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始末》厘清了明史上纠缠繁复又影响深远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在进入具体的 案情分析 之前,作者从帝权与相权的矛盾入手,到万历 造因 为止,从制度层面交代三案动因,从帝王层面交代三案导火线,将明代的皇权与相权,朝廷与宦官,以及三大案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互联系等条分缕析,给读者呈现出一幅明末宫廷、朝政和社会清晰生动的立体图形。后又通过天启、崇祯两朝对此进行的连续翻案,更呈现出门户之争的面目,为明代亡于党祸戾气埋下了伏笔。本书上世纪80年代初版时,颇受名家的赞赏与好评。
《中国大历史》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黄仁宇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191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弃文从伍,曾参加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作战。1950年退伍后负笈美国,以34岁的 高龄 从大学三年级读起,终于1964年获得密执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此后,他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任教、从事研究。1979年曾赴普林斯顿大学,参与《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撰写明朝部分。 这部书以短短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一改以往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不以史料堆砌为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为关注点。作者倡导大历史,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朝廷没有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 自毁 的意味,并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中国近代史》不仅奠定了蒋廷黻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受过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时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中国近代史》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撰写的一部关于吴越两国历史的著作。据史书记载,赵晔原书十二卷,而今传世本《吴越春秋》只有十卷,一般认为传世本《吴越春秋》系东汉赵晔原著、皇甫遵考定本。《吴越春秋》前五卷主要记载吴国的兴亡史,以伍子胥佐吴王阖闾伐楚复仇及吴王夫差争霸为主线;后五卷主要记载越国的兴亡史,以勾践灭吴复仇为主线。与《国语》《左传》《史记》等史籍的记载相比,《吴越春秋》所载的吴越争霸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被视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吴越春秋》中记述了大量精彩的传奇故事,如伍子胥乞食报恩、专诸刺杀王僚、干将莫邪铸剑、吴人杀子衅钩、要离刺杀庆忌、夫差姑苏昼梦、大禹天书治水、勾践卧薪尝胆、西施行美人计、老人化猿、越女教剑、陈音教射等,这些故事大多叙述生动,引人入胜,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惟一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z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藩纪事本末》是清朝杨陆荣于康熙五十六年写的记载南明史事的史书,共四卷,二十二篇。是叙明、清之际史事,起崇祯甲申(1644)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以台湾归清止。书成于康熙丁酉(1717),距清朝全部消灭南明势力,仅三十余年,当时尚无禁毁野史之令,作者杂采各家野史所记,并参考王鸿绪《明史稿》中有关部分,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南明史事,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古代人编写的 中国人应知的文化常识 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人们外出都要坐船,在时日缓慢的航行途中,坐着无聊,便以闲谈消遣。各色人等应有尽有,谈话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张岱说: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z难对付。 于是,张岱便编写了一本列述中国文化常识的书,取名《夜航船》,使人们不至于在类似夜航船的场合丢丑。 《夜航船》,明代张岱(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等名著)撰。全书二十卷,按类分为二十部,以词条的方式撰写。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内容广采博收,涉及广泛,是一部百科全书类的著作。《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较为浅显的文言叙述四千余个文化常识段子,这些条目绝大多数都是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必须熟知
《战国歧途》讲述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曲折故事。《战国歧途》作者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结合新近考古资料,多方比勘,考察了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事件,力求再现大变局时代的历史图景。
《穆天子传》(简称《穆传》),*初题名为《周王游行记》。是西晋初年出土于汲郡古墓且V一流传至今的竹简古书,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被学界视为一部奇书。据《竹书纪年》《史记》等相关记载,周穆王在位凡五十五年,于十二年 (前 965)至十八年(前 959)间,两次西征,东达淮泗,西及昆仑,南至鄱阳,北绝流沙,行程共计十九万里。 《穆天子传》正是记载周穆王巡狩四海的一部珍贵历史古籍。 全书分为六卷。D一卷记载周穆王于十二年(前965) 至十三年(前964)间的D一次西征。周穆王自宗周洛邑出发,渡黄河北上,经蠲山,渡漳水,越井陉山,沿滹沱河北岸登越恒山,北巡犬戎;又西行出雁门关,经今山西平鲁到达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祭祀河宗,又西征至河宗氏的温谷乐都。第二卷至第四卷记载周穆王于十七年(前960) 至十八年(前959)间的第二次西征。第二卷主要记载了周穆王巡游了昆仑
帮你在*短时间内理清历史脉络,成为历史达人! 一、一张大表把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彻底弄清楚。还包括每位皇帝的在位年限、主要年号等内容。 二、面向大众,着眼实用,对生僻汉字注音标调。 三、向读者推荐两则易读好记的历史年代口诀。
本书是以五胡十六国时代背景为主题的学术论著。主要整理日本学界字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五胡十六国研究,将去分成草创期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五胡十六国研究的展开以及现代的五胡十六国研究三期,且详细介绍了三个时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课题以及待突破的瓶颈。
汉宣帝初因受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的牵连,入狱数年,后因机缘巧合,被选立为皇帝。宣帝治国,对内关注民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并利用国家所掌握的财富扶助弱势群体; 以重建司法的公正性为抓手,采取措施宽缓刑狱; 继续推行道德教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慎兴征伐,若必须用兵,则竭力避免加重百姓的负担,靡费国家资财;由于措施得当,先后实现了对西域、乌孙的掌控,平定了西羌之乱,并使匈奴终臣服于汉朝。由于功绩卓著,故宣帝被视为汉朝的中兴之君。但受自身特殊身世以及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宣帝统治期间,也出现了乞灵鬼神、任用宦官外戚、诛杀功臣贤臣、奢侈享乐等诸多弊政。这些弊政在经济上耗费了国家大量的财富,在思想上使国家对舆论的主导权日渐丧失,在政治上导致官
《三国史话》是吕思勉先生撰写的一部历史通俗读物,用通俗的笔调讲述读者熟悉的三国故事。吕先生秉持 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的史学趣味,从汉末的宦官、黄巾讲到三国的战事、曹操等人的评定,纠正汉末三国的历史谬误,借助史事阐发事理,既说明读者关心的基本问题,也启发读者思索历史的奥义。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全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也正是基于其政治目的和政治内容,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撰。作者杂采各家野史所记,并参考王鸿绪《明史稿》中有关部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编撰完成。此时距清朝全部消灭南明势力,仅三十余年。《三藩纪事本末》的得名,盖因作者奉清朝为正朔,视南明诸朝为僭号,所以把南明弘光、隆武,永历等三个王朝看作是割据作乱的藩王。本书共四卷,二十二篇。本书记载南明时期的历史事件,起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迄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爽以台湾地区归清止。全书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南明史事,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 这本被他称为 初步报告 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 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