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何以中国》2024百班千人暑期书目初中学生8年级名师推荐全新正版现货速发
    •   ( 19486 条评论 )
    • 许宏 /2016-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中国 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 中国 ?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 中国 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 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 ,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 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 是对*早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后辐辏到二里头遗址 中国*早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个王朝 夏王朝的诞生。

    • ¥39.9 ¥42 折扣:9.5折
    • 学术前沿·知识考古学 福柯作品(修订译本)
    •   ( 6930 条评论 )
    • 〔法〕米歇尔·福柯 著,董树宝 译 /2021-09-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不要问我是谁,也别要求我一成不变:这是一种身份的伦理;它决定着我们的身份证件。但愿它让我们在写作时获得自由。 福柯 《知识考古学》犹如思想的空中楼阁,以非连续性、断裂、差异的考古学反对连续性、起源、总体化的观念史,通过对话语形成与陈述进行分析,呈现作为主体的 人 和知识在话语实践中被建构的过程,深入剖析 人之死 的主题,终建构一种基于 话语实践 知识 科学 的考古学。 此次推出的是全新中译本。

    • ¥49.4 ¥52 折扣:9.5折
    • 【2024中国好书】满世界寻找敦煌 荣新江 寻找敦煌宝藏,寻找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书局 史学理论 历史研究 文物考古历史类
    •   ( 417 条评论 )
    • 荣新江 /2024-05-01/ 中华书局
    •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万件敦煌文物文献被英、法、俄、日等国一些“考察”“探险”者骗取、掠夺,致使流散海外,约五万件分藏于十多个国家的四五十个机构及一些私人藏家手中。作者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其中记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寻找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少独到的心得与感悟。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不错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 ¥46.4 ¥98 折扣:4.7折
    •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与解读
    •   ( 8700 条评论 )
    • 许宏 /2016-05-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考古发现的遗迹,尤其是作为大型遗迹的都城遗址,相对于遗物来说,不是那么直观和易于观察,但它正是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果有人说,从二里头国家(夏或商王朝)诞生到汉代的绝大部分都城是没有外城的,甚至说这一千多年是不设防的时代,您相信吗?本书许宏是继《何以中国》之后,从另一个角度对早期中国的解读,同时也是考古学者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历史、体现考古学家在古史构建中发挥作用的又一力作。如何观察古代都城在先秦时期的时代变迁,如果理解 大都无城 现象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文化内涵,我们跟随考古学家,从本书中寻找答案。

    • ¥45.6 ¥48 折扣:9.5折
    • 万年中国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东方出版中心
    •   ( 64 条评论 )
    • 冯时 等 /2023-08-01/ 东方出版中心
    • 本书由文汇讲堂组稿,首席记者李念主编。基于年底和明年初的四场系列讲座整理编撰而成。延请来自考古界一线的12位遗址发掘主持专家和文明研究学者,注重跨学科交叉、注重以物史说话,届时,冯时、陈胜前、李新伟、吕厚远、蒋乐平、张居中、刘斌、韩建业、贾笑冰、高江涛、孙周勇、赵海涛等将带领观众身临其境,无限接近距今80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四千年上古历史,从中探寻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和来源,并保留对尚未定论谜团的科学好奇和探索。

    • ¥32.1 ¥68 折扣:4.7折
    • 博物馆藏书画的装裱与修复
    •   ( 154 条评论 )
    • 宁波博物院 编,段廉廉 编著 /2022-11-01/ 宁波出版社
    • 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也是博物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本书从装裱室的基础配置、装裱工具和材料、装裱款式、书画文物常见病害、馆藏书画的一般修复路线,以及书画的保管与保存等方面入手,配以相应图片,详细讲述书画装裱与修复的基本知识。本书所介绍内容为宁波博物院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人员在大量实践上的经验总结,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为同行借鉴,对于普通读者亦可起到科普作用。

    • ¥42.1 ¥49 折扣:8.6折
    • 科技考古学
    •   ( 1009 条评论 )
    • 陈铁梅 /2008-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科技考古学》以考古遗存的勘探、人类及其文化起源和进化年表的建立、冶金考古、陶瓷考古、古环境复原以及农业和畜牧业的起源等考古学内容为脉络体系,论述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古学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论述体系有助于考古人员的把握。而对科技内容则着重于规范、通俗地介绍其基本原理,以利于文科读者的理解,并通过综述、比较和前后引证,使分散在各章节中相互关联的科技内容尽量地整体化。写作特点在于辨证分析各种科技测量技术的优点和缺点、成果前景和局限性,着重介绍学界正在探讨的热点课题和有争议的观点,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 ¥35.3 ¥48 折扣:7.4折
    • 西周基层地域组织研究
    •   ( 12 条评论 )
    • 林森 著 /2024-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本书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兼顾历史文献和出土文字等多方面的资料,对于此前学界认为的晚商至西周时期普遍的生则聚族而居、死则聚族而葬的观点提出了反证。认为在以血缘宗族为主流的社会形态之外,至少在殷墟就已经存在地域性的居民组织。到西周时期,地域性居民组织进一步发展,有 里 和 师 两种实现形式,其功能都是控制人民,保证兵役、徭役等赋役的供给。对西周时期基层地域组织的相关认识和结论可以供考古工作者、先秦史学者参考和借鉴。尤其是对于商周时期墓地的研究,除了继续关注墓地所葬人群的血缘关系之外,还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地缘因素。 本书还尝试探究中国古代基层地域组织形成的原因:在地域性基层居民组织出现之前,统治权力的实现通常都是依靠天然的血缘纽带,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出身确定家族

    • ¥47.5 ¥58 折扣:8.2折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新石器时代考古(1.3)
    •   ( 972 条评论 )
    • 张江凯魏峻 著 /2004-06-01/ 文物出版社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综述了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36.1 ¥38 折扣:9.5折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两周考古(1.3)
    •   ( 649 条评论 )
    • 赵丛苍郭妍利 著 /2004-10-01/ 文物出版社
    •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简要介绍了两周(西周和东周时期)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简史,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展望。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1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36.1 ¥38 折扣:9.5折
    • 美术、神话与祭祀(张光直作品系列)
    •   ( 1503 条评论 )
    • 张光直 /2022-07-2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一向主张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要跨出传统的专业局限,从史学、考古、美术史、古文字、古地理学、思想理论等多方面进行跨学科的整合,而此书正是他本人所做的一次彻底的试验。书中利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神话学的各种材料,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它早期的特征作了精辟的阐述,可以看作是作者一生研究古代中国的综合性成果。近三十年来,先后有英、中、日三种文字的文本在世界各地流传。

    • ¥45.3 ¥59 折扣:7.7折
    • 中国科技考古讲义(复旦科技考古文库)
    •   ( 367 条评论 )
    • 袁靖 /2019-10-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根据2018年8月复旦大学FIST(科技考古)课程录音整理成文,全书共分为十讲,每讲均邀请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中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内容涉及碳十四测年方法在考古上的应用、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植物考古、DNA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冶金考古、手工业考古等十个部分。学者们的讲解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科技考古各个领域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较为重要或*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读者了解解决不同考古学问题所需的科技考古方法,把握科技考古在中国考古研究进程中的发展脉络,促进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助力中国考古学与国际科技考古发展前沿接轨。

    • ¥32.5 ¥45 折扣:7.2折
    • 龙门石窟(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作)/丝路物语书系
    •   ( 269 条评论 )
    • 贺辉|责编:张正原|总主编:李炳武 /2020-12-01/ 西安
    • 一千五百年前,气势如虹的拓跋魏王朝南迁中原,揭开了洛阳城南伊阙 造像的大幕。数百年的光阴里,洛阳城南的伊水.,集结了中古世纪以来中国. 的石刻艺术家,斧凿声声,不 于耳,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龙门 造像艺术。穷尽造化之力的石窟造像,代表了农耕文明时代东方造像艺术的.水准。 、民族、语言、文字的天才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动人心魄……

    • ¥30.2 ¥78 折扣:3.9折
    • 了不起的甲骨文 台海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李右溪 /2025-01-01/ 台海出版社
    • 3000多年前的商朝祖先们,不管做什么事,都习惯在甲骨上刻字,占卜问天。千年之后,祖先远去,但曾被埋藏的甲骨被一缕晨光照亮,于是我们发现了甲骨文,国内目前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什么是风?凤鸟煽动翅膀腾空而起,便有了风。 什么是念?整颗心都向你聚拢,想你时,我心无法思考其他。 什么是族?旗下一支箭,为同一面旗帜战斗的人,方为同族。 寻着甲骨文生动优美的线条,我们恍惚回到了祖先们创造中华文明的现场,看他们如何耕田织衣、占卜祭祀,如何送别亲人,又生养子女,如此生生不息,才有了千年后的我们,以及我们浸润其中的中华文化。 然而,甲骨文也是国内最冷门的专业之一,只有少数院校设置。本书作者李右溪是甲骨文硕士,学校那届学甲骨文的只有她一人,她一度担心甲骨文有成为绝学的风险。于是她写下这本书,希望更多

    • ¥37.8 ¥72 折扣:5.2折
    • 河南博物院(天下之中的文明记忆)/丝路物语书系
    •   ( 192 条评论 )
    • 林晓平//刘芳|责编:吴革|总主编:李炳武... /2019-11-01/ 西安
    • 每一件文物的诞生、发展、嬗变囊括于字里行间,折射出每一段故事蕴含的秩序、信仰、观念。用物质记录我们文明的博大,积淀我们文化的自信……这是一部荟萃民族智慧之作。本书选取河南博物院精品文物四十余件,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本书图片精美,文字通俗易懂,融入现代科技,手机扫码实现边听边看,是一部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面向广大文物爱好者的通俗读物。

    • ¥30.2 ¥78 折扣:3.9折
    • 中国考古学概念的反思
    •   ( 253 条评论 )
    • 焦天龙 著 /2021-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随着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领域的跨国扩展和研究视野的国际化,如何在学科层面推动和创新考古学的概念和技术,是学界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概念和技术的源头在欧美,中国考古学与欧美考古学思路历程的互动,表明中国考古学是世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初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引进,到后来文化概念的推广,以及近兴起的聚落考古、经济考古、景观考古、性别考古以及大众考古,中国考古学在与欧美考古学互动的同时,也在探索本土化的道路。本书试图探索当代中国考古学所使用的这些概念的渊源和发展,并选择性地利用这些概念对中国考古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47.5 ¥50 折扣:9.5折
    • (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暨中古考古论集
    •   ( 10 条评论 )
    • 杨晓春 /2024-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暨中古考古论集》按内容的不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 集中讨论了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制度渊源、南京麒麟铺石兽的墓主、南朝陵墓神道石兽的名称等问题,提出了比较新颖的见解。第二部分 汉唐石刻 讨论了重庆忠县邓家沱石阙、甘肃泾川王母宫石窟、隋《虞弘墓志》等石刻遗存。第三部分 唐代考古 讨论了唐长安城的坊名问题和南唐二陵对唐代陵寝制度的承袭问题。第四部分 中古考古相关文献札记 则是有关《建康实录》和《通典》的几条札记。

    • ¥46.24 ¥68 折扣:6.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