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几个富有特色的历史主题与文化意象作为线索,串联起世界多地在历史上开启互动的广泛历史。 作者向我们呈现,哪吒所代表的 莲生/莲化 意象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埃及经由西亚和印度传到中国的;商周时期中原内地的海贝,也并非从本土的南方沿海地区传来,而是从马尔代夫经印度自西传入我国西北和北方。而元明时代江南官仓中的海贝则大多来自琉球,以此为切口,作者向我们展现了琉球在此时所发挥的连接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乃至南亚的重要枢纽职能。 除此之外,作者还以海底磁山传说、龙涎香贸易为线索,揭示其背后的中国和印度洋(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贸易交流史;并揭示了1815年,位于南半球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号称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火山爆发),及其引发的极端气候异常,如何对全球,特别是19世纪的古代中国形成意想不到的阻碍力量
本书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编写,精心编辑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二十余家单位收藏的100封革命英烈家书、遗书而成。图书按照家书写作时间先后排序,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2018年。家书作者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牺牲的英烈,他们有的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献出了生命,有的是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涌现的先进模范;既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亦有普通的共产党员。
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世界眼光,将中国古代文化与两河流域、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西罗马帝国等比较,在中外文明的比较中,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质变得越来越清晰。同时,在王侯将相的宏大叙事之外,这本书从普通民众的一日三餐、起居生活切入,发现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展现另一幅鲜活、亲切的中国历史图景。
不论是被誉为英雄,还是被视为贪婪的逐利者和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企业家及其创新与创业活动都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产生巨大影响。本书汇集众多主流经济史学家,探讨古往今来的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全书详述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新巴比伦时期的创业历史,引领读者回溯至伊斯兰教时期的中东史,提出了有关中国、日本和殖民时期印度企业家精神史的诸多洞见,描述了从中世纪至今企业家在欧洲和美国创新活动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作者们不仅考察了企业家精神的重大贡献,而且探讨了创新和创业活动为何并不总是生产性的,有时甚至会破坏繁荣。他们试图说明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和制度如何促进或阻碍了创新,如何影响了推动新技术采用和传播的各种激励机制。作者们还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全球创业活动的地域差异。书中随
这本书是现代作家、编辑家陶亢德的回忆录,撰写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一直没有公开发表。陶亢德曾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家著名刊物的编辑(如《生活》周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他在编辑出版上的才干得到合作者与作者的广泛信任,与邹韬奋、林语堂、老舍、周作人、郁达夫、丰子恺、徐訏等许多名家有过比较密切的交往,与鲁迅晚年时也有过频密的通信联系。陶亢德经手刊布了许多重要的现代文学文献,出版了《骆驼祥子》等现代文学名著,也是一些重要文学事件的当事人或见证者。 他的这部回忆录叙述了与众多名作家的结识、交往,文学刊物的创办、经营情况,以及个人的经历,细节丰富,可读性强,是不可多得的现代文化史、文学史的资料,对于还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现场、研究当时的文坛状况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学术考证著作,兼具趣味性。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中轴线 平分元大都主体建筑的南北轴线。重点讨论钟鼓楼与中心台、中心阁的关系,万宁桥与万宁宫、万宁寺的关系。二是大都水系:高梁河、金水河、通惠河。重点讨论金水河从和义门南水门到太液池的水道流向,以及金水河与高梁河、通惠河的关系。三是大都50坊:重点讨论元大都11门的配卦和命名之由,《元一统志》50坊的命名之由和布局,并与《析津志》的记载和明初33坊做比较,辨析异同。作者除了梳理文献作辨析外,还多次实地踏查相关遗迹遗址,以期还原真实的元大都,并对一些问题提出假设,可以帮助了解今日北京城,并推动相关研究。
狗、马、牛、猪、驴、山羊、绵羊、骆驼,这8种动物对我们来说都并不陌生,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以及各种作品中,甚至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你可知道,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食物、工具和萌宠,还对整个人类历史有着深远影响。没有它们,人类就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它们,就没有人类文明! 大约公元前15000年,一些经常在人类聚落周围捡食剩饭的狼深度融入人类社会,变成了头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动物 狗。随后的1万多年里,猪、山羊、绵羊、牛、驴、马和骆驼先后进入人类社会。 狗与人类合伙打猎,引发了狩猎革命,帮助智人在与其他人族的竞争中胜出。 猪、山羊、绵羊的驯化使人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定居生活成为可能。财产权和继承权随之出现,拥有动物的多寡成了财富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标志。社会分化开始了。 牛是农业经济的引擎,没有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 近代 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 落后 屈辱 挨打 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 近代 ,翻检我们的 近代记忆 , 重写近代史 ,已经是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全球华人的共同使命。 中国人的近代从何时开始?戊戌变法因何失败? 华洋分居 格局如何被打破?上海是否真是个 殖民地 并失去主权?它又是怎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的?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固然曲折,但我们的近代记忆中却也不乏来自民间的精彩、荣耀和辉煌。 本书以时间为线,选择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对中国近代历史走向有深远影响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国近代史。作者试图打通清末民初,从 中国现代性 的全新视角讲述中国近代史,把中国近代史从王
《我一生的故事》是埃莉诺 罗斯福的自传,她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和作家。 罗斯福总统在任十二年,她做了十二年的 夫人 ,创了美国历史之。1945年12月,杜鲁门总统任命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后来又担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主导起草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1961年,肯尼迪总统再次任命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 埃莉诺 罗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 夫人 ,她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独立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前所未有的。埃莉诺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政治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为后来的 夫人们 所效仿。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因病突然去世,并没有留下回忆录,因此埃莉诺 罗斯福的这本自传也成为了解那段历史的独家资料。
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1759 1833)是英国废奴运动先驱、文化改革者、国会议员,是被亚伯拉罕 林肯奉为 英雄 的伟大人物。他经过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废除英国奴隶贸易的胜利。此后,他继续争取在英国殖民地彻底废除奴隶制度,并于去世三天前亲耳听到胜利的消息。本书也讲述了他 重整社会道德 的种种努力和贡献。 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07年,是为了纪念英国废除奴隶贸易两百周年,也是为了纪念威伯福斯的贡献。电影《奇异恩典》与这本书互相配合,完整地呈现了威伯福斯充满奇异恩典的一生。本书内容翔实、笔法精湛、文字鲜活,又不乏学术水准,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本书叙述了槟榔这种小小的青色果子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倾倒众生,着重梳理了它在中国两千年来几起几落的流行史,并揭示出其背后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变迁。 青年学者曹雨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人类学视角和社会学调研,再现了槟榔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演变历程 它作为一种热带作物,如何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来,如何传播到南亚,与佛教文化交融,更重要的是,如何从秦末汉初开始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留下印记。鲜为人知的是,槟榔在 瘾品 之外,还有丰富多面的文化内涵:从两汉时期驱除瘴疠的灵药,到魏晋名士高洁情怀的寄托;既是南北朝时常见的佛教供品,也是岭南男女的定情之物;曾在清朝满洲贵族中风行一时,又在当代的劳动人民中复兴。此外,作者亦深入调查了槟榔在当代社会再次流行的缘由与现状,并探讨了今日饱受争议的槟榔产业未来
玉扣纸:闽西手工造纸业的社会史研究 ISBN:9787561590874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作者:陈瑶 定价:88 《玉扣纸》 为一代名纸立传 回顾一代名纸的技艺与记忆,记录以纸为生的人们的生活史 【本书亮点】 为玉扣纸立传,全面展示 玉扣美学 温润如玉、经久不蛀的闽西玉扣纸曾满载着华侨的乡愁畅销东南亚各国,并一度成为印刷毛泽东著作的指定用纸,本书通过百余幅精美彩图、二十万文字为玉扣纸立传,全面展示 玉扣美学 给人们的震撼与遗憾,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浪漫与艰辛。 地域社会史研究的精品 以玉扣纸的发展、繁荣、衰落和传承为切入口,结合田野调查与史料辨析,利用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和口述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全面呈现数百年来闽西地域社会史的一个剖面。 历史学家的慈悲胸怀与霹雳手段 手工艺亦有其生命史,有繁盛即有衰落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一部巨著,自成书以来被各界要人广泛阅读,在如今依然有着极大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发扬传统文化之精华,也有助于我们以史为鉴。本书精选《资治通鉴》的重要篇章,并加以分析解读,专门针对当下领导干部的治国修身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书稿金石良言,字字珠玑,能够激发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能够提供富国强民、经邦济世、缔造和谐的具体方略,有助于领导者廉洁从政、丰富领导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本书发掘并重新审视一批明代流行图籍,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生产、传播、阅读、消费过程的回溯,对明代图文文献在明人阅读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并试图构建新的有关明代文献研究理论与方法。本书2013年由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英文版,2015年获得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该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词写到:该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明代流行图籍从物品、商品以及文化工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发掘和历史分析。对视觉文化、物质文化及文本传承的分析富有创见,并由此权威性地重现了由笑话、酒令、戏曲杂书、通俗类书等明代时尚读物所营造的人与书的世界。
本书以近代女性身体的独特部位 乳房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从社会与文化网络的视角审视清末民初以降,关于女性乳房观念与形态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及这种变化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的意义。同时,本书力图通过分析这种乳房观念的变化来反思近代妇女解放的问题,探讨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以 被解放 。
吃好吃的,看好看的,是饮食男女的天性,是人之大欲, 食色 正是人间烟火,是日常生活。本书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细说饮食、服饰、行旅、草木、节令、百戏、歌谣等主题,天人关系、时空想象、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思维惯性、治国理念、养生观念、时令民俗、审美风尚、娱乐休闲等尽在其中。 在 物质和精神打成一片 的传统里,邂逅寻常的人性和朴素的情感。小品文风,清新自然,读之有趣,富有余韵,既 可信 ,又 可爱 。
毛笔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它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风貌重要的塑造者之一。 蒙恬造笔 究竟可不可信? 兔毫 和 狼毫 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人更偏爱哪种动物毛制的笔? 汉居延笔 是怎样被发现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迁徙之路?王羲之、王献之用的毛笔,和今天的毛笔有什么不同?今天的毛笔是 进化 还是 退化 了?汉唐时代笔管,其制作究竟有多奢丽?西方的 毛笔 与中国毛笔有哪些异同?字的好坏和毛笔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存世的汉唐古笔文献中,还蕴藏着哪些古笔的信息? 本书通过大量史料和考古成果,呈现宋代以前毛笔的形态和发展,并由此探讨早期书法、绘画艺术发展及文化传播背后,工具所发挥的重要而又奇妙的作用,揭示毛笔的制作、传播、使用等方面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修学庐日记》是董朴垞先生一生所记的日记汇编。日记分为甲乙丙丁四集,分别为 项馆时期 大同教书时期 燕大研究时期 温中教书时期 ,倾力记载了其所阅之书、所行之事,内容涵盖文化、学术、思想、教育以及社会变迁等各个层面,是了解董朴垞其人其学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晚清到民国时期学术及近代以来瑞安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