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 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 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 安史之乱 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 弃长安 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 变乱何以爆发 与 盛世何以崩陷 ,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黄永年先生的史学论文集,集中收录了作者在北朝隋唐史领域的主要学术成果。书中收录论文五十余篇,内容涉及北齐、北周、隋、唐时代的政治、经济、制度、重要人物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府兵制、关陇集团、玄武门之变、李武政权、两税法等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考辨,对一些唐代传世及出土文献作了辨析与释证,对家具、饮食等唐代社会生活的侧面也作了探究,在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中都有所推进。本书考证细密,立论严谨,史料扎实,功力深厚,是一部极具分量的学术论文集。
本书专论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九个问题,共九章,故曰《五代九章》。 第一章 帝王点评 点评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13位帝王。 第二章 用兵之道 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来讨论。 第三章 忠岂忘心 以事实和统计数字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 第四章 列国时代 反思 五代十国 的称谓。从人口、地域到国家存续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且 辽 理所当然应该算做一个朝代。 第五章 乱世君子 讲述十位高风亮节的君子。 第六章 冯君可道 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 第七章 天命知否 当时算命虽然流行,但对人们的决策并不发生决定性影响即中国社会对天命的主流认识是明智的。 第八章 雅乐胡歌 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但是
《唐六典》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图,此书本应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故书名《唐六典》。因唐代官制与周官大不相同,《唐六典》实际上还是按照唐代国家机关体系进行编纂。此书分三十卷。
本书从城市建筑、历史文献、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角度对唐长安城进行解读,图文并茂,主要叙述记录唐长安城人居生活的主体?坊,整体结构继承传统志书体例而有所创新,主要内容共分为坊名释义、古今地址对照、历史考证、坊中诗文等部分。除此之外,在各坊中又选录了相对应的部分出土或传世文物和碑刻拓片的图像,将《旧唐书》《新唐书》中涉及各坊史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对历代长安图存佚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力图使大众通过本书对唐长安城有直观深入的了解,使这座旷世名都更加立体、细致、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多样呈现方式填补了中国城市建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着力重现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本书是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之一,由岑仲勉先生编纂,他的历史学,是中国近代以来新旧交替而又急剧变革的这一特定时代的产儿。岑先生从不蔑视革命史实的高度,来整理有关资料。该书主要由隋史和唐史两个方面组成,具体详尽地讨论了隋唐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代人物,例如:对黄巢大起义研究的贡献、关于陈子昂在唐文化改革中地位的卓见、关于四镇始末的通考、关于均田制与租庸调有关系的证定等,其集中反映了岑先生数十年中读唐史的心得,在隋唐史通论上亦常发前人之未发。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为向达先生的史学代表作,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既有从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对唐代长安进行重新审视的力作,也有作者多次前往西域进行历史考察的收获;既有作者对敦煌学资料所做的文本上的考证和研究,也有作者对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的探讨。本书集中反映了向达先生在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就和贡献。本书初版于1957年,当时向达先生十分看重这本书,称之为自己的 里程碑 。此次再版,根据作者亲属建议,增补了向达先生的 敦煌考古通信(二十九封) 和向达先生 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 一文。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社会仍呈现着兴旺的景象,但社会危机已露端倪,政治上颇为敏感的吴兢已经感受到衰颓的趋势。为了保证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深感有必要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这就是《贞观政要》的写作初衷。全书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此外也记载了一些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也正是基于其政治目的和政治内容,所以它一直为历代的统治者所推崇和珍视。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本书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梁书》的平装本。
唐代卷 郭声波 著 本卷依据《通典》、《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唐会要》、《太平寰宇记》、《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二百余种古代文献、地方志,并充分吸取古代沿革地理和近现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成果及文物考古资料,通过大量实地考察与精心考证,展示了唐代各级行政(含监理)与统治区划变迁的全过程以及变迁的细节。 本卷分为三个部分。 上编《经制地区(本部)》以唐代正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建置为主要内容。绪言论述了唐代疆域与政区的发展变迁概貌和层级划分,阐述了作者对道、都督府性质等有争议问题的观点。正文十六章分道详述跨高层及准跨高层政区(行台、大总管府、大都督府、道)、准高层政区(总管府、都督府、都护府、方镇)、统县政区(府、州、郡、军、镇守军)、县级政区(县、城、监)等各级政区(含侨置政区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位女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中唐以后,人们就对武则天进行过种种评论。近代以来,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论著和通俗读物不断出现。《武则天大传》是罗元贞先生毕生从事于武则天研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新观点重评武则天的首位学者。认为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不仅在文学、书法、著述等方面成就显著,而且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唐朝由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位女皇帝,一是因为她经历了长期经营权力的过程,渐次铲除了政治反对派势力,并由此逐步确立了牢固的政治根基;二是在她辅政期间政绩卓著,执政50年间,是唐朝历史上较为兴旺发达的时期,社会安定、人口显著增长、经济较为发展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 隋唐 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一般教科书对隋代的历史总是匆匆带过。气贺泽先生对于隋朝的历史,则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作者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作者特别强调佛教对于巩固隋朝统治的意义。就全书的侧重点而言,作者对于贞观之治评价不高,论述简略;对于武则天的
吕思勉,著名历史学家。其所著《隋唐五代史》写于一九四七年至一九五七年间,前后用力十年之久,于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是书前半部为政治史,用纪事本末体讲述隋唐五代的王朝兴衰;后半部则分专题叙述隋唐五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吕先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稽、排比、考订,为读者全景展现了隋唐五代的历史风貌。
隋代卷 施和金 著 本卷以传世及出土文献为依据,以隋代大业八年的疆域为范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并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全卷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绪论考证了隋代的疆域范围,并从总体上论述了隋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因、经过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从正面肯定了隋代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精简州县数量、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等改革举措。 上编十章按时段论述了隋代政区变革的过程。首先,对隋初开皇元年全国州郡县的分布情况进行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开皇三年在北方、开皇九年在南方所进行的变三级制为二级制的改革,并梳理了改制后的州县分布;*后论述大业二年省并州县及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变迁历程,其间对开皇六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隋末增损州县和更改州县地名也作了简要的说明。 下编十章
隋炀帝作为中国历*受争议的帝王,一方面因暴虐、弑父、篡位、烝母、亡国而备受指责;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承认其修长城、凿运河、建东都、巡西域等行为及其所建立的许多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美国学者芮沃寿(Arther Wright),中国学者韩国磐、胡戟、袁刚,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布目潮沨等人都对隋炀帝做过专题研究,目前学界对炀帝的关注也仍在持续,但迄今尚未有一本建立在原始文献和第二手资料基础上,专门探讨炀帝及其统治的严谨的学术专著。本书希望能填补这一空白。 本书采用杂糅式的手法,既研究炀帝本身,又讨论其所生活的时代。全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在介绍杨氏家族和炀帝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的发迹过程之后,记述了炀帝从少年到王子、从皇储到皇帝的生活轨迹。第二部分从多个层面讨论了炀帝和他统治下的王朝;其内容包
《唐朝的想象力》是《三联生活周刊》以大唐建立1400周年为主题的封面故事结集。唐朝盛世的气质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它的疆域辽阔壮美,它的诗浪漫奔放,它的心态自信雍容,它的精神气质奔放飞扬。在这个世界性的中华帝国里,唐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他者,看待本土与异域?一个唐人身处何种世界观念和何种时代精神中?形成他们开放包容心态的源头何在?《唐朝的想象力》一书从城市、唐诗与酒文化、女性、宗教、胡风、美食及与世界的关系等七个方面还原了盛唐气象的风貌,呈现它的盛世风华。
五代十国卷 李晓杰 著 本卷依据相关传世与金石考古资料,全面而系统地逐年复原了五代十国时期(907 959)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后梁、后唐(晋王)、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王朝政权与在此期间南北方所出现过的前蜀、后蜀、南平(荆南)、楚(楚王)、吴(吴王)、南唐、吴越、闽(威武、闽王)、南汉(大彭王、南平王、南海王、大越)、北汉等十个地域政权的行政区划的演变过程。同时,兼论其时曾存在过的岐王、卢龙(燕王、燕)、赵王、北平王、定难、归义(西汉金山国)、武贞、宁远、邕管(岭南西道)、江西、百胜、高州、新州、静海、殷、湖南及清源等或大或小的各割据政权(势力)的辖区范围的变迁。其中对存在于这一时期诸多纷繁复杂、悬而未决的政区地理相关问题,作了迄今为止*为详尽、完整的揭示与廓清。 全卷除绪论与附录
《国史通鉴》第四部《大国气象:隋唐五代卷》共二十七讲,从隋文帝杨坚建隋开始,到大唐王朝全面开启国之盛世,再到唐盛极而衰,五代乱局扑朔迷离,在这将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精彩纷呈,发生了不少影响后世的社会变迁。作者择取其间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评述,以史为镜,鉴以得失。本书不仅在史料、学术方面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而且极富故事性,将史实情节化,娓娓道来。
《唐研究》創?k多年來一直是國內隋唐史、中古史研究?I域的重要?W?g期刊,主題涉及中古?r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本卷為第二十八卷,重?c討論中古?r期的文本著作?c書籍文化,涵盖中国古代書籍的?b幀、重要史籍的史源、版本形?B、傳播特徵等問題,收錄專題論文10篇;其他論文12篇,涉及唐代均田制的等級性、唐律法理?c身份制、 戶 的內涵、高宗睿宗?r期的唐代政局的重要問題等,?H具參考?r值;書?u7篇,對近年來出版的重要?W?g著作?M行了?W?g上的介?B?c?u?r;書末附有2002年唐史研究書目。總?w而言,本書是一部具有較強?W?g性、前沿性的史?W研究集刊。
本书讲述的是公元304 439年之间的历史故事。先后出现的政权有成汉、汉赵、后赵、前凉、前燕。汉赵作为始乱中原者,终被后赵取代。后赵雄居中原,势力强;成汉固守巴蜀,前凉在河西走廊,前燕在东北辽东。在这一时期,后赵的石勒当为雄主,石虎虽然凶暴,但仍能维持后赵的霸主地位;成汉的李雄、前凉的张骏、前燕的慕容皝都是一方英雄人物,但终未能称霸天下。在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群雄迭起,逐鹿中原,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