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 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
本书为 漫画百年党史 丛书卷,通过手绘漫画的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的背景讲起,重点讲述中共一大、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长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旨在展示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史,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书稿由党史权威专家陈晋拟定提纲、提供素材、审校修改,由现象级畅销书作者陈磊团队创作漫画和文案,强强联合确保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和贴近青年人的漫画表现形式,突破以往厚重严肃的党史类书籍的写作方式,开启党史阅读新形式,让读者爱上读党史,助力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深度 客观 全面 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 基于*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 米特披露了1937 ~ 1945 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 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就已经是"负责任的大国"。忍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 全书先是从日本士兵、军官为什么完全脱离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范,日本学校和教科书从心理层面向学生灌输对中国人民的仇恨和蔑视,以及高度军事化的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根源性原因。 在这本书的核心篇章里,作者通过采访当事人、查阅档案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与研究,极其详实地记录了日本军队残暴、灭绝人性的屠杀行动,深刻揭示了日本侵略军的凶残本性。同时,作者还生动记
本书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经典名著。它以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这三次历史运动为中心,系统地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及奋发自强的救国运动,分析和总结了运动失败的原因及中国的出路、开放与自强等重大问题。其史观和史论对现代中国影响深远。
本书是 金冲及文丛 之一种,收录了作者历年所写的六篇谈论中共革命根据地的文章。这六篇文章分别是《从迅猛兴起到跌入低谷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前前后后》《对创建赣南闽西苏区的思考》《山东根据地的独特历程》《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较量:东北解放战争的初阶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全书探讨的问题从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在敌强我弱甚至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面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所做的摸索和实践,并逐渐找到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和路线。作者在文中总结道: 为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甚至会因判断失误而遭到暂时或局部的挫折,只有投身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比较和盘算,同时多研究前人在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逐
《一本书读懂民国》由朱汉国、宋亚文等所著,分为上下两编。上编 民国历史大势 。以时间为序,勾勒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下编 民国历史专题 ,从不同方面,展示民国时代的社会风貌。书中设置以下栏目: 篇章概述: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历史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重要史事中的细节或人物,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 大事年表:以编年的方式,简要展示历史演进线索,从中可以找到历史故事所处的地位; 知识链接:以名词形式阐释与历史故事相关的事件等; 常识介绍:介绍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如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 图片传真:选择历史图片.展示讲述内容的相关场景等。
《 九一八 全记录(图文版)》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发行的《大阪朝日新闻》29期、58版号外为基本文献,撷取了从1931年9月18日到1932年1月4日日军占领锦州,这段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间段,以图文并茂、纪实与考证相结合的手法,将碎片式的新闻报道,串联成一部有细节、有情状、有过程的完整历史,真实记录了自九一八事变后,在长达3个多月、108天的时间里,日本关东军先后攻占辽、吉、黑三省的全过程, 拓留下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历史 以及 罪证的自白和写真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填补 九一八 历史研究空白的学术价值。
抗战期间,日本特务为了 以华制华 ,对付中统、军统,成立了特工总部76号。他们网罗愿意降日的军统、中统人员,收买流氓、地痞等社会渣滓,拼凑起一个汉奸特务组织的班底。本书整合权威档案资料,揭开汪伪76号的神秘面纱,揭露抗战时期沾满国人献血的汉奸特务组织的真实面目。
《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是美国 学者、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胡素珊(Suzanne Pepper)的代表作,是西方学者较早对“ 如何失去大陆政权”这一历史命题进行全面系统、客观中立研究的重要学术著作。关于 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作者并不满足于以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解释,而是在中 战的各个层面上对两党进行比较:与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土地改革的措施,对工业的管理,财政措施等等。作者的论述基于对政策文件的认真剖析和对政策实际实施及其影响的综合考察,从而细微客观地揭示出共产党是如何抓住历史机遇、获得民心和政权的。
本书记述了陈渠珍作为进出西藏经历的政治动荡和战争风云,穿越茫茫雪域大漠的历险以及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该书深刻揭露了英、俄帝国主义对西藏的觊觎与争夺、清末封疆大吏和新军内部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真实记录了辛亥革命对川藏地区的重大影响,以及不同政治势力较量的实况;详细描绘了川、藏、青的山川风景、少数民族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该书是一部重要的清末民初川藏军政情势的实况史料,也一部精彩的纪实文学作品。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晚年对埃德加·斯诺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袁氏当国,袁后中国,几乎封尘的遗稿,劫后重生。 在中国近现代*糟乱的一段时期,应该就是民初的所谓军阀时期了,而军阀时期实在是从袁世凯死亡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因为在帝制前,袁氏主政下的北京政府,还是一个可以号令全国的政府。地方军头还不能目无国家法纪,随意横行的。野心政客虽然也难免结党营私,但是在大一统的国家之内,纵横捭阖,多少还有些顾虑。可是到袁氏一死,那才是真正的王纲解纽,全国皆兵,政客纵横,中国近现代史才正式进入一个所谓 军阀时期 了。 唐德刚故世之后,中国近代口述史学会开始整理他留在纽约的手稿、论文、诗词、书信等资料,首先把其中若干遗稿重新编译,终使本书得以问世,唐德刚 民国通史计划 因此呈现 民国史军阀篇 。全书分为 袁后中国 、 段祺瑞政权 与 外篇:民国史军阀篇余绪 三部分,主要描绘
陈旭麓先生曾言: 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复是 五四 运动兴起的背景, 五四 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有国共合作,而后有五卅运动,而后有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它的伟大意义将这样历史地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本书的思考缘起,提供了理解五四运动的钥匙。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 北京中心主义 和 革命消解主义 ,从 地方视野 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性。同时,本书也希望立足 长程革命 ,考察 五四 的剧本和 五四 的舞台,揭示干革命者、说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实际人生和身心演变,以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中真正理解 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