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成书于1147年,1187年初次出版流传于世,是北宋遗老孟元老追述宋徽宗崇宁至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共十卷,翔实地描绘了东京上至贵族、下及百姓的生活全景和都市风貌,涵盖城市布局、河道街巷、店铺摊肆、饮食起居、吃喝玩乐、岁时物货、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等,事无巨细,无所不包,是迄今一部全面记载北宋汴京的浮世绘和风情画,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得益彰,堪称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本书汇集了南京大学在初创时期的校史材料,包括初创时期的呈文、规章制度、发展概况和教学状况。作为南京大学校史研究出版工程之一,是彰显南京大学发展轨迹,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研究近代学人生平、理念的重要资料,编选材料经过分类、核对,忠于原始史料,研究价值、学术价值较高。?本书是目前为止颇为全面的中国高等院校校史资料选编汇录之一。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尢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
在中国的诸兄弟民族关系中,汉藏民族关系是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民族关系。汉藏建立友好关系的历史,由来久远,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汉藏文化交流史话》从历史、宗教、敦煌学和科技等方面,探讨和论述汉藏民族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特点。系统地探讨和论述汉藏文化交流,是一个重要而又崭新的课题,汉藏民族间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文化交流的基础,给文化交流以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本书由刘忠著。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从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到洞察对手,从战胜绝境的胆略到培养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巧处人际关系到为官之道,从追求学识到养生经验,可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读起来扣人心弦。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
\"本系列作品《从秦皇到汉武》,分为三册,共计100多万字,近400幅地图。 《秦灭六国》,分为三大部分:秦部落受封伯爵,统一关中,称霸西戎。商鞅变法,秦国实行军功爵制。战神白起诞生,长平之战奠定一统趋势。秦始皇灭六国、巡游天下,赵高、李斯沙丘之谋。 《楚河汉界》,分为四大部分:陈胜、吴广从起兵到覆灭,巨鹿之战,刘邦入关中,鸿门宴,项羽分封诸侯。彭城之战,荥阳之战,楚汉以鸿沟为界,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项羽乌江自刎。 《大漠西域》,分为四大部分:冒顿单于称霸大漠南北,卫青收复河套地区,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漠北之战,李广难封。李广利远征大宛,汉朝设西域都护,降呼韩邪单于,杀郅支单于。 本书适合历史、地理、军事爱好者阅读。 \"
\"本系列作品《从秦皇到汉武》,分为三册,共计100多万字,近400幅地图。 《秦灭六国》,分为三大部分:秦部落受封伯爵,统一关中,称霸西戎。商鞅变法,秦国实行军功爵制。战神白起诞生,长平之战奠定一统趋势。秦始皇灭六国、巡游天下,赵高、李斯沙丘之谋。 《楚河汉界》,分为四大部分:陈胜、吴广从起兵到覆灭,巨鹿之战,刘邦入关中,鸿门宴,项羽分封诸侯。彭城之战,荥阳之战,楚汉以鸿沟为界,垓下之战,韩信十面埋伏,项羽乌江自刎。 《大漠西域》,分为四大部分:冒顿单于称霸大漠南北,卫青收复河套地区,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漠北之战,李广难封。李广利远征大宛,汉朝设西域都护,降呼韩邪单于,杀郅支单于。 本书适合历史、地理、军事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研究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清代蒙满文档案的第一部专著。作者在参与整理和影印出版该馆所藏蒙古文档案的基础上,对其中蒙古文书信档案进行汉译、注释和研究,向世人展示了清代蒙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画面。本书资料珍稀罕见,研究具有学术前瞻性和开拓性。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二十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子平真诠》有体有用,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判断干支的旺衰、如何取用神、用神在具体格局中如何应用、如何确定六亲等学习 命理的*备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正基于此,**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欣然为该书增注,所注内容譬解详明,例证丰富, 加便于初学者研习使用。 四柱命理学可以分为理法和技法两部分,而《滴天髓阐微》可以说是理法方面的高峰之作。子评论命的根本原理在该书中得到了完整、充分的阐述,而且作者在列举大量实例引证的过程中,将各种不同的取用神方法渗透展示,体现了灵活、辨证论命这一子平 的重要思想。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
贞观政要十卷四十篇,是唐太宗君臣探寻致治之道的一部重要言论集,包括为君之道、政体、任贤、纳谏、文教、务农、刑法、征战、安边以及太子诸王教戒、处理政务的态度和做法,直至如何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深受唐、宋以来有作为的帝王的重视。
我国历史书籍起源虽早,但正式成为史学,还是从《史记》开始的。因为《史记》具备了史书内容的各种体例,给后人准备了许多条件。后世许多历史书籍,很少能出其范围,大半是模仿它,不过有些是 具体而微 ,有些是 得其一体 而已。本书作者在写第三章时,特别就《史记》一书总的精神方面和处理问题、组织材料方面,举出其各种特点,促使读者注意,以便了解其他史籍时,有线索可寻。然后归纳到第十一章,说明刘知几、章学诚对各种旧史得失利弊的看法,这差不多成了古代史籍的小结。所以第三章和第十一章,是全书的重点。此外又补写了有关实录、学术史、史辨、史论、史考等方面重要书籍的简介共五章,于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重要部分,也约略地举列在这里了。
《中国当代民间史料集刊3:物资局整风鸣放材料》是一套记录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资料丛书,由本中心组织编辑。这套丛书收录的是流散于社会的各种民间文献,包括日记、笔记、记录、信函、小报、表格、账册、课本等等。与已经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史资料不同,这套丛书以反映社会底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关系、个人境遇等为内容,为读者提供记录底层历史变迁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