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618年),一个仅维持了三十七年国祚的王朝,如同一颗流星般划破黑暗了三百年的夜空。它结束了自西晋末期至南北朝近三百年动荡的局面,是继秦、汉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它所创立和发展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州县制,是文明的进步,对后世王朝影响深远。本书将带领我们看一看 从不凡少年到开皇之治 从旷世繁华到盛极而衰 从大业之变到二世而亡 ,了解隋朝从开国到盛世再到走向崩坏的全过程。
聂隐娘身处的时代与周遭具体如何? 诸侯割据怎样促成了大唐帝国的重建并走向了自身的终结? 作者于盘根错节之中抽丝剥笋,给人以读推理小说的奇妙感 安史之乱 无疑是中国中古史上的大事关键,但相对于其重要性,既往的研究却还远远不够。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 藩镇的实证性考 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 安史之乱 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本套书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唐朝三百年间的故事。以官方正史和经典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资治通鉴》等)为基础,以时间为经度,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人物事件为纬度,采用幽默诙谐的叙述方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士人布衣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该套书首版自上市以来畅销五余年,深受读者喜爱。 第一辑共三卷。第一卷讲述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艰苦卓绝的开国史,第二卷讲述李世民贞观之治,及以大唐为中心的天下秩序与战争荣耀;第三卷讲述李唐政权与武周政权的纠葛纷争,演绎王室人物的传奇命运与智慧韬略。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以后困扰唐廷一个多世纪的痼疾,但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本书涉及藩镇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藩镇的类型及动乱的特点、藩镇与中央政治和财政上的互动等诸方面,基本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以往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唐代藩镇研究代表作。
在权力的秘密里,探寻盛世与乱世的根源。在权力的分配里,看清帝王与臣子的博弈。 本书以隋唐帝国的权力结构演变为主线,通过详细解读杨坚杨广父子的皇位传递、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李隆基消灭韦后及太平公主等历史事件,讲清楚了隋唐时代权力结构的逻辑、血亲的争斗、国策与武力体系的变化等。
《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为王寿南先生的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为近代著名出版家和教育家王云五及著名历史学家严耕望。全书共十章,对自唐睿宗景云元年起至唐亡为止之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经略使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叙述唐代中央政府对藩镇控制力的演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虽距离初版已过半个世纪,但仍是唐代藩镇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作者为写作《唐代藩镇与中央关系之研究》所制作的唐代藩镇总表,包含86镇,藩镇1333人,几乎将唐代藩镇网罗在内,内容详尽,为全书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后来研究者打下重要基础。
如果中国历史有一个 黄金时代 ,那么或许就是唐朝。她像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卓越于世,极具辐射力。 本书邀请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从全球视野和文明的角度来理解唐帝国,在吸纳近数十年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实而活泼地讲述唐代的政治文明、物质生活和审美风尚,并通过佛教、诗歌、乐舞、书画等主题,立体呈现唐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千年不坠的伟大传统。
本书以讲史形式阐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宋太祖统一五代十国建立宋朝之间的历史。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有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魏征、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等。作者系著名通俗历史读物作家,沿袭黎东方 讲史 笔法,把一部隋唐史叙述得生动活泼、故事性极强。 细说体 在普及历史的领域独树一帜,既有精彩生动的故事,又有精辟深刻的评论,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
《唐六典》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图,此书本应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故书名《唐六典》。因唐代官制与周官大不相同,《唐六典》实际上还是按照唐代国家机关体系进行编纂。此书分三十卷。
本书是中国中古史、中古民族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的代表性著作。初版于1992年,旋即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美国《中亚杂志》、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杂志》、《澳门日报》等先后发表了多篇书评。 全书主要阐述了公元七、八世纪唐、吐蕃、大食三大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诸如吐蕃向西域扩展势力及其与唐朝的争战、西突厥的兴衰、大食的东方扩张等。作者广泛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汉、藏文书等手资料,并从阿拉伯文史籍中做了大量摘译,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唐代羁縻府州研究:刘统中古史文集》一书在刘统教授博士论文《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的基础上,全新增补11篇有关中古史、历史地理、军事史的论文。羁縻州是唐代在边疆和边远地区为少数民族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机构。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羁縻州的存在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刘统教授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对唐代羁縻州的设置、行政、隶属关系等进行论述,并考察其地理方位,对关内道、河北道、陇右道等一一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订。资料丰赡,考证翔实,逻辑严密,论证允当,是唐代历史和边疆地理、民族关系研究的参考。全新增补的11篇论文,既有刘统教授对恩师王仲荦的怀念文章,回顾了他的步入史学研究的路径;也有刘统教授关于中古史、历史地理、军事史的思考与论述,体现了他在古代史和历史地理治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研究水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为向达先生的史学代表作,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既有从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对唐代长安进行重新审视的力作,也有作者多次前往西域进行历史考察的收获;既有作者对敦煌学资料所做的文本上的考证和研究,也有作者对中国美术所受西洋之影响的探讨。本书集中反映了向达先生在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敦煌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就和贡献。本书初版于1957年,当时向达先生十分看重这本书,称之为自己的 里程碑 。此次再版,根据作者亲属建议,增补了向达先生的 敦煌考古通信(二十九封) 和向达先生 论敦煌千佛洞的管理研究 一文。
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国家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着力重现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本书是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之一,由岑仲勉先生编纂,他的历史学,是中国近代以来新旧交替而又急剧变革的这一特定时代的产儿。岑先生从不蔑视革命史实的高度,来整理有关资料。该书主要由隋史和唐史两个方面组成,具体详尽地讨论了隋唐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或历代人物,例如:对黄巢大起义研究的贡献、关于陈子昂在唐文化改革中地位的卓见、关于四镇始末的通考、关于均田制与租庸调有关系的证定等,其集中反映了岑先生数十年中读唐史的心得,在隋唐史通论上亦常发前人之未发。
本书从城市建筑、历史文献、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学科角度对唐长安城进行解读,图文并茂,主要叙述记录唐长安城人居生活的主体?坊,整体结构继承传统志书体例而有所创新,主要内容共分为坊名释义、古今地址对照、历史考证、坊中诗文等部分。除此之外,在各坊中又选录了相对应的部分出土或传世文物和碑刻拓片的图像,将《旧唐书》《新唐书》中涉及各坊史料进行了全面整理,对历代长安图存佚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力图使大众通过本书对唐长安城有直观深入的了解,使这座旷世名都更加立体、细致、生动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多样呈现方式填补了中国城市建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中晚唐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成为唐宋变革的关键环节。这一时期经历了经济重心南移、门阀贵族没落、普通民众打开上升通道以及民族政策从开放逐步趋向保守等重要变化,还形成了扬州、成都等一大批重要的商业城市,为宋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一历史性转折,也成为中国历史的大变局 从大度开放变得日益保守,从崇文尚武变得重文抑武,从开拓进取变得内敛精致,从大刀阔斧变得缩手缩脚,甚至连文坛的风格也从唐诗的大气磅礴变成了宋词的小资婉约 书中以大量史学典籍为依托,从安禄山走上叛乱道路为起点,详细讲述了中晚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元和中兴、安史之乱、马嵬之变的治世和变乱,以及影响历史走向的帝王名相、贤臣名将、文人名士等一众风云人物,剖析解读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现象,多角度呈现了这个治乱交织却
本书 竭泽而渔 的广收史料,通过合理的考证分析,将五代十国时期到宋初的贡举制度、选官制度、考课制度、职官制度、殿阁制度、起居制度、史馆制度、军事制度等内容进行通贯式的排比整理,找出了各种制度的演变过程,为世人研究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及社会面貌提供了可贵的范本。
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 太康之治 。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国家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重
《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以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授的隋唐史课程为基础,经过多次整理、修订,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隋唐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经济文化成就、重要制度之兴废及发展脉络等,均有深入精当的解读。对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在造就盛唐中的作用,对于文化、宗教、艺术诸方面的成果,进行了新的探讨。语言深入浅出,结构清晰,体系完备,既可供授课参考,也可作为了解隋唐历史的普及读物使用。
以唐末乱局为背景,以黄巢、朱温、李克用等历史人物为主角,汇聚成发生在唐末至五代初这段时期的故事。黄巢屡试不第,因愤恨晚唐社会黑暗腐败,最终举旗造反。唐王朝在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冲击下土崩瓦解,乱世枭雄们纷纷割据坐大,藩镇问题直到唐朝灭亡也未得到解决。汴州朱温、太原李克用、幽州刘仁恭、凤翔李茂贞乃至大宦官田令孜等一众人物粉墨登场,再现了唐末藩镇割据、动荡不安的战乱局面 以五代时期中原政权的兴衰更替为线索,以朱温、李存勗、石敬瑭、刘知远、郭威、柴荣等历史人物为主角,讲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更迭至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北宋的故事,兼及十国政权,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五代时期战乱的全过程。自朱温代唐建立后梁开启五代,中原政权争夺之激烈,交替过程之曲折,各个历史人物命运之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