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先生是公认的中国近代明清史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之一,王钟翰先生称其相关著作“代表了近代清史学科代的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明史讲义》分为二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等七章。这部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原是孟森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授课时的讲稿,它不是一味抄掇史料,其中多有孟森先生个人研究的发明创见。孟森先生具有实际的政治经验,所以在评论史事时,常常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本书也因此长期以来作为各大学的教材使用。
1898年距今不过一百余年,然而它留下的谜团却让我们困惑至今: 轰轰烈烈的新政仅仅进行了103天,就被慈禧太后一夜之间推翻。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政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有人说起因于袁世凯告密,有人说因为维新势力的内讧,还有人说是英日俄国际势力干预的结果,真相到底如何? 本书作者以可信史料梳理排比,以日常情理细致分析,以逻辑推理填补缺失,以明白易懂的文字解疑释惑,讲述一个不一样的1898年中国故事。
《喋血的时代》以正说历史为宗旨,主要以《二十四史》为底本,辅以《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系列史籍,参用历代笔记野史,反复对勘、比较、分析,然后将最接近史实的文字以现代汉语表述出来,并在“书”、“志”和其他相关人物传记中钩稽史料,加以充实。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五千年沧桑之通史,讲炎黄子孙一千余瑰丽多姿之故事。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史意识强烈而又有大量史籍史迹遗存的国家,目前正处于一个振兴的时代,历史对国人的现实意义,自不待言。然而,浩如烟海而又书之以文言的正史、杂史、野史和史论著作,很少有人能够通读。于是便有了这套《二十五史通讲》,《喋血的时代》为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篇——《喋血的时代》。
泉州木偶剧团在台演出记事;歌剧《洪湖赤卫队》上演前后;动画大师万籁鸣和他的《大闹天宫》;川剧《巴山秀才》创作和演出回顾;豫剧《朝阳沟》四十年的回顾;越剧生涯中难以忘却的往事;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纪事;梅兰芳入党……《文苑杂忆》一书将以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讲述26件发生在文艺界的重大事件。 《文苑杂忆》由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朋党争斗》所记述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朋党斗争,题材是严肃的,内容应该说还是饶有兴味的。有些史实可能已经家喻户晓,不过,再读一下,或许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至于那些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的史实,读了更会增广见闻,以资品评。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朋党争斗》中的十三个历史故事是在权衡了朋党的广、狭两种含义以及本丛书的分工情况后选定的。所谓朋党,其实是个贬义词,指的是历史上统治阶级里面那些与国家权力者及其统治下的正常秩序相违背或相对抗的政治派别。
起源于农民起义的最后一个汉族王朝,何以在历经276年、16位皇帝之后又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历经“仁宣之治”、综合国力在世界首屈一指的辉煌之后,大明朝何以跌跌撞撞、节节败退,崇祯皇帝不得不白尽于景山……
《三国志》中的豪杰,为什么会被人们作为商业之神来崇拜呢?从史实到故事,再到信仰的对象,本书试图分析关羽形象的这一变迁过程,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一个新尝试。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都建有关帝庙,关羽作为商业之神受到华人的笃信和供奉。《三国志》中的武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信仰对象呢?对“义”和“信”的尊崇是中国思想的重要特征,本书以此为线索,考察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关羽,及其在民众心目中成为“义”和“信”的象征的过程。
《中国古史寻证》是“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郭志坤与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的访谈录。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融科学性、理论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该书无论是对专业学者还是普通读者来说,都非常值得一读。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标受众群: 敬慕吕思勉先生严谨治学精神的读者;史学爱好者; 《三国演义》的爱好者和资深研究者。
宋太祖赵匡胤的里籍(故里、籍贯)是涿州——这是从宋代至今千年来的历史常识。但是,保定市有几位老先生几年前依据地方志书中“宋三祖陵”的记载,推断赵匡胤祖籍是清苑县……到底历史有没有出错,翻开此书,走进作者打开的历史隧道,审视那充满矛盾诡谲的社会,探究一个被尘封了千载的史实,读者得到的将不仅是一个干瘪的结论。
《人物传奇》是“新中国往事”系列丛书之一。 《人物传奇》将以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讲述25位新中国传奇人物,主要包括:粟裕将军的高风亮节;改革开放的大将任仲夷;邓子恢临终木忘“包产到户”;我所认识的文博大师沈从文;吴冠中的彩虹人生等。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其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对后世都有相关重要的历史影响。 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中国开始以文明和富强的政治实体和文化实体闻名于世。 我们说,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英雄时代,除了汉武帝的历史表现以外,还在于当时不卫青、霍去病、李广、张骞等杰出军事人才的开疆辟壤,更有着司马迁、董仲郐、桑弘羊、司马相发、东方朔、李廷年等人的文化贡献,使得他们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在千百年后依然声名响亮。 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像班固所说的,完全是汉武帝个人的作用。群星的闪耀,是因为当时社会文化的总体背景,曾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中并不多见的澄净的晴空。
追寻历史真相的工作是坎坷艰难的,但即使在这个肤浅而浮躁的时代里,也仍有史学家恪守基本的史德规范,从那种理性化的麻木状态、实用化的学术作秀中解放出来,冲破多重雾障,竭力探索挖掘,坚守历史作为“抵抗遗忘最有力的工具”基本的文化功能,重拾被遮蔽或被“江湖”的真实历史,使湮没在时问深处的人或事重获生命,显现出历史学家对斑斓多姿历史的痴迷和敬畏。这也就是我们编选此书的追求和旨归。
《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南朝史解读: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主要依据《南史》《宋书》《梁书》《陈书》和《南齐书》合并为《南朝史解读》,介绍南朝宋、齐、梁、陈历史的问答本。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中国近代史著述的精选集。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中国近代史讲义、中国近世史前编、中国近百年史概说、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和日俄战争。其中只有《日俄战争》曾于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过单行本。前三个部分内容基本上一致,都是就同一内容作者在不同时期的讲义集结而成;后两部分则是就前一部分在某些领域的进一步深化详解。书中六部分内容虽分别写于不同时期,有交叉、有延续、也有断裂,但每部分都是组成中国近代史这个整体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描写了清朝终结后最后一批士大夫,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抒写出了上起大清下承民国的那段历史。书中选取了10位清末民初的士大夫,如谭延闿、陈夔龙、王闿运、康有为、冒鹤亭、梁鼎芬等,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迷茫、痛苦、奋进、革新。他们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不幸就是当时中国的不幸。
这是一幅鸟瞰三国全景的画卷,一帙解读三国智慧的页册,一部涵容三国文化的力作。全书分序篇、曹魏篇、孙吴篇、蜀汉篇几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三国的一些实用知识,你读者了解三国的实用读物。
见证疑案现场,演绎惊心动魄的风云传奇,穿越重重迷雾,揭开错综复系的历史真相。 从朱元璋得天下到靖难之役,从闯王入关到思宗自缢殉国,明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国祚276年,这其中有刀光剑影,有励精图治,有力挽狂澜,有歌舞升平…… 《一口气读懂明朝24悬案》抽丝剥茧,为您再现明朝震惊朝野的奇案、悬案、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