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大明生死线(限量版亲笔签名)看懂北纬42度线,就能看清大明王朝崩溃的真正原因!国内地缘研究代表作家温骏轩重磅新作。
    •   ( 3835 条评论 )
    • 温骏轩 著,磨铁文化 出品 /2024-12-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大明王朝的崩溃,早在建国之初便可见端倪。朱元璋和朱棣带来了统一盛世,却也在帝国战略中留下了致命隐患。终于,到了崇祯一朝,危机彻底爆发 大明兴起时,推翻的是人类史上最强大的游牧政权;大明衰亡时,成就的是人类史上最强大的渔猎政权。它的成败得失,对于整部中国史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本书提出一个原创地缘概念:北纬42度温度线。 这条线是古代中原王朝难以逾越的农耕温度红线,更串连起一个又一个北方战略要地,影响着整个长城的走向。历代中原王朝之兴,皆在于能突破这条生死线的束缚;每一次王朝由盛转衰,也都与这条线上的一系列错误决定息息相关。 两千多年来,谁能控制这条线,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手。看懂这条隐藏在时空背后的温度线,就能找出大明王朝兴亡成败的真正原因。

    • ¥59 ¥88 折扣:6.7折
    • 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
    •   ( 5116 条评论 )
    • 韦庆远 著,汉唐阳光 出品 /2023-11-01/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本书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 美恶不掩,各从其实 的巨著。(台湾学者徐泓语) 它不同于前人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作者运用大量罕见的丰富史料,除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品外,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达150余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65种。因此能深入许多以前学者所未谈到的细节。 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分别立档,上有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居正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 同时,书中提出了 隆万改革 的新判断和新概念,重新审视后发现,高拱和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已经联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在吏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使垂危的明王朝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可

    • ¥94 ¥188 折扣:5折
    •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治 : 1885—1898 (著名史家林文仁经典晚清史,重磅归来)
    •   ( 615 条评论 )
    • 林文仁 著 /2025-0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法战争爆发后, 甲申易枢 事件随即成为晚清史上的重要拐点,代替恭亲王班子的醇亲王人马,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北洋、翁同 为首的 帝党 实现了怎样的政治共生?而随着醇亲王去世和光绪帝亲政,帝后两党终于直面最高权力 铁王座 ,在甲午战败与维新派的催化下,这一不可回避的矛盾何以最终走向直接对决?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列强,又在此间派系政治中,虎视眈眈地图谋着怎样的利益盘算?派系政治魔咒下,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仍有鲜为人知的一面,重审晚清历史最后关头,最高权力统治者的残酷博弈和失掉的国运。

    • ¥73.5 ¥98 折扣:7.5折
    • 如父如子:从雍正到乾隆全2册(乾隆制造+成为雍正,亲签版,B站百大UP主、“夺嫡区宝藏UP”【正直讲史-李正Str】历史
    •   ( 6935 条评论 )
    • 李正 著,博集天卷 出品 /2024-09-28/ 岳麓书社
    • 《成为雍正》: 他是今天故宫的当家IP,他的故事,是后世无数清宫剧、穿越剧的 大学 。 勤政、多疑、冷酷、重情 似乎我们对这个复杂的雍正并不陌生,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也成功把这位帝王塑造成了我们身边一位熟悉的老伙计。可他到底是怎样的?那段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本书详细阐述了雍正这位 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 的成长之路,以及掩盖在 康乾盛世 背影下的雍正一朝的真实面貌。全书结合了大量的史料分析,系统梳理了相关的档案文献,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再现了清帝国拐点时期的历史群像。 特别是关于雍正本人,是结合对其他历史性人物的生动描绘所塑造而出。借外部视角、借他人之言,在轮廓清晰的雍正正颜之外,带来一份我们不曾留意过的雍正侧写。而与此同时,那个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的雍正王朝,就这样款款而来

    • ¥78 ¥156 折扣:5折
    • 洪业:清朝开国史(增订版)
    •   ( 14065 条评论 )
    • (美)魏斐德陈苏镇 薄小莹 等译 /2017-03-01/ 新星出版社
    •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讲述了中国王朝史中极具戏剧性的历史阶段 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及后续20年清王朝的巩固。作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陷入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进行了总体解剖与透视。在本书中,魏斐德希望通过清初对中华帝国秩序的重建来呈现的 洪业 ,昭示在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势力到来之前,中国社会业已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变化。

    • ¥59 ¥118 折扣:5折
    •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北大中国史研究丛书
    •   ( 2150 条评论 )
    • 韩策 著 /2023-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围绕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通过 湘人江督格局 和 北洋下南洋 两个概念和进程的深入探讨,将道光、咸丰至民国初年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揭示出来,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变贡献一条新的解释线索。在此基础上,突出南北关系,并尝试突破内外轻重、督抚专政的争议,提出 有重心的同治 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 ¥54.6 ¥88 折扣:6.2折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论衡系列)
    •   ( 1 条评论 )
    • [比]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 著,陈妍蓉 译 /2025-02-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关于清代 邸报 在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现存1800年前的邸报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清初生活在中国的欧洲人编纂的欧语文献,这些文献在中国汇编完成后以私人信件、报告以及翻译等形式送至欧洲,大多被收录在有关中国文化的文集中。一方面,它们记录了早期清代邸报的实貌、规格、版式、内容和使用情况,并涵盖了中文史料中未记载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们也展示了欧洲人在中国如何阅读邸报,以及他们作为全球代理人如何向欧洲介绍中国,进而使邸报加入全球信息网络的情况。作者分别选取康、雍、乾三个时期中的代表性个案详细分析了这一过程,证实启蒙运动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和治国之道的重要观点,正是建立在与邸报直接相关的文本基础上的,说明邸报及其所承载的思想观念进入全球公共领域的时间远比我们所认为

    • ¥88.5 ¥118 折扣:7.5折
    • 崇祯传(精装)
    •   ( 3210 条评论 )
    • 樊树志 著 /2021-05-14/ 中华书局
    • 朱由检仓促之间由藩王变帝王,开启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忧 勤惕励,以雷霆手段惩阉党、振朝纲,表现出了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和孜孜求治的政治决心。然而,他以重典驭臣下,生性多疑,致内阁如走马;刚愎自用,错杀名将能臣。在农民起义的内忧和清军来犯的外患间左支右绌,安内攘外错失良机。甲申之变,自缢煤山,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身死社稷的君主。随着他中兴之梦的幻灭,明朝灭亡。 樊树志教授在《万历传》之后倾力推出《崇祯传》,将晚明*后十七年的历史变局、明清鼎革之际的政治斗争娓娓道来,令人如临其境,想见其人其事,省思历史与人生。

    • ¥53.9 ¥68 折扣:7.9折
    •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颠覆人们对吏役的刻板印象,从“爪牙”透视中华帝国晚期的历史。)
    •   ( 9970 条评论 )
    • (美)白德瑞尤陈俊赖骏楠 译,大学问出品 /2021-07-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吏和差役,帝国之 爪牙 ,基层社会运行和帝国统治不可或缺之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向我们刻画了清代巴县衙门的差役和书吏们生动形象。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作者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探讨吏役在维系帝国统治与基层社会运行中的 合理性 (不可或缺性),从而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在清代县衙当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并思考其活动是如何可能影响到清代的国家与地方社会之关系。 在构建以 爪牙 为中心的清代基层社会运行的大叙事中,作者表现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将地方史、社会史、政治史,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相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学术样貌,对我们深入理解官僚制、国家与社会之关系、话语分析等社会科学所关心的重要问题皆富有学术启发性。

    • ¥65.7 ¥98 折扣:6.7折
    • 逐北征西:清帝国的“大一统”时代(知乎9.4高分盐选专栏,带你沉浸式走进“大统一”帝国清王朝波澜壮阔的开拓史)
    •   ( 1028 条评论 )
    • 冯文鹏 著,博集天卷 出品 /2024-06-30/ 群言出版社
    • 本书讲述了 1600-1763 年间建州女真从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崛起成为 大一统 帝国清王朝这一波澜壮阔的开拓史--从努尔哈赤的崛起到皇太极五征察哈尔,从顺治朝的抗俄斗争,再到贯穿康、雍、乾三朝的六次清准大战。 本书为普通大众所写,采用一手资料,站在全球宏观视角,将以往单一的中国古代史融入世界历史。写法如抽丝剥茧,把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梳理得畅晓明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不疾不徐。作者依托坚实的分析,打破常规认知,讲述皇太极如何纠正努尔哈赤的 三大弊政 ,顺治帝对俄作战如何调兵遣将,康熙帝的军队改革,均令人信服;尤其善于考察历史细节,如书中设有八旗制度专题、清军火炮等武器详解、清准大战的对阵示意图等篇章,让读者在鸟瞰大历史图景下,获得身临其境的趣味。

    • ¥56.6 ¥118 折扣:4.8折
    • 明清史讲义(上下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
    •   ( 3488 条评论 )
    • 孟森 /2011-10-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为孟森先生20世纪上半叶在北京大学授课的讲义。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运用大量史料,对明清史的重要史实和制度演变进行了全面考察,对历任统治者统治期间内部和内外部的各种利益争斗予以了特别关注,对朝代兴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

    • ¥96 ¥128 折扣:7.5折
    • 远西旅人--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论衡系列)
    •   ( 990 条评论 )
    • 皇甫峥峥 著,汪林峰李文杰 校 /2024-06-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深入探讨了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与外交信息体系的构建过程。作者通过考察六位出使欧美的使臣的书写模式,揭示了从1860年代初到1895年间清朝如何逐步重建与西方列强交涉所需的外交信息体系。本书突破了传统学科界限,结合外交史、文学史、思想史与信息史,详细解读了晚清外交官如何书写 西方 ,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信息秩序的演变。 书中不仅结合了传媒学理论,剖析了使臣们如何运用不同体裁和传递方式构建西方叙事,还探讨了信息在阅读集团中的演变和重新利用。同时,本书将宏观叙事与微观历史相结合,展示了晚清士人信息采集的多元性、内外张力,以及使臣自身文化、思想、社会关系对其信息整理方式的影响。 全书分为八章,从清朝政府对国外信息采集的局限开始,逐步展现了出使大臣的身份转变、驻外使臣的制度化、文书流通的电

    • ¥73.5 ¥98 折扣:7.5折
    • 当代学术·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   ( 2147 条评论 )
    • 石 泉 /2023-02-2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指出,甲午战争中国之所以失败,其内政上之基因,在于此前30年间自强运动未能大规模积极进行。战争以后,外患日张,国势日颓,中国政局遂失其稳定性。李鸿章既去,北洋军权渐归荣禄。袁世凯接统新军,渐露头角。而清流势力因康梁维新运动之大起又趋分化,上与宫廷矛盾相结,于是帝后党争愈烈,遂终爆发戊戌之变,大局从此益不可问。而革命势力则始于甲午,乙未间萌芽海外,逐渐滋长,遂终成倾覆满清帝国之先驱。 本书概述谨严宏阔,立论警辟深刻。作者辛勤探索之所得,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为我们了解民国学人如何看待晚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 ¥66.8 ¥89 折扣:7.5折
    • 长城之外:北境与大明边防(著名汉学家窦德士代表作,对明代九边防御的全面陈述,一部明代的国家安全史)
    •   ( 1389 条评论 )
    • 窦德士 著;陈佳臻 译; 天喜文化 出品 /2024-03-01/ 天地出版社
    • 本书是著名汉学家窦德士的代表作。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讲述了大明王朝的边防战史,并从战争史的视角,对明代的政治制度、地方管理、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书将明朝北部边境防御历史划分为14个时期,论述明朝皇帝、官员和将领在实际处理边境防御问题时,是如何思考、争论、做出决策的,探究明朝是如何在长达276年的统治中确保领土完整的。本书为审视大明王朝的兴衰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明朝北部边境的防御体系,有助于了解明朝军事决策机制和军事防御思想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思考北部边防对明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 ¥99 ¥198 折扣:5折
    •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四版)
    •   ( 1122 条评论 )
    • [法]阿兰·佩雷菲特 /2023-04-1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本书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和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 天下的文明国家 面对 世界强大的国家 本书以翔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

    • ¥59.3 ¥79 折扣:7.5折
    • 【东方甄选推荐】晚清最后十八年系列(全2册)
    •   ( 6059 条评论 )
    • 黄治军 /2022-06-30/ 华文出版社
    • 本书为同名系列图书首册,从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前夕的袁世凯事迹开始,写到1898年10月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夺权,中国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甲午惨败,洋务派李鸿章失势,变法派康有为上位,然而变法图强终以宫廷政变收场,学习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觉沦为了野心家的工具 改革是共识,是晚清*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别政治的决斗场。无论是慈禧太后、袁世凯、李鸿章、保皇党、满清权贵,还是亲西方势力、变法派,所有人都被裹挟其中,轮番登场。而无论是洋务派还是变法派,保守派还是改革派,立宪派还是革命派,只要踏入权力中心,都将毫无例外地转变成一种势力 既得利益集团。自救变法终为各方势力、各个利益集团生死搏斗、*终同归于尽的晚清变局埋下伏笔。

    • ¥55.9 ¥111.8 折扣:5折
    • 天有二日——禅让时期的大清朝政
    •   ( 352 条评论 )
    • 卜键 /2024-06-01/ 岳麓书社
    • 乾隆末年,官场贪腐,乱象丛生,清王朝开始由盛世跌落。 在位近六十年的乾隆,设计了最特殊的禅让模式。 于是,太上皇不是退位的皇帝,而是升格的皇帝。 权位错置的政治格局之下,父子皇帝如何在亲情与皇权之间拿捏分寸? 一众朝臣尤其是宠臣和珅,如何经营当下与谋划未来? 这次禅让对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本书以乾隆禅让为切入点,从乾隆六十年开始,把约五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军国大事一一展现,如苗疆动乱、福建官场贪污案、白莲教起事、海盗蜂起等,通过奏折、实录等史料对事件的发展过程、皇帝的决断、内阁的处理等进行了纪实性描述,将乾隆禅让的初心与最终规划,两朝帝王在禅让时期的相处模式,枢阁大员在朝政中种种表现,剖析得细致而深刻,生动地描摹了这一特殊时期大清朝局中的历史人物群像,并对这一时期

    • ¥59 ¥11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