李开元教授基于田野调查、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穿越千年迷雾,侦察你所好奇的有关秦始皇的一切。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还原被历史妖魔化的秦始皇,对秦始皇及其周围的人物身世、背景、立场、政治活动和秦代宫廷政治网络做了全面的勾勒,从而使得如谜的秦朝历史,有趣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力一落千丈,唐廷在平叛过程中抽调了大批的西部驻军,西部各地逐渐被吐蕃吞并,但河西走廊的人民早已将自己视为 唐朝人 ,他们向往大唐的生活,在被吐蕃统治六十余年后,依旧不忘故国,举起义旗,以 归义军 为名,与长安遥相呼应。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 读史大工程 ,作者熊逸用 串讲 的方式,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他的解读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这项大工程已经进行到了第三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秦纪三,以及汉纪一至汉纪六,以260个问题为抓手,带你领略秦亡汉兴的恢宏历史。 这可能是你最熟悉的一段历史: 一位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胡亥、赵高、李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韩信、萧何、张良 一桩桩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应接不暇: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争霸、鸿门宴、霸王别姬 一个个亟须追寻的历史真相等待你去探索:陈胜是怎么走向失败的
吴晗先生以真实史料为基础,内容涉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经济、社会风气等。揭秘了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朝恐怖的特务机构的真正面目,以及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与评说。本书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照出当时人们的思想,以及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复杂人性,总结历史人物的生存智慧和经验教训,引出我们后世的思考,对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本书系统介绍 文革 前夜尤其是60年代前半期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 大跃进 运动后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中苏论战、 四清 运动以及文化领域的过火批判、 文革 的发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作者本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的原则,客观地介绍了这些事件。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更是一部运河城市发展史。 运河城市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在岁月沧桑中积淀为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文明遗产。 本书以运河两岸二十一座重要城市为中心,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整理其文化资产和生活方式,融合地方志、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的生动素材,对运河文化形态及精神价值进行了全面研究,着力阐述了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重要内涵。 上海市重点图书,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什么是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来自哪里、走向何方?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区别何在? 都可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找到答案。本书立足中华文明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真正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而生动鲜活的实践,逻辑清晰,晓畅明白,不仅适合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等专业人士,也适合关心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而已;中国文化系统也不是单一文化系统的观念足以涵盖。不论是作为政治性的共同体,抑或文化性的综合体, 中国 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不断发展的秩序。这一个出现于东亚的 中国 ,有其自己发展与舒卷的过程,也因此不断有不同的 他者 界定其自身。 到了今天,经过八次锤炼, 中国 已不再是传统的中国。 中国 竟在几个古老文化体系之中,经历了,也可能为彻底的变化过程。我们甚至可以提问:原来的 中国 是否还存在?
本书聚焦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即1921 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中极具代表性的事件,以时间为线索,以 漫画+文字 的形式,串联起一部极简党史,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极具幽默感和通俗性的表达,提纲挈领地勾勒出这一时期党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九章,重点分别是: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红军长征、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
中国古代礼仪,作为贯穿国家、社会、家庭的血脉,影响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曾亦教授精研经学二十余年,尤其擅长《春秋》学与《礼》学,在写作本书时,一方面注重以浅近的语言叙述古礼的精义,一方面又以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将其与当代人生活、西方礼仪比较勾连,对大众深入了解古礼、转化当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通论礼之精意,然后以三《礼》为中心,结合《朱子家礼》,讨论以冠、昏、丧、祭等为核心的古人日常礼仪。深入文献,面对日常,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辨证,在古今之变中,把握礼仪的精髓。
本集开篇,是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的长文《关于参加编辑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的回忆》,以亲历者视角追述这段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往事,备见一事之成的不易。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丁教授的《康有为欧游纪行里的两个疑案》,留意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欧洲的海外书写,勾联鳞爪线索,考订、复原其记录中的不确或待考。蒋力先生多年致力于其外公杨联陞著述的整理和研究,特为本集撰写《杨联陞绘事略记》,呼应第十集荣鸿曾先生撰《杨联陞 赵如兰 亲人图 》一文,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这位大师级学者 游于艺 的一面,也借以窥见前辈学人之间的情谊。德裔学者马仪思(1914-2008)的遗作《管平湖》,则译自杨联陞友人赵如兰教授多年前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一份手稿,文中追忆四十年代作者在北平跟随古琴大家管平湖习琴的经历
魏晋禅代之后,虽然西晋官方仍以曹魏为正统,情况却开始起了变化。陈寿《三国志》将魏、蜀、吴三国并置却为朝野精英所接受,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西晋灭吴完成南北统一,又为孙吴时代以敌国立场写下的诸多传闻之辞提供了流通舞台,使其逐渐进入主流视野。至永嘉南渡,在建康精英对中州往昔的频频回顾中,形势终至彻底倒转。习凿齿《汉晋春秋》发其端,范晔《后汉书》定其谳,我们目睹了曹魏王权在历史书写中的跌落;献帝本人则以一种戏剧化的悲剧形象,被献祭于这场迟到的 复仇 。 本书围绕 汉魏革命 和 北魏墓志 两大主题,对3 6世纪的中国史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所谓 带献帝去旅行 ,焦点并非献帝刘协个人的旅行体验,而是旅程本身的路径与风景。作者游走于文本的 表 里 内 外 之间,力图从历史书写的多重束缚中解放 风景 ,重现 盲
曹操是奸雄还是能臣?为什么在危机四伏之中,他总是能破局而出?复旦大学韩昇教授多年深耕曹操研究,以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多学科视野,透视曹操的成长经历,聚焦曹操生平最重要的两场战争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呈现出真实而丰满的 清醒 政治家曹操的形象。附录除曹操大事略表外,还配有作者精心选录和导读的曹操诗文,既对正文语境构成补充,又展现出曹操在政治家、军事家身份以外,作为大文学家的风采。
几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6种不同的人种,但今天为什么只剩下智人;从原始洞穴走出到登上月球,从学会使用语言和文字到用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联结起来,人类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生物链的*,成为地球主宰的? 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 赫拉利向古远的过去追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讲述人类历史的完整故事。他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认知革命使人类有了想象和虚构的能力,超越其他物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有效合作;农业革命使人类从游猎走向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关系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科学革命使人类成为神一样的 造物主 。正是经历了这三次革命,人类*终成为整个世界的统治者。 这是一部有颠覆性创见的人类简史,不仅打通了时间线,也打破了学科界限
《资治通鉴》被称为帝王的教科书和读书人的 不可不读之书 ,其中记载自战国至五代1362年的历史兴衰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也是中国人修身齐家、管理治理的指导之道。了解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必须要了解《资治通鉴》。 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立足 通识 ,以贯通古今的宏阔视野、积淀四十余年的学术研究和六十余年知人阅世的体悟,以 大家小书 讲透《资治通鉴》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为何编撰这部书、其架构如何、精华内容是什么、历史上的评价有哪些、《通鉴》大家族是如何组成的、其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影响有哪些,深入浅出,一气呵成,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在体验阅读的酣畅淋漓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本书是魏晋南北朝史前辈专家陈琳国先生献给大众的魏晋南北朝断代史,全书用通俗的笔触描绘了魏晋时期的北方乱世。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中国统一,仅36年后,前赵灭晋,晋王室携百姓南渡长江,中国再次陷入大分裂时代。此后北方内迁中原的诸族:匈奴、鲜卑、羯、氐等纷纷建立政权。大分裂伴随着大融合,在这一时期,北方诸族与中原人混同一地,彼此影响。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南迁都城到洛阳,从上到下全面向汉文明靠拢,民族大融合达到顶峰。北方可汗的后代渐渐湮没在中原的茫茫人海中,北方胡族也在中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中国也即将迎来下一个大一统时期。 全书内容扎实、视野开阔,文字生动,兼具学术价值和可读性,是读者进入魏晋史、民族史的上佳读物。
历史是*好的老师。 怎样在当今时代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是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如何让历史在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也是史学研究者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从这些角度出发,以纵横东西的视野广度和贯通古今的思维深度,重点关注《资治通鉴》作为史著的鉴赏价值,深剖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以期做到 读史使人明智 。 本书是张国刚教授在学术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俗化,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选取历史节点,摘寻经典故事,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讲述从战国三家分晋至隋唐五代这段时期的历史。在战国时期,选取了智伯、魏文侯、吴起等人物,以及围魏救赵、商鞅变法等事件;秦汉时期,选取了嬴政、刘邦、霍光、刘秀等人物,以及赵高亡秦、王莽新政、汉末群雄相争等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农民运动,也是古今世界甚为罕见的一次农民运动。它的时间之延续,地域之广阔,参与人员之众多,都是少有的。本书以扎实详尽的史料为基础,据史说人谈事,不迎合任何一种思潮,平实客观地叙述了太平天国兴起、挣扎、衰落到灭亡的历史,展现出晚清中国波澜激荡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