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我的奋斗”》是当时美国的远东记者华莱士,通过对日寇侵华(含太平洋战争)的累累罪行实地调查和采访后的惊人发现所起的题目。即日本军国主义也有一个如德国法西斯所创建的纲领——希特勒的“MEIN KAMPF”(“我的奋斗”)一样,在进行对外侵略的整个过程中,是按其既定国策和纲领——即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呈奏的秘密奏折一步步进行的。 《为中国而战》是华莱士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入伍从军后,从1942到1944年这段时间内参加“我们为什么战斗”系列片撰写而主笔写的一部片子。原题为影片编辑梅里尔?怀特少校所撰为“中国之战”,为起到动员美国人民参战和支援中国抗击日寇,他改为了“为中国而战”。华莱士在这部纪实性战争情势纪录片的拍摄脚本撰写中,皆用具体的事实和事件,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和
《桂系据粤之由来及其经过》作者利用当时桂系控制下的军政府遗留下来的财政、外交各机关的大量档案及陈炯明部所缴获的数十册桂系军阀密电本底稿,揭露了桂系军阀占据广东的由来及经过,对桂系在广东的军政、民政、财政等各方面的措施以及后失败之经过,记述尤详。对了解和研究民国初年护法时期广东地区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
《老兵口述抗战②:石牌、常德、衡阳、桂林保卫战》讲述了正面战场上比较有影响的防御战,包括石牌保卫战、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这些防御战尽管都打得惨烈悲壮,然而除了石牌保卫战外,其余的都失败了。 石牌保卫战(1943年5月—6月),中国军队坚守石牌村,硬生生地斩断了日军伸向重庆的一只魔爪,保证了重庆的安全。此后,日军放弃了沿着水路深入大西南的梦想。被西方军事家赞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常德保卫战(1943年11月—12月),余程万带着74军57师8000人,苦战16昼夜,抗击9万日军,几乎全军覆没,常德失守。然而,57师的坚守,为中国军队的反包围赢得时间。6日后,常德失而复得,交战双方恢复战前态势。 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阻挡了日军的凶猛进攻,成功粉碎了日军企图3天拿下衡阳城、7天打通西南大陆
作者和世谦是青岛最早的传教士之一,是青岛整个德占历史的见证人。在日本围困青岛期间,和世谦和他的家人留在了青岛。由于柏林传教会为青岛德军教会,所以和世谦得以接近军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他在日记中记录了战争期间的经历,也记录了其时青岛传唱的歌曲和吟诵的诗歌,这些对于还原这场战争的真实情景及丰富青岛人文历史研究有着极高的价值。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透过这些,你会看到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病根”所在,看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狠无比却无法掩盖其战略上的重大失误,看到历史大变局面前,政治人物的抉择细节与得失几何……总之,九一八不仅仅是一个
陆明编著的《粉墨江湖(卞家班暨杭嘉湖水路京班纪略)》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卞韵良(81岁)、金艳霞(91岁)的口述历史,内容丰富,涉及旧时梨园的学戏演戏、置办行头、跑码头、江湖规矩与传说、梨园行规、饮食、民风、人物、古玩与收藏、情感与婚姻等。《粉墨江湖(卞家班暨杭嘉湖水路京班纪略)》概括地展现了江南历史文化风貌,水路京班的世袭人生、解放后的新生与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京剧文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等,为京剧史、文化史、社会史等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来源与线索。
《幸存者说——南京大屠杀亲历者采访记》是作者1986-1987年亲自登门一一拜访当时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所做的采访记录。作者实地采访了近百位幸存者,获得了大量手鲜活资料,对研究那段不堪回首的的历史,让后人记住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作品描写了一名叫娅梅的下乡女知青,虽有男友,但因回城无望,也因与农民张天元产生恋情而留在农村。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丧子的悲痛及商品大潮的冲击使她离开丈夫返城。历经五年奋斗,她终于事业有成,但婚姻和感情却一直不顺利。这使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失落和孤寂,于是她又回到当年生活过的乡村,想与丈夫重温旧梦,然而丈夫却要与另一位女人离开乡村到城市去…… 作品以一名女知青的经历为主线,以时间为序分成五个部分,从20世纪60年代写到90年代,时间跨度非常大。作家对城乡对峙下的女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理解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