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汉书——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精)新版
    •   ( 10779 条评论 )
    • (汉)班固 撰 /2007-08-01/ 中华书局
    • 《汉书》这部史学巨著,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班固作《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所不同的是《史记》有世家,《汉书》没有;《史记》记载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 书 ,《汉书》改称 志 。《史记》贯通古今,不以朝代为限,所以叫通史。《汉书》纪传所记的都是西汉一代的史实,所以叫断代史。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 正史 都沿袭《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 自尔讫今,无改斯道 了。可见,其史学地位之重要。此外,《汉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写社会各阶层人物都以 实录 精神,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

    • ¥43.9 ¥60 折扣:7.3折
    • 史通(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   ( 1955 条评论 )
    • 白云 译 /2019-12-01/ 中华书局
    • 中国史籍范围之广、种类之多、内容之富、材料之详、史料价值之高,都是世界上罕见的。从《尚书》、《春秋》出现算起,有近三千年史书编纂的历史,而且绵延不断,历代王朝,无不有史。然而,关于史学自身的自觉的理论反思和系统总结,却直到唐代才真正出现。唐代刘知畿所撰《史通》是我国*部史学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部史学史,对初唐以前史学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总结和批评,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次白云注译《史通》,采用浦起龙《史通通释》求放心斋刻本为底本,此本刻于乾隆十七年(1752),浦起龙将明清各种版本疏而汇之,博采众长,予以互正,对《史通》订讹补遗。

    • ¥59.2 ¥82 折扣:7.2折
    • 剑桥中国史(精装全11册 )
    •   ( 21399 条评论 )
    • (英)崔瑞德、(美)费正清 主编,杨品泉 等译 /1992-0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剑桥中国史》各卷由知名学者主编,卷内各章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历史研究的角度、领域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两卷都有所论述时期和课题和详尽书目;并有书目介绍,评述各章有关的资料和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已出的《剑桥中国史》的其他中译本有秦汉卷、隋唐卷、辽西夏金元史卷、明代卷、晚清两卷、*史上下两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下两卷,丛书各卷皆由国外知名学者担当主编,卷内各章节亦由研究有素的专家撰写,并注意吸收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

    • ¥789.2 ¥999 折扣:7.9折
    • 杜维善口述历史
    •   ( 1489 条评论 )
    • 杜维善 口述 董存发 撰稿 /2019-07-01/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生长于旧上海豪门、名伶世家,当过一晚上兵,没有 子承父业 ,而终成为台湾软玉勘探地质师、中国和丝绸之路古钱币收藏研究大家。亲睹以其父杜月笙为主的黄金荣、张啸林三位个大亨的成败兴衰,与以蒋氏为核心大家族的明争暗斗,与京剧名家梅兰芳、孟小冬,书画大师张大千,收藏家谭敬、孙家骥、张寿平等的传奇交往。领风骚百年的风云人物,亲口讲述杜家真实故事传奇、父母为人处世精髓、京戏票友和收藏趣事,几十幅首次公开的自藏照片,将彻底颠覆坊间概念,以飨读者。

    • ¥58.5 ¥78 折扣:7.5折
    • 拉奥孔(汉译名著本15)
    •   ( 4223 条评论 )
    • [德]莱辛朱光潜 译 /2016-05-01/ 商务印书馆
    • 《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 拉奥孔 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 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 的古典主义观点。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 摹仿自然 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全部或部分 物体及其属性 ,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全部或部分 事物的运动 ,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和时间艺术的诗是可以突破各

    • ¥30 ¥40 折扣:7.5折
    •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7版 修订版)(下)
    •   ( 23609 条评论 )
    • 斯塔夫里阿诺斯 /2006-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下册。

    • ¥42.7 ¥54 折扣:7.9折
    •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上卷
    •   ( 3605 条评论 )
    • (美)牟复礼 (英)崔瑞德 编,张书生等 译 /2007-01-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剑桥中国史》第7卷的中译本。由国外研究明代历史的专家执笔,吸取了中国、日本和西方的研究成果,也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主要论述明代的政治史,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剑桥中国史》的第8卷则对明代的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社会和经济史、思想史、思想和宗教史进行详细的论述。 20多年前*初规划《剑桥中国史》时,当然计划从中国历史*早的时期开始。但是,出版这套丛书是在多年以前提出的,在此期间,由于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并从70年代早期以来不断增强势头的大量考古发现,我们关于中国史前史和公元前一千年间的大部分年代的知识都已发生变化。这种源源不断的新资料一再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历史的看法,而且还没有对这种新证据和传统书面记载得出任何普遍认可的综合。尽管一再试图筹划并出版概括叙述我们对

    • ¥61.6 ¥88 折扣:7折
    • 《三国志》讲义
    •   ( 2760 条评论 )
    • 戴燕 /2017-01-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稿以曹操父子、卞皇后及甄氏、何晏、华佗、诸葛亮、陆逊等人与乌丸、倭等民族国家的十篇传记为中心,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三国的历史。与传统历史、史学史或通俗小说的讲法有别,这里主要是依据对《三国志》文本的具体解读,并借助政治史、女性史、文学史、思想史、医学史、民族史、东亚史等相应的视角,来复原陈寿笔下三国史绚烂恢弘的画面。过去人们在相关研究中始终关心政治、军事,而本书的特点是在对军事、政治的关注之外,更加重视文化、性别、民族等议题。

    • ¥29.3 ¥39 折扣:7.5折
    • 剑桥中国秦汉史: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   ( 4050 条评论 )
    • (英)崔瑞德 鲁惟一 编 /2007-03-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这部《剑桥中国秦汉史》,原为费正清、崔瑞德共任全书主编的《剑桥中国史》的第1卷,于1986年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史》不是按卷次先后印行的,在这卷之前,第10、11和3卷业已先后问世,并且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翻译出来,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国隋唐史》为题出版了。现在历史所的朋友们又译成《剑桥中国秦汉史》,要我在书端写几句话,我既感欣幸,又颇为惶恐。我在秦汉史方面学力有限,本没有着笔的资格,但承鲁惟一先生盛意,在本卷出书后即行寄赠,得以成为国内*早读者之一。细绎全卷,曾将一些感想写作书评,发表在《史学情报》上,其中即呼吁赶快把这卷书翻译出来。现在经过历史所各位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写一篇小序确实是我的义务。 《剑桥中国史》规模宏大,集中了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许多

    • ¥67.2 ¥96 折扣:7折
    • 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
    •   ( 3008 条评论 )
    • (英)崔瑞德 (美)牟复礼 编 /2006-1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自1966年费正清(1907-1991)和本人开始为《剑桥中国史》拟订计划以来,已经过了30年。前面的总编辑序是在20年前写的,不久,*批的几卷在1978年和1979年问世。随着本卷的出版,现在有11卷印成。 我们在本卷提到的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史学家,不论是他还是她,是华人还是西方人,不管他用何种文字写作,都是这一新的国际化体系的一部分,这个体系是由信息技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建立起来的。在许多方式方法方面,在我们发现的至关重要的课题方面,在我们对过去事件社会背景的总的观念方面,从过去寻求教训方面,我们仍持不同意见。但我们都了解,不管我们对待过去的态度变化有多快,也不管我们对过去的解释会发生多大变化,过去是我们自我的一个永恒部分。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各种灾难源自一种被误导和徒劳的信念,即人可以完全被塑造一新,可以断

    • ¥81.2 ¥116 折扣:7折
    • 资治通鉴(繁体竖排·全20册)新版
    •   ( 1688 条评论 )
    • 司马光 编著,胡三省 音注 /2018-07-01/ 中华书局
    • 《资治通鉴(繁体竖排版)(套装全20册)》为我国*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备受历代统治者及文人学士兵青睐,视之为之书。

    • ¥635.5 ¥880 折扣:7.2折
    • 汉书窥管(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   ( 693 条评论 )
    • 杨树达 /2015-12-01/ 商务印书馆
    • 《汉书窥管》是 汉圣 杨树达先生的代表著作,是《汉书》研究公认的集大成著作,代表了清代考据学直至民国时期现代学术兴起对《汉书》研究的Z高水平。本书体例依照《汉书》篇目,以《汉书》疑难章句为纲,先录儒先成说,再作按语,作者以炉火纯青的文字音韵训诂文法校勘修辞学养加以辨正。全书涵盖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个学术分支,是古代汉语专业的书。

    • ¥96 ¥128 折扣:7.5折
    • 梁漱溟日记
    •   ( 996 条评论 )
    • 梁漱溟 /2019-0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梁漱溟日记》是有 后的儒家 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 ¥111 ¥148 折扣:7.5折
    • 金史(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全8册)
    •   ( 3290 条评论 )
    • 脱脱等 撰 /2020-03-07/ 中华书局
    • 《金史》为元朝脱脱等修纂的官修纪传体金代史,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全书135卷,另附《国语解》一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百余年的历史。 中华书局點校本《金史》,*初由傅乐焕先生承担,但到1966年傅先生去世时,仅做出少部分工作。其后大部分点校工作在1971年后由张政烺先生完成,崔文印先生负责编辑整理,于1975年出版。点校本采用百衲本为底本,与北监本、殿本参校,择善而从,又参考有关史料进行校勘,吸取了前人的考订成果,成为当代《金史》的一个通行本,面世后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此次修订仍以百衲本为底本,通校元刻本、清武英殿本,參校明南監本、北监本、清江苏书局本,以及明《永乐大典》残本的相关部分。参考吸收施国祁《金史详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道光殿本的考证、张元济《金史

    • ¥390 ¥540 折扣:7.2折
    • 史记观止
    •   ( 1848 条评论 )
    • 张大可 丁德科 编著 /2016-07-01/ 商务印书馆
    • 《史记观止》将《史记》各篇按照内容分为:帝王风范、辅佐功过、英雄气概、卓越举措、角逐经典、私情国故六个主题。每个主题收录收入史记篇目十至二十余篇。每篇由标题、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几个部分组成,篇幅短小、行文流畅、雅俗共赏,便于读者零碎时间鉴赏,使其更加深入人心。本书从帝王开始,直到普通民众,简约、立体掠影上古社会三千年历史各色人等,百态人生,可谓《史记》观止。

    • ¥51 ¥68 折扣:7.5折
    • 学衡派年谱长编(全二册)(古典与人文)
    •   ( 25 条评论 )
    • 沈卫威 /2024-11-01/ 商务印书馆
    • 学衡派起源于梅光迪、胡适等人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学术争论,后发展成以《学衡》为核心的人文主义阵营。本书是一部详细记录1902 1949年学衡派及其成员学术活动与思想历程的编年体著作,辑录了学衡派成员参与创办或主持的重要报刊目录,展现了学衡派的学术影响。作者广泛搜集档案文献、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力求还原历史现场。本书不仅为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变迁提供了宝贵视角,也通过展示学衡派成员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与当时主流文化思潮的对立,力图揭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文化运动的全貌。 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回眸古人的世界,与 古代 建立对话关系,作为 现代 的他者参照,此即我们所理解的古典研究的精神实质。人文研究要注入新的生命,不能指望通过重振旧人文传统来完成,而是要更广泛地运用

    • ¥169.5 ¥226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