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历程》是中国先秦史学会组织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丛书,共五卷,包括《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收录已整理公布的全部清华简,并根据新的研究进展进行校释,体现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对不同学科读者和广大文史爱好者利用和了解清华简大有裨益。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肆)》收录的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书《系年》,竹简的内容大多与《左传》有一定的关联。《系年》所述内容上起周武王克商,下至战国早期的三晋与楚的大战,时间跨度达六百多年。从全篇行文来看,《系年》绝非是简单的史料汇编,而是经过统一谋篇布局、具有明
本书对《春秋》及其三传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类整理和实证研究,是清代春秋学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此书中的50篇表,把《春秋》和《左传》的基本内容都用表的形式聚类区分,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在各编前加按语,后附论辨。此次对该书加以整理点校,并编制了地名、姓氏人名和官名索引,从而给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便于阅读使用的本子。
本书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上承夏商西周而来的完整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分别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五个方面,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相关内容的发展沿革以及前因后果,勾勒了一幅全景式春秋战国社会演变史。增加的两篇附录,一篇是关于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研究,一篇是利用新出土战国竹简探讨《诗经》成书的若干问题,反映了近年来春秋战国史研究的新成果。
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历了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创造发展的辉煌岁月。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的元典:十三经中的大部分篇章、诸子论著和以《春秋左传)代表的史书;诞生了老子、管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等思想文化巨人以及他们代表的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影响深远的学派;在政治思想领域推出了忠、孝、节、义、仁、礼、智、信、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德主刑辅、赏罚并用、民贵君轻、法前平等、尚同尚贤、修齐治平、明德亲民、君子人格、无为而治、君圣臣贤等一系列概念、范畴,对当时和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东周郑韩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以郑州地区都城和墓葬材料为中心》是一部专注于东周时期郑韩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以郑州地区的郑、韩两国都城及墓葬材料为核心考察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两国的疆域进行了细致的动态分析,并深入探讨了郑韩故城的形制、布局及其特征。《东周郑韩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以郑州地区都城和墓葬材料为中心》对郑州地区东周时期的墓葬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墓葬的分期、等级、器用制度和丧葬习俗等,揭示了郑韩墓葬的显著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东周郑韩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以郑州地区都城和墓葬材料为中心》还致力于复原郑韩文化的全貌,探讨其主要特征和演进过程,并分析了郑韩文化变迁与王朝更迭之间的内在联系。
西周和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本书采取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不但对西周成周城和东周王城的地理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兴废年代以及东周王陵的分区和沿革进行深入探索,取得全新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对周穆王西征、禹铸九鼎、嫦娥奔月、圭表测景、王子乔升仙、王子朝奔楚和苏秦事迹等重要问题进行现代阐释。特别是对构成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性质的周公礼乐制度、《河图》、《洛书》、《周易》哲学、《老子》哲学和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行提炼解读,从而把周代历史文化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
和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以降的社会发展相比,从所跨越时间和演进速度这两个方面看,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相当漫长,演进的速度则较为平缓。然而,和我国的原始时代相比,夏商西周的社会历史演进却又是较短的,演进的速度却又很快。在我国自远古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夏商西周正是连结两个巨大时代的不大不小的一环。如果说秦汉以降的我国杰出而辉煌的古代文化是铜铸铁造的历史丰碑,那么,激烈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铸造这一丰碑的铜液和铁水翻滚沸腾的时刻,而夏商西周便正是为这一历史的浩大工程做出完善的准备。因此,深入考察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情形,对于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晁福林多年研究夏商周历史的集成之作。
《春秋:五霸迭兴》 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诙谐、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秋近三百年间的历史演变。五霸的起落兴衰,诸侯小国的艰难求存,大背景下的百态人生,跃然纸上,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画卷。 《战国:七雄博弈》 全书内容起自三家分晋,终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了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起伏跌宕的命运,再现时代背景下吴起、商鞅、孟子、张仪等旷世之才的耀眼人生,带你领略一段惊心动魄的华夏历史。 《秦汉:帝国兴亡》 秦汉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开端,为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基础。本书依托史实,用生动的笔触勾勒了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东汉黄巾起义间的帝国兴衰史。皇权内外的斗争,诡计与谋略的博弈,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交织出曲折的历史轨迹和宏大的人文气
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选取该刊自1979年1月创刊以来,陆续发表的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研究综述文章38篇,内容涵盖先秦史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海内外关于先秦史研究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概览式介绍。一书在手,先秦史研究领域所有代表性成果洞悉于心。
《中国学术编年》是迄今为止学术界以编年的形式首次对中国历代学术发展史进行综合性的系统梳理、还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图站在21世纪新的学术制高点上全面综合与总结以往学术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兼具研究与检索双重功能的大型工具书。《编年》的出版不仅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文化积累,它的编撰代表着一代学人的学术思考与总结,而且对21世纪国学的研究与复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学术编年》的出版,中国学术史的叙述,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论、不再局限主流阶层的官方学,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来几成范型的哲学史的学术史模式。《编年》吸收了*的史学方法论的成果,明确提出,华夏文化孕育于中国文化之母体,受到多元民族与区域文化的滋养而走向独立与兴盛,并在不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