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关心一带一路,就读丝绸之路)
    •   ( 215732 条评论 )
    • (英)彼得·弗兰科潘 著;读客文化 出品 /2016-08-17/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世界;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难民与恐怖主义ISIS,依然是欧洲与美国挥之不去的梦魇。 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耀眼的舞台。它不仅主

    • ¥64 ¥128 折扣:5折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博雅撷英|王笛作品集
    •   ( 6289 条评论 )
    • 王笛 /2021-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bsp nbsp《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以1900年至1950年成都的茶馆为研究对象,力图以此为窗口,探求20世纪上半叶成都人的生活实态。作者采用微观历史的研究方法,从茶馆的休闲、社交、娱乐、经营、群体、组织、秩序等多个角度,切入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使读者得以真切感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成都城市历史的脉动。作者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 ¥69.1 ¥108 折扣:6.4折
    • 北京传
    •   ( 4354 条评论 )
    • 邱华栋 著 ,新经典 出品 /2020-12-01/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都是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传奇般的扩写。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了人类的建筑杰作。 《北京传》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这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这是一个作家个人的城市观察,又是一座伟大城市的个人记忆。一砖一瓦,一个个的词汇,构成了北京这部大书,一座古老而又宏伟的城市跃然纸上。

    • ¥51 ¥68 折扣:7.5折
    • 上海繁华:经济伦理与近代城市(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   ( 512 条评论 )
    • [美]叶文心(Wen-hsin Yeh ) /2023-06-0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上海的繁华辉煌,一开始是个 海上奇观 。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在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不仅由一个长江下游的县城,一跃而成东亚数一数二的国际性通商巨埠,更以 洋 、 商 与 女性 共同挑战与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秩序。西风中的资本主义,在上海长出最能代表中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面貌,中国的现代性不能不谈上海。 本书回顾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社会文化史,透过细细考察上海的金融、出版和现代百货业,作者生动描绘了中国第一批城市中产阶层。在国家角色尚弱的20世纪初期,这个新富阶层在从商与消费被视为爱国志业的观念下,不仅取得在儒家社会的正当性,从而改变了上海,更成为近代中国政治与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 新的往往也是旧的,作者认为,上海如今再度回到中国现代性的核心位置,却有不少力气花在挖掘过去的历史记忆

    • ¥63.6 ¥79 折扣:8.1折
    • 黄河与中华文明 文津图书奖推荐作品
    •   ( 7798 条评论 )
    • 葛剑雄 著 /2020-10-10/ 中华书局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那么,为什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呢?她和中华民族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孕育出辉煌的文明,她的独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呢?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葛剑雄先生撰写《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即讨论、阐述了这些问题。葛剑雄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是历史地理领域的一流专家,他师承谭其骧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河流文化领域。本书开首之 引言 部分,即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从理论角度为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论证。以下八章,首先梳理黄河地理全貌,随后从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认识、黄河为何浑浊而容易泛滥、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如何治理黄河等各方面娓娓道来

    • ¥51.5 ¥65 折扣:7.9折
    • 黄河变迁史
    •   ( 2371 条评论 )
    • 岑仲勉 著; /2022-03-01/ 重庆出版社
    • 《黄河变迁史》是一部探究黄河三千年变迁史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岑仲勉先生做学问应该对世事有所补益的经世致用思想。 岑仲勉先生由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问题切入,上溯到《尚书 禹贡》《史记 河渠书》《水经注》,尝试认清上古黄河的真相。在广泛搜集历朝史志中关于黄河的史料、并参考私家著述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梳理和辨析,基本弄清了历史上关于黄河的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如黄河 重源说 的缘起、经过以及如何被打破,《禹贡》是什么时代写成的,殷商频繁迁都与黄河有什么关系,东周黄河未徙以前的故道,由汉至清两千多年间各朝如何将治理和利用黄河结合起来,元代以前黄河河道变迁,明清为何多河患,等等。岑仲勉先生在书中还对历代治河主张言论、治河技术的发展等治河经验进行评判总结,为治理黄河提供了宝贵意见。本书一经面世即在

    • ¥64 ¥128 折扣:5折
    • 湖南出版五先生
    •   ( 117 条评论 )
    • 张子云 /2024-01-06/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出版界 群星闪耀时 ,今天回望,依然光华灼灼,熠熠生辉。 本书采写者对锺叔河、朱正、唐俊荣、唐浩明、蔡皋这五位湖南老出版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五位先生的经历虽不尽一致,却都以士人格局、勇者肝胆、书生本色、工匠品格和大家风范,为中国出版贡献了一大批力作和精品。他们还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助推甚至引领了学术思想发展和社会文化潮流。不论身处何种境遇,他们常怀赤子之心,心忧家国天下。 记录他们的故事,是怀念,是致敬,也是著史;阅读他们的故事,是对话,是传承,也是开新。

    • ¥63.2 ¥79 折扣:8折
    • 台湾通史(上下册)(中华现代学术名著1)
    •   ( 1753 条评论 )
    • 连横 /2010-12-01/ 商务印书馆
    • 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一批台湾爱国文化人士为保存民族传统和文化、宣扬民族精神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著名史学家连横所著的《台湾通史》便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之一。《台湾通史》也是连横一生重要的著作,它自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分上、中、下3册在台湾初版以来,先后在台湾和大陆至少印行过十几种版本。其中抗战胜利后,商务印书馆首次在大陆印行该书。《台湾通史》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很高的社会价值,是一部闪烁着爱国主义光辉的史著,同时也极富学术价值,其中其记载的一些其他史书上不易见到的史料,至今仍为人们所喜欢引用。

    • ¥64 ¥128 折扣:5折
    • 家住六朝烟水间
    •   ( 897 条评论 )
    • 薛冰 /2022-07-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南京作家薛冰集四十年南京史、志、地理、文化研究与写作的经验,将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名胜古迹化作篇篇优美的史话,娓娓道来一座沧桑古城的前世今生。全书以时间为经,两千年的城市发展进程和约五百年的建都史,从东吴肈建到辛亥定都,经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以空间为纬,从秦淮文化到钟山文化再到清凉山文化,细致梳理南京的人脉、文脉、史脉、地脉,构建南京的城市灵魂。《家住六朝烟水间》出版二十年来长销不断,已成经典。新版不仅增加了南京在新世纪的新篇章 文学之都 ,还加入了已故德国摄影家赫达 莫理逊与南京摄影家冯方宇的南京图共计300余张,文字与图片形成迷人的交织,全方位多时空呈现南京的历史文化气质。

    • ¥64 ¥128 折扣:5折
    •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记忆)
    •   ( 4 条评论 )
    • 王笛 /2024-04-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是历史学家王笛对晚清和民国初年成都历史和成都人日常生活的生动讲述。作者以流畅的笔调,描绘了大众文化的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城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折过程。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坐茶馆、逛庙会、庆祝节日等各种活动,茶客、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剃头匠、乞丐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现 代化和社会变迁对他们的影响。 此次增订,新写了前言,调整了结构,充实了内容,设计了藏书票,并对插图进行了精选。全书插图共43幅,新增的16幅主要是人物 情景图,呈现了彼时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生动画面。 这本书是对那座已经不复存在的古城的纪念。

    • ¥62.4 ¥79 折扣:7.9折
    • 当代学术:刺桐城 滨海中国的地方与世界
    •   ( 3632 条评论 )
    • 王铭铭 /2018-04-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以滨海城市泉州为对象,考察了其从公元三世纪北方汉人南下入闽的初期阶段,到1949年之间一部漫长的区域史和城市发展史,实为一部内容丰瞻的 泉州传 。作者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综合了地方文史研究、施坚雅的经济空间理论及克拉克的区域网络史分析,对泉州城的兴起、成熟、兴盛和衰落,做了线索性的宏观铺陈,并重点分析了泉州在宋元时代文化多元主义影响下的迅速发展和商贸繁盛,以及明清以来在本土主义意识形态及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双重压力下出现的权力、经济与文化的转型。 作者意在通过自下而上地叙述一个地方的历史转型,一方面揭示域外与本土交错关系下泉州的 古今之变 ,说明其演变过程是在家庭、地方社会、国家与更大空间范围中的世界之间互动的历史产物;另一方面借助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辩证,对主流的进化史观、民

    • ¥57.4 ¥82 折扣:7折
    •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   ( 1508 条评论 )
    • 【美】罗威廉 著 /2016-09-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 1889)》以坚实的资料和严密的论证,对中国城市与资本主义发展进行了研究,再现了汉口这座典型的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史;同时作者证明了马克斯?韦伯所谓 中国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城市共同体 的论断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大误解。作者两部研究中国城市汉口的著作,是海内外史学界研究中国新城市史和社会史的代表作,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可说是不朽的作品。

    • ¥52.3 ¥76 折扣:6.9折
    • 成都传(阿来、谭继和、王笛联袂推荐)
    •   ( 431 条评论 )
    • 蒋蓝 /2022-10-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蒋蓝笔下的《成都传》呈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西南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 成 (古蜀干栏式建筑是中国干栏式建筑的发祥地)与 都 (两江汇聚的低地)的分野,到 成 与 都 的汇聚为城市的演变;重要历史人物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是《成都传》的复线构成,比如杜宇与凤凰山、开明氏与茶叶入川、司马错和张仪与成都城的雏形、李冰与天府富庶格局的形成、文翁兴教的人才格局 成为贯穿《成都传》的两大经纬之线;成都自古以来的水路、陆路的交通史,成为了成都包容吸纳的两条血脉;成都经历十几次的移民,形成了人种、文化、风俗、园林、饮食、建筑、街区、植物的落地与繁荣,充分彰显出成都近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变的底蕴。这一世界城市史上非常罕见的现象,充分显示了成都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 ¥99 ¥198 折扣:5折
    • 枯荣两甲子——重庆近120年城市空间变迁纪事 郭欢欢
    •   ( 53 条评论 )
    • 郭欢欢 著 /2023-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枯荣两甲子 重庆近120年城市空间变迁纪事》以重庆市为例,参考相关地图、笔记日记、报纸新闻、回忆录、公文等资料,研究了重庆1891年到2011年120年间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动态变迁。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研究大致分为两个 甲子 。第一个甲子,重庆在屈辱中开埠,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府西迁、重庆大轰炸、国府还都等重大事件;第二个甲子,重庆经历了解放、城市接管、三线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事件。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第1-2章简要介绍城市空间变迁分段和历史追溯;第3-5章介绍第一个甲子的城市空间变迁;第6-9章介绍第二个甲子的城市空间变迁。比较两个甲子发现,重庆城市变迁就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第一个 甲子 ,有过高潮,最终走向民生凋敝;第二个 甲子 ,有过低谷,正在走向民族复兴。同时,两

    • ¥57 ¥89 折扣:6.4折
    • 南京城市史:全面讲述南京25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
    •   ( 801 条评论 )
    • 薛冰 后浪 /2022-02-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南京城市史》首次全面、系统、完整、清晰地阐述了南京 2500 年建城史和近 500 年的建都史。全书分上、下两编 : 上编主要回溯古代南京城市成长、变迁历程,从新石器时代的北阴阳营遗址、湖熟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棠邑、濑渚邑、越城、金陵邑、冶城,到六朝时期的石头城、建业、建康,从南唐的金陵城到明都南京,再到清代的现代南京城,从解读文献和实地踏勘入手,在广阔的时空范畴中,探寻失落的环节,拼合碎裂的画面,梳理旧识,补充记忆,辨疑解难,阐明新见,勾勒出一轴较为完整、清晰的南京城市成长史图卷。 下编关注的是现代规划出现之后的一百余年中,从民国的首都计划建设到 21 世纪 山、水、城、林 一体的和谐城市建设,人们面对历史造就的文化名城,如何进行再度建设的问题。由对史实的探寻升华到史实的提炼,梳理出现代南京城

    • ¥69 ¥138 折扣:5折
    • 乌古斯史(突厥学研究丛书)
    •   ( 39 条评论 )
    • 陈浩 /2023-12-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属于 突厥学研究丛书 第三种,由上、下两编构成。 上编是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的汉译和注释。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有关乌古斯可汗传说的版本,具有重要的语言学、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耿世民先生曾于 1980 年出版过汉译本,使用的是当时推行的拉丁化新维吾尔文。他在2006 年出版的《古代维吾尔文献教程》中收入了回鹘文《乌古斯可汗传》,改用了拉丁文转写,但没有提供新的译文。 我们的译本遵循国际突厥学界的惯例,先将回鹘文换写成拉丁文,再根据中古突厥语的规则进行转写,然后是对文本的语文学分析,最后一步是译成汉语。为了便于读者检校,编制了词汇表。 本书的下编是波斯语《史集 乌古斯史》的汉译。这部分不是直接从波斯语译成汉语的,而是从德国卡尔 雅恩的德译本转译成汉语的。拉施特《史集》

    • ¥57.4 ¥68 折扣:8.4折
    • 大写西域 (上下)
    •   ( 3888 条评论 )
    • 高洪雷 著 /2016-01-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汤因比说: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希望生活在中国古代的西域。因为,那是一个文化汇聚的福地。 余秋雨说:西域,这是一个伟大的地名。它实现了各大文明一个不约而同的渴望,那就是彼此间展开非战争交往。 西域,是自汉代以来对于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狭义的西域专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区;广义的西域则是古人对于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中国西部、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统称。《史记》提到的西域国家有15个,分布在广义的西域内。汉初,是西域文明史生机勃发、群星璀璨的童年。《汉书》收入的西域国家共54个,大多分布在狭义的西域内,东接玉门关,西到葱岭,南达昆仑山,北有天山。而据作者介绍,经他仔细查阅与反复甄别,在西汉西域都护府统辖范围内的绿洲城邦国家共有48个 该书吸收西域学、历史学、古代

    • ¥59.2 ¥86 折扣:6.9折
    • 鸣沙·猛将还乡:洞庭东山的新江南史
    •   ( 1874 条评论 )
    • 赵世瑜 /2022-0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江南史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在农业开发、市镇兴起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发展等诸多领域有了丰富的认识。而对这一过程的另一面,即水上人上岸成为定居人群的过程,特别是对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能动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及其内在逻辑,尚有待深入挖掘。本书以太湖东山的刘猛将信仰为切入点,试图对东太湖地区水上人上岸的过程及其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加以梳理,为江南地区农业聚落的形成、商业与市镇的繁荣和宗族建构等问题寻找一条新的解释路径。本书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认识江南社会呈现出已知面貌的 所以然 ,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社会不同区域发展道路的共性。

    • ¥93.2 ¥118 折扣:7.9折
    • 鸣沙丛书·陆游的乡村世界
    •   ( 2582 条评论 )
    • 包伟民 /2020-09-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生仕少闲多,长期生活在家乡浙东乡村。在陆游存世的海量诗作中,有六七成是与其家乡生活有关的。集中解读陆游的诗篇,借其目光观察浙东地区的乡村社会生活,展示其心目中的 乡村世界 ,虽然吉光片羽,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剖析陆游 乡村世界 这一个案,可以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陆游的乡村生活是浙东乡村一个中上水平乡居寓公的生活范本;以陆游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了多重复杂的角色;由陆游所感知与描述的既丰富多彩又民生艰难的乡村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想象 宋代农村 提供了几个可以依凭的支点。

    • ¥62.4 ¥79 折扣:7.9折
    • 地方故事与国家历史
    •   ( 648 条评论 )
    • 陈春声 /2021-06-0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本书讲述了数百年间华南一条大江流经地域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及其社会组织变迁的若干故事,并试图以此表达对我们这个国家整体历史某些侧面及其相关机制的理解。窃以为,一位好的历史学家,在以专业的笔调描述、讨论其研究对象时,其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应该若隐若现地怀有一点当代的关怀。这也是一项与个人的情感可以交融在一起的研究,学术传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赋予这样的工作以独特的魅力。 陈春声

    • ¥72 ¥88 折扣:8.2折
    • 鸣沙丛书·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
    •   ( 2563 条评论 )
    • 王笛 著 /2020-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鸣沙丛书 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社会史实证研究的方法转向》由作者不同时期的11篇文章构成。作为一个整体,展示了作者学术研究方法的转变。这些文章涉及不同的主题,写作于不同的时期,在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体现了作者方法上的自觉,可以说是作者三十年来学术探索的一个总结。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的学术轨迹,从数据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开始,到对下层民众和日常生活的深描,*后致力于历史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反映了作者从社会科学方法,到人文学方法的回归,以及所采取的新文化史、微观史和人类学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

    • ¥62.4 ¥79 折扣:7.9折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书籍 彼得弗兰科潘理清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通史 正版人类文明界历史文化史
    •   ( 840 条评论 )
    • (英)彼得·弗兰科潘(Peter Frankopan) 著;邵旭东,孙芳 译 /2016-11-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融汇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历史;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翻开这部彼得·弗兰科潘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精)》,您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

    • ¥64 ¥128 折扣:5折
    • 巴黎传:法兰西的缩影(方尖碑)
    •   ( 1247 条评论 )
    • 科林·琼斯 著,董小川 译 /2021-11-01/ 译林出版社
    • 从罗马时代的 卢特提亚 到21世纪的 大巴黎 ,作为首都城市,巴黎的历史与法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在漫长的中世纪里,巴黎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兴亡盛衰;在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中,巴黎始终在漩涡中心左右着法国前进的方向;在浪漫传奇的世纪之交,巴黎也作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是一部巴黎通史,既包罗万象又妙趣横生。城市的建设,民众的斗争,文化的衍生 科林 琼斯以生动、诙谐的笔法,呈现了巴黎千余年的历史进程,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城市生活图景。

    • ¥85.3 ¥128 折扣:6.7折
    • 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第十五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一带一路推荐读物)
    •   ( 2960 条评论 )
    • 张国刚 著 /2019-03-1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丝绸之路 内涵广阔,源远流长,更因近年来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从专家的视野,以通俗的笔墨,为读者提供一部丝绸之路的轻松阅读文本。高屋建瓴,又触及前沿;提供新知,又启发思想,为现实关怀提供历史的思考。17万字,百数十幅图版,是一本切近当下社会热点的文化普及读物。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在与异域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作者深入上古、汉 唐、宋 明、晚明 清中叶各个阶段的中西交往,讲述 一带一路 的历史演进。对丝绸之路的经济商贸、政治军事以及文化交流功能,进行了交光互影的综合分析。在勾勒纷繁而有趣的历史人物、事件、器物和艺术生活的同时,深入剖析文明的

    • ¥55.3 ¥72 折扣:7.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