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之精装升级版,修订全书文字,并增加一篇新发现的黄仁宇文字。全书集中收录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一系列以中国历史与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文字,可谓黄仁宇先生晚年学术思考的结晶。黄先生以其独特的长时段、大视野的历史观透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探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睿智和良知,给人启发良多。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审慎的探访;对以后的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作了重点论述;对国民党在台湾地区的统治作了分析,同时对整个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教育、文艺及知识分子问题等也分别予以研究和考察。本书作者皆为西方的中国现代史专家,代表了西方的研究水平和学术观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在海峡两岸分隔的七十多年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海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本书从中央决策层面书写1949年到2019年间对台工作的重大决策和事件,分析时代背景,记述来龙去脉,揭秘背后的故事,全面系统揭示台湾问题的缘由、过程、发展和走向。 全书分为五个主体章节,按照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展开:章,由军事对峙转向和平解放;第二章,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第三章,两岸交流的扩大;第四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五章,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书中讲述了许多决策和事件鲜为人知的细节,如: 炮击金门 背后的故事,围绕台湾问题与美国的外交斗争,国共两党高层间的书信往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系列丛书靠前5卷的中译本,论述了1966-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对思想的发展,“”的发生,以及由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全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是全景式反映“四人帮”兴亡的唯一纪实文学作品,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生动读本。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全4卷)由著名作家叶永烈潜心30春秋,收集大量历史文献、档案材料,采访100多位当事人,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完成。全书共分4卷(初起、兴风、横行、覆灭),25章,以近200万字的篇幅及大量反映历史现场的图片,真实反映了“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的一生及“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 《“四人帮”兴亡》增订版(全4卷)*图文增订版,补充了学界对“四人帮”研究的一系列*成果,订正了读者以及专家指出的《“四人帮”兴亡》初版的错误之处。新增了20余万字的内容,配有300余张珍贵图片,其中不少来自*等国家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 近年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下放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1700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20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
文人士大夫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颇为独特,比起统治阶层和普通民众,这一群体看待佛教更具的眼光。此书是对宋代文士如何看待佛教的系统考论。作者从大量的文集和方志中筛选出相关的寺院碑记,将其归拢到不同的问题之下,从多个方面综合呈现这一群体的佛教观。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在唐宋之变的大背景下,宋代文人对佛教的看法出现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何出现这样的变化。书中强调,思想史研究的标签化容易给人造成宋代理学昌盛、佛教边缘化的印象,但事实上,佛教在宋代远没有被推到中国文化的边缘,而是融入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周恩来、朱德、*相继逝世,申国人民心中的天塌了,也许是祸不单行,连上天也发出怒吼,天崩地裂。重工业城市唐出发生了大地震。但正是这一年,藏在老百姓心中的火山终于在清明节爆发了,人民群众怒集天安门,追思总理,痛斥[四人帮],正是这年的十月,中国政坛发生了大地震,天怒人怨的[四人帮]终于被粉碎了,从此历史被改写了……
综观这本书记叙的内容,无一不是当代过去几十年中的重大事件。历史的长河是延绵不断的。“历史”的今天就是“现实”的昨天就是“历史”。“忘记历史就是意味着背叛”,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就不能清醒地面对现实,充满自信地争取更美好的未来。 因此,这本书不是作者一个人抹不掉的记忆,应该是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历史,至少是当代历史中真实的珍贵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就不能算是完全的真实的历史,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此。
《同舟共进》的主体内容,本来就是言论、文史、文化三大板块,如今书分三册,《第三只眼》为言论卷,含有客观的、外在的观察、监督之意;《历史深处》为文史卷,对应了本刊“开掘历史”这一宗旨;《舟边絮语》为杂文随笔卷,借用了本刊栏目名称,表示“舟”中除了严肃的议政、存史资政;还可以说些轻松有趣、引人人胜的文化话题,如此相辅成书,或可给予读者一种别样的感受。 名家很多,精品亦多。限于篇幅、限于体裁、限于组合,很多好文章不得不一再割爱;也有的是已收入作者专书专集,就只能酌情选收了。这个选本到底是否“精华”,眼光不同,自可见仁见智,但同仁们花费了时日和心力,则是无疑的,起码可以看作《同舟共进》行进中的一道轨迹吧。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沿着新中国外交战略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以新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导,史论结合地记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历史。全书记述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19年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阐述了新中国在发展与世界各国相互关系中遵循的外交原则和外交方针,揭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性质,再现了新中国历届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进程。
本书主要围绕 双百 方针的形成过程、*、邓小平领导的文艺调整、 周扬一案 处理始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等建国后文化界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展开,对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发展轨迹,具有重大价值。
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卓长仁劫机案,因其是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而震惊世界。同时,由于当时中韩两国没有外交关系。韩国一直被视为与中国敌对阵营的国家,因此。中韩两国如何破解由劫机事件带来的外交难题,让被劫持飞机和机上人员安全返回。引起举世关注。 本书试图彻底打开本案所留下的历史“黑匣于”,通过对当年被劫飞机的机长和参与中韩谈判的主要成员的口述实录,客观地记录了卓长仁劫机事件从案发、汉城谈判到结局的全过程,透露了许多真实的细节,揭开了中韩外交破冰之旅的历史内幕。
《奋斗之路:1921-2021》是光明日报社按照中宣部部署,推出的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120期大型系列报道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述评文章结集。本书全景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昂扬唱响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赞歌。系列报道通过行进式采访、文学化表达、知识分子视角,深入挖掘 每个历史坐标的当代回响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记者深入实地探访党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广泛采访老战士、老同志和党史专家,采访知识分子党员代表和青年学子,聚焦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大决策等,报道刊出后在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 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党史,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
本书以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主,每本文集的书名由作者自拟,目录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或专题排列,书后附后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同志于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上的讲话,对如何正确看待和研究新中国60年的历史,作了深刻的阐述。
本书不是外交史,也非个人传记。记述的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89年“东欧剧变”这40年中作者亲历的我国外交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着重描述中国同波兰关系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包括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的曲折过程以及回忆为我老一辈领导人作翻译的感受。全书内容充实,文笔生动流畅,可读性强,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改革纪事》是“新中国往事”系列丛书之一。 《改革纪事》将以亲历者的视角,为我们讲述24件新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前后,南充地区包产到户的前前后后,宝钢的决策背景、建设历程和示范效应,海南“洋浦风波”的前前后后,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兴起等。
本书主要取材于《新华月报》杂志,并参阅了其他已出版或公布的书刊和文献资料;载录的是自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2014年10月的带有全局性的、在国内和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会议、文件、讲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以及名人逝世消息;记事按年月日顺序排列。本书是本书是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书系之一。在《新中国50年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和《新中国60年大事记》基础上进行增删和编写的。全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准绳,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忠实、客观地记载了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前进的足迹。
中国正在经历GDP增长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兴奋崛起,也发生着假冒伪劣化的痛苦病变;中国不曾放弃社会理想和国际正义,但为什么陷入普遍的职业欺诈和周期性恶化的外交?“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话语无法处理文化衰颓、文明危机意义的叙事,新世纪的中国学术要反思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前提、实践主义的独断理性假设、发展主义的合法化主张,在实证的历史研究中建构知识体系,在有根据的知识和有逻辑的思想前提下论证价值。
本书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