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不含传说的普鲁士
    •   ( 13734 条评论 )
    • (德)塞巴斯提安·哈夫纳 /2016-08-30/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普鲁士是一个神话。对某些人来说,它代表着秩序、正直与宽容;对其他人来说,它却集军国主义与反动作风于一身。身为普鲁士人的塞巴斯提安.哈夫纳抛开旧有的传说,娓娓道出这个国家的历史。 哈夫纳解释了普鲁士的特殊之处,表明它是一个人工化的产物:普鲁士需要极度强烈的自保意志,才得以将分散各地的国土凝聚成一个相互连贯的整体。在数百年的演进过程当中,普鲁士是由民情迥异的德意志与斯拉夫殖民地区共同生长而成,缺乏共通的血源或宗教基础、没有天然的疆界,以致它只能说是一个 理性国家 。廉洁的政府以及对宗教的宽容,使得普鲁士成为十八世纪欧洲*现代化的国家。它的危机閞始于法国大革命,它在建立德意志帝国之后陷入缓慢的死亡,国家社会主义则促成普鲁士的毁灭。 哈夫纳探讨这个不寻常的国度时,心中不存偏见、抱持

    • ¥36.2 ¥45 折扣:8折
    • 欧洲之心:神圣罗马帝国,800—1806
    •   ( 536 条评论 )
    • 彼得·威尔逊Peter H.Wilson) /2024-01-24/ 中信出版社
    • 公元799年,教宗利奥三世为了对抗政敌,向法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求助。公元800年12月25日,利奥三世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正在圣彼得大教堂做弥撒的查理头上,宣布他为 罗马人的皇帝 。这便是神圣罗马帝国戏剧性的开端。终于,西罗马帝国在灭亡300多年后,有了继承者。 神圣罗马帝国屹立于欧洲的中心,其领土覆盖了今天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意大利、丹麦和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而英国、匈牙利、西班牙、瑞典、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国也与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查理曼加冕到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帝国是君士坦丁堡以西欧洲独一的帝国。帝国的君主享有 罗马人的皇帝 这一尊号,名义上高于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帝国宣称自己是普世的,是基督徒的共同家园!可以说,神圣罗马帝国的历

    • ¥126 ¥168 折扣:7.5折
    • 理想国译丛064:狼性时代:第三帝国余波中的德国与德国人,1945—1955
    •   ( 202 条评论 )
    • [德]哈拉尔德·耶纳 著,理想国 出品 /2024-03-01/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本书是 二战 之后十年的德国日常生活文化史及人民精神史。作者抛弃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和政治框架,从普通人的日常出发:清理废墟的动员,物质匮乏与黑市,及时行乐的追求,流离失所的困顿,女性的自主意识,盟军的再教育,经济起飞的奇迹,重塑思想的政策,艺术的变迁,以及集体回避战争的罪责感。通过本书能重新理解战后德国的复苏与德国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也能了解德国如何以及为何能够从法西斯主义转型为现代民主国家。

    • ¥80.5 ¥102 折扣:7.9折
    • 旧制度与大革命(精装本)
    •   ( 8862 条评论 )
    • (法)托克维尔 /2013-03-01/ 商务印书馆
    •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研究著述。书中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既论述了大革命的开创性和决裂性,又论述了它的连续性,认为大革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旧制度与大革命》对大革命以来法国历史的反复性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书。

    • ¥57.4 ¥68 折扣:8.4折
    • 苏联解体亲历记
    •   ( 16777 条评论 )
    • (美)小杰克·F. 马特洛克 著 /2021-11-01/ 上海三联书店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蕞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di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 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蕞后岁月。蕞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

    • ¥118.5 ¥158 折扣:7.5折
    •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第4版)
    •   ( 2857 条评论 )
    • [美]彭慕兰Kenneth,Pomeranz),史蒂文·托皮克Steven,Topik) 著; 黄中宪 译 /2022-10-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贸易如何兴起?以什么方式传播?又将如何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个体命运?贸易常常给全球化和商品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突变,新观念革命都与贸易相关。贸易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人联结在一起,促成了全球化,同时也改变了各地的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贸易打造了今日的世界格局。贸易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世界史。 本书以 贸易 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从市场的形成、运输手段、致瘾性食品、移植、暴力、现代市场、世界贸易工业化及去工业化等方面论述了贸易与法律、文化、革命、技术科技等等之间的关系,并描绘出一幅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画卷。 本书由彭慕兰与托皮克在《世界贸易杂志》(World Trade Magazine)写给读者的小文章精心编选、集结而成。彭慕兰精通中

    • ¥88.4 ¥108 折扣:8.2折
    • 理想国译丛063:何故为敌:1941年一个巴尔干小镇的族群冲突、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
    •   ( 452 条评论 )
    • [美]马克斯·伯格霍尔兹 著,何其原 译,理想国 出品 /2023-10-25/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1941年夏天,巴尔干地区的一座小镇爆发了一系列集体暴力事件。一开始,一群武装力量以 克族人 自居,对他们眼中的 塞族人 展开了无差别的杀戮。一部分被追杀的人躲进森林里逃过一劫,随即组织起来,向屠杀者实施报复。大量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遭到波及,财产被洗劫一空,村庄被烧成白地,他们或被农具击杀,或被淹死在河里,或被被扔进深不见底的洞坑。在杀戮最激烈血腥的48小时里,有男女老幼近2000人的生命被昔日邻居夺走。 对于这场发生于克罗地亚独立国政权下的悲剧,以往的历史研究者大多归因于族群冲突,直到一捆破旧的蓝色文件夹重见天日。本书作者循着这份官方档案提供的线索,深入事发当地,采访了众多当事人,结合大量一手史料,开始追寻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并最终发现,这场屠杀中的许多人都兼具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他

    • ¥93.2 ¥118 折扣:7.9折
    • 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汉译名著本21)
    •   ( 191 条评论 )
    • 〔美〕珍妮特·L.阿布-卢格霍德 /2024-01-01/ 商务印书馆
    • 《欧洲霸权之前》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珍妮特 L.阿布-卢格霍德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全球史经典。本书描述了早期世界体系的兴起过程,该体系形成于12世纪末期,至14世纪最初几十年臻于*峰,涵盖了从西北欧至中国的广阔区域。它重新整合了一套相当复杂的、环环相扣的子系统,包括欧洲、中东和亚洲。作者认为,这三个地区表现出大致的均衡发展,换言之,不存在可以统辖整个世界体系的霸权势力。14世纪末期以来,这个世界体系中的权力真空,为欧洲势力的发展和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作为一部由实证支撑的理论著作,本书丰富了世界体系理论的谱系,甫一问世便引发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沃勒斯坦、弗兰克、乔治 莫德尔斯基等人纷纷发表书评,围绕它的争论经久不息。

    • ¥64.2 ¥76 折扣:8.4折
    • 拜占庭:一个中世纪帝国的传奇历史
    •   ( 2942 条评论 )
    • [英]朱迪斯·赫林 (Judith Herrin) 著 , 李潇阳 译 /2020-07-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什么是拜占庭?提到拜占庭,人们无形中就会产生双重联想,一面是阴谋、暗杀、阉割,另一面是巨额财富和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实际上,中世纪的拜占庭并不是每天都在上演钩心斗角和虚伪背叛的戏码。拜占庭人不只是财富的代名词,也并非一群神秘莫测的人。拜占庭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卓越的领袖和军事统帅、充满创造力的神学家和天才的艺术家 拜占庭文明有着千年之久的历史,在整个中世纪影响了地中海东部地区、巴尔干半岛和西欧的全部国家,即使其间它的影响力偶有波动,也始终没有完全消失。拜占庭文明糅合了异教和基督教文明,集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大成,既有古典时代晚期文明的特点,又带有一些中世纪文明的特征。拜占庭文化和艺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朱迪斯 赫林写作本书的初衷是将晦涩难懂的拜

    • ¥77.3 ¥96 折扣:8.1折
    • 理想国译丛060:创造欧洲人
    •   ( 712 条评论 )
    • [英]奥兰多·费吉斯 著,理想国 出品 /2023-03-31/ 北京日报出版社
    • 1846年6月13日巴黎一布鲁塞尔铁路开通,1500名旅客接受铁路公司经营者罗斯柴尔德男爵的邀请,搭上首航火车。受邀的旅客包括法国国王国王路易 菲利普一世之子内穆尔公爵和蒙庞西耶公爵、法国和比利时的官员们、大仲马、雨果、戈蒂耶、安格尔等名人。旅途中,柏辽兹指挥乐队在火车上演奏了《葬礼及凯旋大交响曲》。这条铁路并非条国际铁路,但却被视为重要的,因为它连接了法国和低地国、英国与德语区。铁路穿越国界,就此开启了欧洲文化的新时代。作家、艺术家、歌剧团、乐队和演员成为常客,搭乘火车穿梭各国,举办大量的演奏会、艺术展览、读书会、沙龙,国际市场也借由便捷的跨国运输向量产的廉价画作复制品和书籍、乐谱的印刷品开放。 欧洲各国民众开始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并共享同一种文化 他们阅读同样的书籍、聆听同样的音乐、欣赏同

    • ¥116.9 ¥148 折扣:7.9折
    • 剑桥罗马骑士等级史(历史学堂)
    •   ( 133 条评论 )
    • 凯兰·达文波特 著,王晨 译 /2024-05-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本书描绘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5世纪罗马世界形形色色的骑士。从王政时代的骑士贵族和共和早期的骑兵说起,直到公元前2世纪末,这个等级才成为罗马国家内部一个不同于元老和平民的群体。 在共和时代,骑士有区分自己身份的标志,带有宗教和政治涵义的仪式,以及在剧场中坐在前排等特权。在帝制下,骑士等级包括总督、财政管理人员和其他官员,奥古斯都及其继承者让他们与元老一起参与国家管理。 在一千多年的罗马历史中,骑士作为骑兵、军官、商人、包税人、陪审员、行政官员和作家,在罗马的政府、军队和社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是第一部全面的关于骑士等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罗马世界骑士等级的制度和社会史,从中可见罗马骑兵是如何在共和时代变成了骑士等级,帝国统治又是如何改变了骑士在政府中的角色,骑士等

    • ¥186.7 ¥228 折扣:8.2折
    • 甲骨文丛书·间谍与叛徒:改变历史的英苏谍战
    •   ( 8490 条评论 )
    • 【英】本·麦金泰尔(Ben Macintyre袁鑫 /2021-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如果有人能被称作英国著名双面间谍金 菲尔比的苏联版本,那个人就是奥列格 戈尔季耶夫斯基。戈尔季耶夫斯基是两个克格勃特工的儿子,他在苏联*好的情报机构接受训练,1968年正式参与情报工作,后来成为苏联驻伦敦的情报站长。但从1973年起,他开始秘密为英国军情六处工作。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冷战逐渐走向终点,随着美苏两大强权之间的猜疑达到*,世界一度濒临核战争爆发的边缘,戈尔季耶夫斯基*终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战略思维的关键情报,并在幕后为苏联和英国关系的解冻作出了贡献。因为军情六处极力想维系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它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戈尔季耶夫斯基的姓名,中央情报局因而痴迷于弄清英国这位*别情报提供者的身份。*终,他们的痴迷将戈尔季耶夫斯基逼上了绝路:被指派去调查戈尔季耶夫斯基身份的中央情报局官员

    • ¥72.6 ¥92 折扣:7.9折
    • 甜蜜的世仇:英国和法国,300年的爱恨情仇
    •   ( 696 条评论 )
    • 罗伯特·图姆斯Robert Tombs伊莎贝尔·图姆斯Isabelle Tombs) /2022-06-30/ 中信出版社
    • 1066年,法兰西国王的封臣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自此,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大国的命运便纠缠在一起。两国在中世纪曾打了一场百年战争。到了1689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加入对抗法国 太阳王 霸权的大同盟战争,战火在两国间重燃。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两国为了争夺欧洲和世界的权柄,先后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中交手,战争舞台从欧洲延伸到了北美、印度,乃至全球。最终,海洋强权英国战胜了大陆强权法国。 从1815年至今,两国不再是敌人,但多数时候也并非朋友。它们曾在克里米亚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战斗,曾在波黑战争等国际危机中精诚合作,但也曾因法绍达危机再次走到了战争边缘,曾因竞争欧洲共同体的领导权而貌合神离;面对昔日战友在普法战争中惨

    • ¥126 ¥168 折扣:7.5折
    • 欧洲反犹史1880—1945(历史学堂)
    •   ( 3 条评论 )
    • 格茨?阿利 /2024-06-03/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自1880年以来,在民族主义和社会危机的推动下,西欧和东欧地区的反犹太主义愈演愈烈,引发了许多悲剧。德国历史学家格茨 阿利首次将现代反犹太主义作为一种跨国现象进行考察,在不减轻德国历史罪责的前提下,他说明了竞争和嫉妒、歧视和大屠杀如何在许多地方为驱逐犹太人和种族灭绝埋下伏笔,最终导致二战期间纳粹占领终杀害了六百万犹太人。本书以泛欧洲的视角,对大屠杀的历史成因进行了全新的剖析。

    • ¥55.6 ¥68 折扣:8.2折
    • 甲骨文丛书·金雀花王朝
    •   ( 31474 条评论 )
    • (英)琼斯 著,陆大鹏 译 /2015-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金雀花王朝的初代国王从诺曼王朝手里继承的是一个四分五裂、流血漂橹的残破国家,随后却将它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帝国,其版图在*时刻从苏格兰一直延伸到耶路撒冷。在这部史诗式的叙述历史中,丹 琼斯提出了一个观点:都铎王朝的君主们远远比不上之前的金雀花国王们,那些同样血气方刚、英勇无畏而足智多谋的帝王。 金雀花王朝的王后当中也涌现了一批性格刚烈的女强人。征服者威廉的孙女玛蒂尔达宁愿掀起一场血腥的内战,也不肯放弃对王位的权利主张。阿基坦的埃莉诺先是当上了法兰西王后,后来又成了英格兰王后。埃莉诺的儿子之一,狮心王理查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勇敢地向萨拉丁发出挑战,不料在归途中遭到暗算。埃莉诺的另一个儿子,约翰国王,则被迫向自己的臣民屈服,签署了《大宪章》,这份契约就是我们今天的《权利法案》的基石

    • ¥69.5 ¥88 折扣:7.9折
    • 拜占庭帝国史(精装)
    •   ( 7200 条评论 )
    • [美]A.A.瓦西列夫徐家玲 译 /2019-01-01/ 商务印书馆
    • A.A.瓦西列夫是国际历史学界公认的、20世纪拜占庭历史和文化研究学者之一。其所著《拜占庭帝国史》是在大量分析拜占庭的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又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摆脱了以往研究拜占庭的政治军事传统,把拜占庭的文化成就置于与政治方面同等地位,全面阐述了拜占庭在文学、考古、艺术、建筑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称关于拜占庭帝国的百科全书;该书还涉及拜占庭与周边各个族群的交往历史,论述了诸多文明元素在该地区相互交融的进程。

    • ¥133.5 ¥158 折扣:8.4折
    • 罗马人的故事(全15册)
    •   ( 2582 条评论 )
    • 盐野七生 /2020-07-20/ 中信出版社
    • 百万级畅销佳作、值得收藏的罗马史经典《罗马人的故事》(修订版,全15册)2020年全面修订,重磅上市。在这平庸年代,人人渴望英雄,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决然出走日本,远赴罗马,寻找英雄。定居罗马50多年,15年写就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还原一个意大利半岛的小国成为世界帝国,持续1300年的辉煌历程,再现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读懂了罗马,才能读懂过去的欧洲和今天的世界。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败对手,建立并维持庞大的罗马帝国? -------------------- 《罗马人的故事0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公元前751年 前270年,从罗马建城到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技术不如埃特鲁利亚人,经济不如迦太基人,但为何却能一一打

    • ¥570 ¥760 折扣:7.5折
    • 神圣罗马帝国1495-1806(第2版) 想象欧洲丛书
    •   ( 827 条评论 )
    • 彼得·威尔逊殷宏[译] /2023-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中欧长达千年,对德意志乃至欧洲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然而伏尔泰讽刺它 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 ,长久以来帝国成为政治软弱和民族分裂的代名词,但这种评价是否代表历史的真相?神圣罗马帝国究竟是什么?它如何运行?它为何能延续这么久?它又如何走向崩溃? 面对这样复杂又迷人的研究对象,本书作者彼得 威尔逊尝试超越民族国家视角,提供了独树一帜的观察帝国的方式。他在更广阔的欧洲史背景下,考察了帝国发展的重大阶段,着重关注帝国从1495年开启宪政改革到1806年解体的历史,全面介绍了帝国的关键制度和发展趋势,并剖析了民族主义与帝国认同之间的张力。 威尔逊并不把帝国视为一个失败的君主国或是德意志民族国家尚不完善的先驱,而是从帝国自身角度出发,认为帝国是一种包含君主制、等级制

    • ¥58 ¥72 折扣:8.1折
    • 边缘女人:十七世纪的三则人生故事(比肩《奶酪与蛆虫》,《马丁盖尔归来》作者力作。她们身份普通,但离经叛道,撼动那个坚不可
    •   ( 561 条评论 )
    •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著,李玮璐 译 /2023-1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边缘女人》是一部集中于个体的十七世纪欧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以微观史学代表人物著称的娜塔莉 泽蒙 戴维斯通过流传于世的回忆录、自传、著作等历史文献,梳理了十七世纪欧洲三位女性(商人格莉克尔、训导者玛丽、艺术家兼博物学家梅里安)的人生经历,进而研究十七世纪的社会历史,是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史、社会史著作。其中,格莉克尔写下了七卷本带有教导训育色彩的回忆录,玛丽写下了诸多的书信和自传,梅里安留下的则是昆虫和植物的博物学著作以及大量的水彩画。她们都不是一举一动都为我们熟知的女王或贵族女性,而是生活在欧洲、北美和南美的 边缘地带 。作者根据她们的回忆录、手稿等,重构这三位身份差别甚大的女性的生活,展示了十七世纪女性生活的多样性。她们既不是贵族,也不是谁的缪斯,她们从未淹没在母亲的身份中,

    • ¥85.3 ¥108 折扣:7.9折
    • 乌克兰2000年史:欧洲之门·新思文库
    •   ( 8531 条评论 )
    • [美]沙希利·浦洛基 /2019-03-01/ 中信出版社
    • 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西缘文明的断层线上,诞生于东方和西方相遇之处,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从希罗多德时代开始,乌克兰大地见证了两千年来帝国的起起落落,经历了世界秩序的多次变更。定居和游牧、东正教与天主教 不同的文明在此接触,塑造出乌克兰独特的边境身份。它是欧洲的面包篮,也一度成为杀戮的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直到今日,乌克兰仍是东西方力量冲突的焦点。若不理解两千年以来塑造东欧的复杂力量,就看不清当前牵动世界的动荡。哈

    • ¥66 ¥88 折扣:7.5折
    • 命令已经执行:罗马纳粹大屠杀的记忆之争(口述史的样板,和小说一样好看!追踪屠杀史上的“罗生门”,看被修改的集体记忆与争夺
    •   ( 616 条评论 )
    • 亚历山德罗·波尔泰利 著,张见微 译 /2023-07-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命令已经执行》是口述历史领域和 二战 历史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1944年3月23日,在纳粹占领罗马期间,地下抵抗团体 爱国行动组 在拉塞拉路发动炸弹袭击,造成三十三名德国人伤亡。不出二十四小时,德国人便展开报复,在阿尔帖亭路的一个废弃采石场,杀害了三百三十五名囚犯。十命抵一命的恶劣报复! 然而,民众的信念,加上大众报刊、媒体、教会和保守势力的操纵,催生了一种被广泛采信的叙事,即德国人本来要求游击队员自首,只是后者并未照做,他们才进行的报复。这种叙事反过来又滋生了大量针对相关游击队员以及整个反法西斯斗争的诋毁。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 本书稿基于两百多个采访,通过涵盖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和记忆,来探讨这两个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的事件,作者抽丝剥茧,仿佛探案一般,把被各方层层叠叠出于各种目的所掩盖

    • ¥93.2 ¥118 折扣:7.9折
    • 俄国来信(全四册)(毒舌版托克维尔,比肩《论美国的民主》,赫尔岑、乔治·凯南、理查德·派普斯力赞。原来西方这样看俄罗斯!
    •   ( 192 条评论 )
    • 阿斯托尔夫·德·屈斯蒂纳 著,李晓江 译 /2023-1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839年法国作家屈斯蒂纳开启俄国之行。此行是受到巴尔扎克的鼓励,更主要的刺激来自托克维尔,后者在1835年出版《论美国的民主》并获得巨大赞誉。托克维尔在书中不情愿地承认美国模式不可避免的胜利,同为贵族和保守派的屈斯蒂纳对此却表示怀疑,想通过俄国与美国之间的对称式比较来否定这一观点。从7月10日抵达圣彼得堡,8月3日到达莫斯科,到10月1日回到柏林,他在俄国待了不到三个月,不会说俄语,而且旅行中一直受到政府官员的保护和监视。不过之后他却写出了一份长篇旅行记录,用三十六封信来呈现他的俄国之行。 本书是屈斯蒂纳最为著名的作品,甚至被认为是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的俄国对应。19世纪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称该书为迄今最了解俄国的著作,20世纪美国外交家乔治 凯南称其为对俄国的最佳描述。可以说,本书不仅具有历史的重

    • ¥211.7 ¥268 折扣:7.9折
    • 见识丛书·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
    •   ( 8413 条评论 )
    • [美] 雅克·巴尔赞Jacques Barzun) /2018-05-30/ 中信出版社
    • 早在20世纪30年代,年轻的雅克 巴尔赞就萌生了撰写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头,但被一位长者劝阻了。那位长者认为,这位年轻人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写出一些有创意的东西,建议他把写作计划推迟到80岁之后。 巴尔赞听从并且履行了那位长者的意见,在自己85岁的时候,才开始文化史写作。此时的巴尔赞早已是史学界的一代宗师了。 几年之后,也就是20世纪结束的那一年,巴尔赞的文化史巨著《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书出版。 这一年,他93岁。 巴尔赞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末五百年间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宗教、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他以四场 真正的革命 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会革命 为标志对这五百年进行划分,并以此为主轴,详述这

    • ¥96 ¥128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