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行先生积几十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余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丝丝入扣地讲述古籍的真伪该如何鉴别,价值该如何判定,艺术美感该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在日常的鉴定与赏析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书初版于2003年,一经出版即广受好评,此后多次重版。202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修订版,修订内容包括:(1)补充了作者近十余年来对于版本学的新认识、新见解,并对书中所收古籍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助于鉴定版本的品种,使本书更具参考价值与实用性;(2)修改了初版时的讹误;(3)鉴于辨识字体在鉴定版本时的重要作用,特地增加了相应的内容;(4)针对当前一些典型的版本鉴定错
本书收入了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月各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收入史料较多。 特别是对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新举措的推出,新制度新法规的制定,收入史料较多。此外,对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也有所讲述。
本书的组织编写格式非常独特,可视为肾病学领域的杰出经典论著之一——Brenner和Rector所著《肾脏》一书的姊妹篇。我们遵从了Brenner 和Rector书中所讨论的肾脏疾病的主题分类组织形式,详尽阐述和以图像说明肾脏活检发现。因而,本书在内容上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血管、肾小管间质、肾脏移植、肾脏囊和肾脏肿瘤。在肾小球疾病章节中,内容的组织顺序同样依照了《肾脏》一书:划分为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引起综合征的疾病,然后按照发病机制再进一步分类。从根本上说本书为图谱性质,重点是疾病病理病变图像。采用图谱的形式有利于深入全面并详细地图解每一个所讨论疾病的一系列形态学损伤特征。此外,我们还在书中加入了热点讨论,概括出关键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及有关疾病预后、病因学及病原学方面的信息,引入的疾病分
《邵望平史学、考古学文选》收集了学者邵望平教授半个世纪以来有关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书中不乏创新性的真知灼见与自成体系的系统论述,充分展示了她在这两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杰出贡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水平。
《明通鉴》是继《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后一部重要的古代编年体史书。该书继承了通鉴传统,同时体例有所创新,前编、后编保留了元末、南明的大量史料,是通鉴著作中有相当价值的一部史部要籍。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丛书第九卷,叙述自1616―1800年的清代历史,包括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该著作分10章,涵盖了约200年的历史,从16世纪末女真的形成一直到1799年乾隆帝的驾崩。该卷显示了作者对材料的全部把握以及对 材料的娴熟掌握的功底,立体地解读了帝国社会全盛时期的面貌,展现给读者的是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平衡性混。 章讲了1644年以前的清朝开国的历程;第二章顺治朝;第三章康熙朝;第四章雍正朝;第五章乾隆朝。时间界限是1644到1800。前面五章纵向讲了清朝重大的事件,包括对各个皇帝的评价,他们在中国历 的地位。后面五章从横的方面,比如艾尔曼先生讲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另外各章讲女性、性别、家庭、婚姻,有的讲清代社会的稳定与变迁, 后一章讲清代的经济发展。这部书纵横两个方面用将近百万字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国古代史名词,内容包括:通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8部分,共3576条。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中国古代史规范名词。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
本书为著名史学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王仲荦先生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的《宋书》点校长编手稿影印本,为“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中的一种。书稿以单色影印的形式出版,真实完整地展现王仲荦先生认真细致高水平的点校工作。从此书中不仅可以发现当时点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可以知道修订所需的一些重要信息,对二十四史修订和古籍整理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更可以从中窥见老一辈史学家严谨的学风和广博的学识。 本套书一共三册。
卷明北京宫苑图考、第二卷明代建筑大事年表、第三卷清代建筑年表和第四卷史论丛编。
......
本书是对中古世家大族京兆韦氏历史变迁的系统考察,其中所言及的变迁主要是指家族重心的转移、家族特质的转变及家族地位的沉浮,其主旨不仅 于对变迁史实的厘清和陈述,还尽量结合中古政治社会的变化阐释其变迁的原因。因此,在内容上将不免世系婚宦、家学门风、观念信仰、经济基础等家族微观研究的传统,但也有基于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等背景宏观思考的新意。作者用功甚勤,研究中不仅使用了大量新出土的墓志资料,并结合正史以及其他传世文献不断地对其研究课题进行充实补充修订,与读者的见面可以作为中古时期京兆韦氏家族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光绪《嘉兴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代许瑶光修,吴仰贤等纂。原刻本为光绪四年刊。嘉兴地区历史悠久,然历代记载多有不详和外误。许氏遂奉敕修纂是书。 卷首二卷为巡典、天章,记历代皇帝游历嘉兴始末及题字勒石。正文八十八卷详叙嘉兴建置、疆域、城池、公署、学校、坛庙,山川、古迹、寺观、仓恤、风俗、物产等。 凡前代史籍有关嘉兴记载,均加订正后适当采用。是书卷帙较大,内容丰富,记载精当,为嘉兴方志中为完备之作。是研究清代嘉兴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本次点校,点校者准备充分,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又作遏先、迪先,浙江海鹽人,我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藏書家。1905年考取官費留學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科研習歷史;期間,師從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馬“章門五王”之一。1909年歸國,曾任浙江兩级師範學堂、浙江嘉興二中、嘉興中學教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長、中國史學會主席、明清史料编刊委員會委員、《廣東通志》编纂委員會委員、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總幹事、考試院考選委員會考選委員等職。 朱希祖治學一生,筆耕不輟,著述豐赡,在國語運動、提倡白話文、倡導新文化、建構史學教育體系、建立學術團體、歷史檔案整理、歷史遺蹟調查及史館修史、南明史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犹太史巨著,以“简明”的方式,按照犹太民族的起源、兴盛、流散、衰败、解放与复兴等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依次进行编排,纵览近 4000 年历史,充分展示了犹太民族的哲学思想、 观念、文学艺术和民间习俗,展现了犹太民族与其他文明的相互依存关系、顽强生命力与强大凝聚力,以及对人类进步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本书语言简练、知识广博,并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出版后被翻译成德、法、希伯来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
《为博物馆而设计(2016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论文集)》一书为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李跃进主编,收录了艺委会成员论文共55篇。分为三部分,**部分为五位特邀撰稿人的专文。第二部分为理论探索,收录19篇各博物馆展陈设计人员对博物馆设计的理论性文章。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收录31篇各种展览的案例分析。解析近几年博物馆设计中的经典案例。
《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山阴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纲鉴易知录》时间跨度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明,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在特定正统观指导下形成连续一贯的编年时间线索,对于清代中后期的人来说,是一部相当完整且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本书为文白对照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由 当代中国研究所编纂,是以编年体(纲目)形式,逐日、全面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领域重大史事的资料书,详尽反映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曲折。本系列从1949年卷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1964年卷)》是本系列的 6卷,由中央档案馆参编。本卷起止时间为196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书稿由纲文、目文、文献、注释、附录等组成。同时,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书稿中用了几十件中央档案馆过去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丛书第九卷,叙述自1616―1800年的清代历史,包括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该著作分10章,涵盖了约200年的历史,从16世纪末女真的形成一直到1799年乾隆帝的驾崩。该卷显示了作者对材料的全部把握以及对 材料的娴熟掌握的功底,立体地解读了帝国社会全盛时期的面貌,展现给读者的是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平衡性混。 章讲了1644年以前的清朝开国的历程;第二章顺治朝;第三章康熙朝;第四章雍正朝;第五章乾隆朝。时间界限是1644到1800。前面五章纵向讲了清朝重大的事件,包括对各个皇帝的评价,他们在中国历 的地位。后面五章从横的方面,比如艾尔曼先生讲清代前中期士人的社会角色,另外各章讲女性、性别、家庭、婚姻,有的讲清代社会的稳定与变迁, 后一章讲清代的经济发展。这部书纵横两个方面用将近百万字的
汤勤福和王志跃编着的《宋史礼志辩证(套装全2册)》内容介绍:《宋史·礼志》共28卷,是《宋史》诸志中为宏大的部分,在正史《礼志》中亦为*。《宋史》成书匆促,谬误多,故为后代所诟病,本书主要逐条辨析它的史料情况,涉及其史料来源、正误、史料剪裁得失等方面,同时亦对相关典籍记载的错失作了辨正,以期使读者能正确了解《宋史·檀志》所载内容的正误优劣,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某些错失,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