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系年》系钱穆先生学术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一部给诸子学研究带来新气象的专著。全书通过分析先秦诸子的著述,并通过引证大量史料和史书,对自孔子至吕不韦的先秦诸子们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一一进行考证,从而订正了司马迁《史记》以及后人有关先秦诸子论述中的伪误之处。本书有助于廓清先秦诸子思想发展演变的真实脉络。
元中国时代大致范围在公元前2300年 前1800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观察,公元前2300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这一年 位居长江下游流域、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废弃,影响盛及千年的良渚古国毁于一旦。但同时,在偏僻的西北地区,位处黄河上中游交界地带、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横空出世。最重要的是,在地处黄河中游的晋南地区,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已经完全具备国家初级形态的陶寺城址,在 这一年 也同时降临到华夏大地上。 作者利用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借鉴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方法,论证了元中国时代 和谐万邦 的治国外交理念及礼乐文化滥觞、民主禅让制确立、敬天祭祖文化和玉文化进一步发展, 中国 中原 概念的形成等,全书可谓叙事宏大,蔚为壮观。
《先秦战略地理研究》一书,对先秦各历史阶段经济区域、人口、民族和政治力量的分布,以及各区域的地形、水文、风俗文化状况与相互来往的交通路线进行考察,并着重探讨这些因素对作战方略形成、演变所起的制约作用,即地域差异与空间变化和军事活动之间的的密切关系。全书共分为《三代篇》、《春秋篇》和《战国篇》
郑国(公元前806一前375年),姬姓,始于两周晚期周王室分封在陕西华县的郑邑,后随周王室东迁中原,侵吞弱小,在新郑立国。郑国是一个极其特色的诸侯国。春秋初年,郑国凭借与周王室近的血缘关系,国君继续连任周王室卿士,常以王命讨不庭,在周王朝逐渐式微的年代,率先揭落了王室的神圣面纱,开启了春秋称霸的先河,被视为春秋小霸。但之后其迅速陨落,沦为大国争夺讨伐的对象,于战国初年便为韩国所灭,成为中小国家中较早灭亡的一个,个中原困是值得人们深思的。《BR》 本书以郑圄发展过程为主线,运用大量翔实的史料再现了郑国辉煌又屈辱的历史,分析了其表象后的深层原因,并和其他小国相映照,揭示了弱肉强食大时代背景下小国的悲惨命运。另外,本书还挖掘、研究了郑国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郑国是当时华夏文明的先进代
本书跳出 礼崩乐坏 的旧视角,从国际政治博弈和国内政治演化的视角来解读春秋历史,是一部讲解春秋政治故事的大众历史读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齐桓篇》,下册为《晋文篇》。 《齐桓篇》围绕 齐桓霸业 这个关键词,从西周旧秩序的崩溃谈起,讲述各个诸侯国在这个大环境下,在谋求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为自身发展和争取更高地位所做的努力,重点聚焦在齐国,分析了齐国经过四代君臣不懈努力,*终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终成霸业的历史过程。 《晋文篇》讲述晋国在变革中兴起,在磨难中壮大,在晋文公团队领导下称霸,并与南方霸主楚国共同建构天下新秩序的历程。在本书篇末,作者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春秋国际秩序 迷茫 探索 新常态 制衡态 的演化脉络,展现了春秋前期历史的发展大势。
《吴越春秋》是东汉赵晔所著的详细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的著作,对于其文体性质,一直存有争议。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吴越春秋》放到两汉到魏晋的哲学思想脉络中考察,在深研文本、深入叙述肌理、广泛吸收国际学界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把 说谎 作为解读《吴越春秋》的一条主线,所有话题的探讨都以 说谎 为中心而展开。 本书所指的 说谎 有其特定的文化政治内涵。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 谎言 的内涵,还对 谎言 的类型、性质和表现有着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透过 说谎 这面镜子,勾践、伍子胥等春秋重要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总论 先秦卷 周振鹤 李晓杰 著 总论提要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三卷分别对各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过程进行断代的具体考证,一般较少涉及理论与规律性的论述,而由卷前的《总论》来承担通代的政区变迁规律的研究,作出系统的理论性分析。 总论主要内容:一是论述行政区划史研究的对象与意义,并对行政区划变迁研究进行学术史的回顾;二是从政治地理的视角,分析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变迁的基本特点以及影响其变迁的因素;三是综述历代特殊形式的行政区划类型;*后以对于中国政治地理的两种基本格局的分析作总结。 先秦卷提要 本卷依据传世与出土的有关文献,首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时期行政区划的产生及其变迁,同时,兼而论及了与政区紧密相关的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疆域的演变过程。 全卷共计十一章,大致可分为四个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叁)》收录有《尹至》《尹诰》《赤鸠之集汤之屋》《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等五篇竹书,《尹至》《尹诰》为书类文献佚篇,可补传世典籍之阙,是商汤代夏的重要史料。《汤在啻门》《汤处于汤丘》近于战国黄老之言,《赤鸠之集汤之屋》近于小说家言,是战
春秋时代上承西周王道盛世,下启战国兼并乱世,是中华文明轴心突破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代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其中最为杰出的,莫过于孔子。正是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派,使得中华文明有了自己亮丽的底色。要认识我们自己的文明,就要努力去理解孔子,去理解他所处的历史世界。 然而,春秋时代国家数目众多,史实千头万绪,典籍博大精深。《春秋与孔子的历史世界》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组织的游学课程为基础,聚焦于 春秋 与 孔子 ,从文献、历史、哲学、政治、考古等多学科多角度切入,立体呈现春秋时代的社会生活面貌和思想文化状况,带领读者相对直观地进入到 春秋 的历史世界,从而对中华文明有一更为深刻的理解。
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 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 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
《清代春秋左传学论著提要》搜集整理清代春秋左传学著作268种,这些著作在经学上,对《春秋》三传、汉魏古注、杜注、胡安国《春秋传》、唐宋以来各家传注作评判,择善而从,并下己意,其间贯串汉宋之争、今古文之争等学术大端,发展出清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并以乾嘉学术为极盛;在史学上,对春秋时期诸侯国历史、地理、历法、人物谱系等作系统的研究;在文学上,主要以科举考试为鹄的,以《左传》评点为基础,发展了《左传》文章学。著作提要按专题分门别类,加以系年,为清代春秋左传学考镜源流。
本书主要讲述了自周族公亶父迁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间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周人历史,以及平行时间线下武乙至帝辛几代商王之间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诙谐的语言,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晦暗经过,向我们讲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领本邦及诸多小方国,推翻了热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周的种种制度理念成为孔子毕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渊薮,商周间的历史变革则塑造了华夏文明的基本样貌。
本书为套装书,分为上下两册。本包括古代神话、卜辞、金文、尚书、诗经、左传、国语、国策、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苟子、韩非子、楚辞等类,第二本包括两漠辞赋、史记、汉书、两汉乐府及五、七言诗等类。为了使读者多接触原著,所选各类作品的篇目较课堂上实际讲授的数量为多。由于这些作品时代较古,语言较艰深,除卜辞、金文外,每篇都附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各类作品之末更附录一部分典研究作品有关的原始材料,作为读者进一步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