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50-10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当代学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精装)
    •   ( 11807 条评论 )
    • 陈旭麓 /2022-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本书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深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 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

    • ¥55.5 ¥88 折扣:6.3折
    • 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入选得到年度书单」
    •   ( 4413 条评论 )
    • 谌旭彬 /2023-12-01/ 浙江人民出版社
    • 1861年,咸丰皇帝逃往承德,并死于避暑山庄。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 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通过 总理衙门 的创设、 同文馆 的建立、 近代海关系统 的引入、洋务 军工企业 的创办、 外交使团的西行 、广学会的成立、废除武举、昆明湖里练兵等事件,大清并未走向愿望中的强大,而是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灭亡。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关注和研究,如缺乏理政常识的太后、连汉献帝都不如的光绪、被逐离政坛的恭亲王等权谋与争斗不绝如缕的清廷高层;还有 深埋改革主张 的冯桂芬、 选择性 开眼看世界 的 斌椿 、 时代的出局者 徐继畬、身陷教案的曾国藩等有挣扎但又怯懦的官僚士大夫;同时也有挑战君权神圣的严复、要做陈涉的官二代谭嗣同等图变图强

    • ¥99 ¥198 折扣:5折
    • 甲申前夜·大晦
    •   ( 42 条评论 )
    • 刘鹤 /2024-05-10/ 中华书局
    • 《甲申前夜 大晦》以明末为历史背景,以松锦战役中浮海逃回的辽东明军下级军官刘破虏在崇祯十六年冬天的一系列诡异经历为主线,描绘了在明王朝行将就木的最后时光里,官员、军人、百姓在大灾、大疫、大战中的人生百态和命运沉浮。

    • ¥65.9 ¥78 折扣:8.4折
    • 梁启超:亡命(1898—1903)(当当签名版)(在巨变与压力之下,重新发明自己)
    •   ( 541 条评论 )
    • 许知远 著 /202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知远 梁启超五卷本 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 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

    • ¥68.6 ¥88 折扣:7.8折
    • 梁启超:亡命(1898—1903)(在巨变与压力之下,重新发明自己,单读新书028)
    •   ( 2719 条评论 )
    • 许知远 著 /202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知远 梁启超五卷本 第二卷,讲述走向世界的梁启超。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却意外踏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在广阔的世界舞台上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这一时期的梁启超以日本横滨为基地,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促发了中文世界新知识与新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影响巨大且深远;同时他游历夏威夷、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呼应海外华人广泛觉醒的政治意识,建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的全球网络。 本书以大量细节还原历史场景,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维度的政治亡命者形象;并以梁启超为中心,牵引出严复等维新同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以及李鸿章、大隈重信、西奥多 罗斯福等政治人物,更有温哥华的叶恩、新加坡的邱菽园、悉尼的梅光达等散落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他们的热情与挣扎,

    • ¥69.5 ¥88 折扣:7.9折
    •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著名史家石川祯浩重磅力作,生动演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台前与幕后 最新修订版
    •   ( 218 条评论 )
    • (日)石川祯浩 /2015-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收入石川祯浩考证中国近代史实的论文15篇,聚焦在两个问题上:一是晚清民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二是1920年代的国民革命。作者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巧妙提出问题,加以严谨论证,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治学风格。如对晚清 睡狮 形象的观念溯源,对 黄帝 符号流行的解读,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告示牌的考证,都经过缜密的考辨,得出了扎实的结论。《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的出版,将有助于推动国内研究,也会引起一般历史爱好者的兴趣。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尚未出版日文版。所收论文,少数已译为中文发表,此次作者做了重新修订。其他原用日文或英文发表,作者免费授予版权。只需支付译稿费。

    • ¥70.9 ¥88 折扣:8.1折
    • 北洋军征战史
    •   ( 558 条评论 )
    • 袁灿兴 著 /2021-09-01/ 团结出版社
    • 本书以北洋军事史为中心,着重围绕北洋时代的几场战争,引用现有各种史料,如当时的报纸杂志、档案等,透过战争中的诸多细节,还原了北洋时期各派系军阀混战的真实历史。本书将宏观与微观相融合,既择取了影响历史进程中的几次战事,也对几场不为人知的战争加以披露,力图从微观角度再现北洋战史的细节。 本书依据新鲜史料描绘北洋系发生、发展和消失全过程,叙事公允,新意颇多,对于重构民国前半程叙事贡献极大。

    • ¥68 ¥68 折扣:10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七卷: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   ( 94 条评论 )
    • 王奇生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记述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历史。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宣布改组,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和主导了以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书利用大量档案文献和其他稀缺史料,对北伐战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 ¥94 ¥188 折扣:5折
    • 化家为国--清代中期内务府的官僚体制(论衡系列)
    •   ( 621 条评论 )
    • 黄丽君 著 /2023-03-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清代的内务府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政治机构,成员主要由皇帝直领的上三旗包衣。由于上三旗包衣的身分是皇帝的家奴,出身低微,并基于必须为家主当差的义务,宦途也大多从内务府起步。但在清代的官僚体系中,内务府的人事铨选不归兵部、吏部负责,不仅独立于外朝部院体系,本身还带有浓厚的封闭性。加上清初内务府的升迁考课制度尚未健全成熟,因此大多数的包衣一辈子事功无着,长久在基层当差。在这个情况下,盛清时期能够活跃于政坛上的包衣,大多是与皇帝关系亲密,才有被特别拔擢的机会。质言之,清初包衣个人与家族的荣显,皇权君宠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边 体制 共四章,考察十八、十九世纪皇帝任用内务府官员的模式,分析内务府人事制度的变迁,下编 变革 则分析了十九世纪清代君王依赖制度任用包衣的原因,考察内

    • ¥72 ¥88 折扣:8.2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
    •   ( 147 条评论 )
    • 杨奎松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分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统一军政的努力、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与 革命外交 、苏维埃革命与中共南方根据地的形成、九一八事变与蒋介石的 安内攘外 、舆论整合与国防建设的准备、华北事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国共两党的政策转变等10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

    • ¥99 ¥198 折扣:5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   ( 72 条评论 )
    • 汪朝光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对民国初创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全书分为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袁世凯称帝与护国战争、军阀纷争与南北对峙、五四运动与时代转换之发端、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局的变化、民初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及其起伏等8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 ¥94 ¥188 折扣:5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   ( 79 条评论 )
    • 汪朝光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45 1949年是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为决定中国未来发展方向而展开决战的时期,本书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评价。全书分为战与和的变奏、全面内战的烽火、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等7章。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 ¥99 ¥198 折扣:5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
    •   ( 87 条评论 )
    • 虞和平谢放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卷考察了1865至1895年间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洋务运动的起止、成败,深入分析了这一阶段中国致力于早期现代化的基本状况和可悲结局。述评内容主要包括;洋务派的形成、洋务运动前期实施新政求强求富、外国对华经济扩张和中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教案频发、中国边疆危机与中法越南战争、洋务运动后期在军事和经济上的举措、早期维新思潮的兴起、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以及洋务运动的失败。作者依据翔实的史料,叙述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成型期以及中国朝野酝酿变法和改良时期的基本史实。

    • ¥84 ¥168 折扣:5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一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   ( 95 条评论 )
    • 张海鹏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为 中国近代通史丛书 的总论卷,本书分为中国近代史史书编纂的回顾、编纂《中国近代通史》的基本思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若干特点、把握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几个关键问题等5章,并附有 近代中国史事记略 。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 ¥84 ¥168 折扣:5折
    •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   ( 78 条评论 )
    • 马勇 /2024-01-01/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本书分为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的角逐、维新运动的酝酿与蓬勃发展、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京都蒙难与联军蓄意扩大战争、辛丑议和等10章。作者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对此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论述,厘清了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本次修订,作者吸收了自2007年首版问世以来的新见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

    • ¥94 ¥188 折扣:5折
    • 中国当代史(第4版)
    •   ( 1286 条评论 )
    • 郭大钧 /2018-05-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历史学基础课,原书多年未修订,不能很好适应现在本科教学的需要,本次修订涉及历史学基础课的所有教材,《中国当代史》作为历史学基础课*批修订教材之一,适当缩小篇幅,增加近十年的中国历史,改正原有错误,版式设计上加大开本(184*260)增加正文插图,提高可阅读行。

    • ¥50.7 ¥65 折扣:7.8折
    • 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
    •   ( 638 条评论 )
    • 王鼎杰 /2021-05-01/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腾讯 商报 年度社科类十大华文好书 中国读友读品节 读者喜爱的十大好书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华读书报、南方周末、腾讯文化、澎湃、凤凰网一致推荐 本书是一部从战争史和战略学角度专论中日甲午战争的专著。全书以战略学为主导,以扎实的政治学、军事学、战略学和历史学知识为基础,利用中日英俄等多方档案材料和相关人员的日记、回忆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借用围棋的复盘概念,从15个环节对甲午战争进行了角度新颖、内容全面、有力度、有深度的战略推演,力图拨开战争迷雾,澄清战争细节,深入揭示胜败真相,从而更深刻地剖析这场改变中日历史走向的战争,并从中汲取应有的历史教训。此次新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细致修订,收入多张珍贵高清的作战图作为文字的有效补充。

    • ¥80.2 ¥98 折扣:8.2折
    • 【2024文津奖图书】时刻人文 龙与狮的对话:翻译与马戛尔尼访华使团 王宏志著 黄克武/黄兴涛/李雪涛/罗新/章清/邹振
    •   ( 71 条评论 )
    • 王宏志 /2023-06-01/ 东方出版中心
    • 作为中英官方的 次正式接触,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对两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毋庸置疑,然而使团的沟通与翻译问题罕有进入研究者视野。本书聚焦翻译在这次中英对话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七个章节以时间为轴线,由多个问题驱动论述,通过对使团译员背景以及国书、敕谕、礼品清单、往来书信等各类文件的翻译和改写的考察,并基于对大量珍贵档案和多门语言文献材料抽丝剥茧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力图还原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的翻译过程,向读者展示翻译在马戛尔尼访华事件乃至近代中国外交活动中的至关重要性。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论述严密,对使团研究的许多问题提出了新颖见解,填补现有使团研究的空白,为近代中国翻译史、中英外交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典范。

    • ¥77.4 ¥158 折扣:4.9折
    • 用年表读通中国近代史
    •   ( 52 条评论 )
    • /2020-10-01/ 中华书局
    • 一、本书结合 大事年表 与 历史事件叙述 ,兼顾工具性与趣味性,可查询,可阅读。 二、全书上起1840年的鸦片战争,下迄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依时间顺序分为十一章,每一章前有一总说。 三、版面左、右两栏以编年方式呈现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用年表贯穿全书,标示公元、朝代、年号及民国纪年,其后的 事件 栏以朝代兴衰、政权更替、改革、政争、中外交往、战争、战役、媾和、文化成就、重要人物等的概述作为主要内容。 四、版面中间两栏以纪事本末的形式,介绍近代中国的重要史实,对事件的发展脉络、人物生平贡献等作完整的叙述。标题醒目,叙事清晰,可与年表相呼应。 五、世界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在年表中与中国历史相对照。 六、目次中依时间顺序,详列历史事件的标题。 七、全书以时间为经,事件、人物为纬,表现近代中国历

    • ¥63.3 ¥75 折扣:8.4折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陈平原著作系列
    •   ( 1713 条评论 )
    • 陈平原 /2018-08-22/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月四日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 ¥67.5 ¥98 折扣:6.9折
    • 消逝的海外华邦(西婆罗洲华人政权的兴亡) 东南亚华人建邦立国专史 颠覆华人海外奋斗的传统印象 李欣祥著
    •   ( 645 条评论 )
    • 李欣祥 /2022-1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华人下南洋,在南海周边的东南亚地区进行移民和生活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18 19世纪在今天印尼的加里曼丹岛(婆罗洲)西部的华人社群更是开创了华人海外社会的新阶段。他们创立了自己的多个政权实体,包括兰芳公司、大港公司、三道沟公司,等等。 这些公司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功能,实际上已经相当于独立的政权,国内外也有一些研究者称之为国家。这些政权建立之后,不断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和侵蚀,终被荷兰人逐个击破灭亡。 这些华人政权虽然已经在历史中消逝,但对于中国历史的价值却非常重要。梁启超将兰芳公司的创始人罗芳伯与美国国父华盛顿并称为当时的伟人,这些华人政权是中华文化非常珍贵的旁支和拓展,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消逝的海外华邦 西婆罗洲华人

    • ¥78.9 ¥98 折扣:8.1折
    • 启微·奢华之网:十八世纪的徽州盐商、社会阶层和经世之道
    •   ( 337 条评论 )
    • 吴玉廉林蕾 /2023-05-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稿试图从物质文化史的视野,跳出 贾而好儒 的既往认识,从对富商生产和消费的各种物品流动的考察,重新对徽州盐商的奢华现象的形成和历史提出新的解释。该书稿认为,成为文人不是清代商人生活中的,甚至不是主要的关注点。通过考察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重新解释了盐商的奢侈行为,丰富了我们对18世纪人与物关系的理解,尤其通过分析徽州盐商和乾隆朝廷的关系,提出一种用于理解18世纪中国盐商社会形成的新关系结构 朝廷-盐商关系网络。本书稿除导言和结论外,共五章,分为三个部分。章为部分,考察了清中期徽州盐商兴起的历史和政治原因。第二部分共两章,通过研究江南城市中心的盐商制作贡物、搜寻善本等收藏活动,讨论具体的互动过程。第三部分转向另一个地理和文化空间 盐商的老家徽州,主要说明盐商如何制造物品(如族谱、牌

    • ¥54.5 ¥69 折扣:7.9折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上
    •   ( 575 条评论 )
    • ( 美) 费正清 著,牛贯杰 译 /2021-01-01/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 1854)上》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 朝贡体系 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 1854)上》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 共享治权 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 共治 的合作者。

    • ¥59 ¥11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