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雪雨仍前行:知识分子三部曲》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关于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研究的代表作集结,包括《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与《有为有守: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这三部著述,凝聚了作者四十余载学术生涯对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转型时代的独特思考与重新阐释,以及将知识分子研究与思想史、社会史、心灵史进行跨学科结合的研究手法。 ①《家国天下》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从传统的 天下观念 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 世界主义 、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以 新天下主义 的认同模式,解决国家认同这一悬而未决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史学会主持,几乎当时所有国内著名历史学家都参与编纂的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型资料汇编。其编纂时间之长、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之多、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作用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书籍编纂领域中是空前绝*的,也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所必须翻看、查阅之资料。本编《****》卷,共4册,共160多万字,初版于1957年,共收辑资料173种。大体按时间编排。注意保留了资料的完整性,没有分割。收入不少报纸,评论等期刊的资料。本次出版为影印195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孙宝瑄(1874-1924)字仲玙、仲愚,浙江钱塘人。出身仕宦之家。其父孙诒经光绪时任户部左侍郎,岳父李瀚章任两广总督,兄孙宝琦晚清时出任驻法、驻德公使、顺天府尹,民国时任国务总理。孙宝瑄曾先后任工部、邮传部、大理院等职。虽然功名不显,但是学问涉猎甚广,交游多一时俊杰,如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夏曾佑、张元济、严复等。其日记于读书、交游、时政皆有较为翔实的记录,文献价值较高。曾以《忘山庐日记》为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于1983年,是学界引用率很高的文献。今已断版多年,且稿本已影印收入《续修四库》,不存在底本困难,拟重新出版。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六十年的探索和创新,建立了完整学科体系,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一个历史分支学科。曾业英主编的这本《当代中国近代史研究(1949-2009)》以概述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对六十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历程和进展做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不同学术观点及其所持的主要根据,实事求是地评介了以往研究中的成败得失;酌情展望了未来前景。本书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绍英日记》,绍英撰,张剑整理。绍英(1861-1925),字越千,满洲镶黄旗人,马佳氏。光绪末曾以京师大学堂提调身份东渡日本考查学务;又曾任商部右丞,充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擢支部左侍郎,派充崇文门监督。宣统年间擢署度支部大臣,辛亥革命后,充任溥仪宫中总管内务府大臣,兼管八旗护军营及都护使之职。 《绍英日记》始于光绪二十六年,讫于民国十四年(1925),正当清末民初,跨越20世纪的前四分之一。其日记所记录的近代历史重大事件非常多,如庚子善后、五大臣出国考察、宣统退位、张勋复辟、溥仪被逐出故宫等;所关涉的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也很多,如张之洞、载沣、载涛、徐世昌、陈宝琛、陆润庠、端方、罗振玉、盛宣怀、吴佩孚、段祺瑞、曹锟、孙中山、熊希龄、梁启超、赵尔巽、王国维等等。《绍英日记》对清末民初
本书以1840-1911年间香港轮船航运业为研究对象,纵向聚焦近代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发展历史背景、航政机构设置与管理、风险管控、发展历程、与区域贸易圈关系、新兴产业的兴起等专题内容,横向探讨近代香港各阶段轮船航运业造船厂、轮船公司、吞吐量、航线繁荣等内容,进而概括出近代香港轮船航运发展中轮船与帆船的比重问题、轮船航运发展中的 双轨 模式、轮船航运业与区域贸易的关联性、轮船航运业发展与香港转口港地位确立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特点。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黄埔日刊》资料汇编》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国家二级文物《黄埔日刊》(共83期)为主要内容影印而成。1926年3月3日创刊的《黄埔日刊》作为黄埔军校的机关报,所登载的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广州时期(1926 1930年)黄埔军校的教育、生活、思想等各方面情况,也反映了1926 1930年中国的政治风云,是国内外研究中华民国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历次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析了历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的出路、开放与自强等重大的问题,清晰地辨明了很多近代史令人困惑的问题,总结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的英勇斗争,颂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以前一段的历史。
《旧时上海》编选收录以文献性、文学性并重,兼顾掌故性。如张若谷之《上海城隍庙》、谢六逸之《家》等,文笔情致俱佳,绝无矫情之气。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辟 上海战记 栏,所收录的记述上海战事之文,皆为作者亲历亲睹,如施蛰存之《同仇日记》、钱君匋之《东战场纪行》等,其中惨痛哀婉之状,今日读来,仍令人心碎不已。本书所配之插图,皆为原刊原图扫描而成,无论是人像、景物事件、书刊封面,皆罕见珍贵。 《旧时北平》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寄寓在北平的异乡人,用现在的话说,是 北漂 。如周作人、郁达夫、许钦文、蹇先艾、姚克、铢庵、柳雨生、废名、纪果庵、蔡元培、敖士英、张春风等。本书所收录之文,几乎每一篇都有掌故可言,都有历史可述,都有故人可念,如柳存仁之《北大的教授们》《汉花园的冷静》、许钦文的《菜市口》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业内享有良高声誉,在各种期刊评价体系中均名列前茅。这个刊物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当代学术的恢复和发展,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与成就。 在其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贯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并见证了数代学者的成长。作为一份重要的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对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视和专业研究的精深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风格都有一定影响。 《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选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7年40年间共100余篇优秀论文,这些论文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学术发展,展现了我国近代史学人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贡献。
本书为中研院学人文库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公私观念与自由民主、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变迁、民国人物与思想三个部分。所收论文,涵及黄克武先生关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人物等相关文稿,展现了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程中,知识分子如何与中、西多样思潮交织互动的历史图景。
《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时光塔》是关于近代上海租界历史的研究与思考。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租界的认识,多是片面并负面的,《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时光塔》作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重新审视百年前那段历史,通过多角度研究,指出近代上海租界的另一种客观存在,即租界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了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上海租界既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缩影,又是近代文明的窗口;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主权的“国中之国”,又是近代以来进步人士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活动据点;既是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基地,又促使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既是殖民主义文化渗透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播近代科学的起点。
《剑桥中华民国史》本书是《剑桥中国史》靠前3卷的中译本,叙述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内容涉及靠前关系、共产主义运动、国民党政权、中日战争、国共冲突,以及该时期的文化、教育等等。全书由西方知名学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随后就推行了包括设立资政院在内的一系列筹备措施。作为中国历 个全国性代议机构,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是资政院 次常年会(1911年9月24日—1912年1月11日)42次全体大会的会议原始速记录,没有任何删节,是研究晚清资政院重要的原始资料。资政院是晚清政治社会的主角,是立宪派参与君宪的 峰,朝廷集中力量予以对待,各大报刊连篇累牍报导其会议记录、议员动态以及议案评论,从而获得全国注目。资政院的设立与议事是中国近代政治法律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议会政治在中国的一次大胆尝试。
《[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十五卷shou一卷续编十五卷shou一卷末一卷附一卷,郑重修,余晋芳纂。编纂始于民国二十三(1934)年九月,次年三月脱稿。以宣统三年(1911)为断限,此前定名为 麻城县志前编 ,自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定名为 麻城县志续编 。前编十五卷总十一门六十三目,内容涵疆域、建置、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耆旧、列女、艺文、杂志。续编十五卷总十五门八十一目,除学校易名教育,新增党务、自治、实业、金石四门外,均与前编同。此次影印所据底本为湖北馆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