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用一百余幅照片,结合通俗的文字,讲述了昭陵 二骏 的由来、坎坷经历、保存现状、修复缘由、具体修复经过等。*部分介绍了昭陵 二骏 的历史故事以及学术价值。第二部分介绍了修复工作的缘由,以及志愿者的招募工作。第三部分介绍了修复专家赴美前的准备工作。第四部分介绍了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二骏 的保护工作及美方专家已展开的修复工作等。第五部分介绍了此次国际合作修复文物的社会影响。
这是一部普及型著作,向广大读者介绍考古学和考古研究成果。书中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比较系统地概括了世界范围内各国考古工作者,尤其着重介绍了德国考古工作者所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是对英、法、美等国家同类著作的重要补充。 《考古寻踪:穿越人类历史之旅》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图片丰富,概括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猿人几百万年的生理进化和物质文化的漫长发展,经过新石器时代的农耕、畜牧和定居生活,以及青铜器和铁器时代在冶炼加工金属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劳动分工和贫富分化,*终产生社会阶层,出现世界文明古国,一直描述到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近现代历史。作者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发展进程,同时突出了考古学在研究各历史时期的卓越贡献。
安阳发掘从一开始,其目的就是发现古代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不是寻找艺术品的埋葬的珍品。因而安阳的发现史也就是从发现刻有中国古文字的“龙骨”开始。所以李济先生叙述了此发现的获得情部的种种方面,并介绍了参与此事的一睦主要人物。一旦认识到所说的“龙骨”就是者于其上刻写有求于神的卜辞的龟壳或牛肩胛骨,这些珍品就以甲骨闻名了,于是掀起了积极寻找更多的有字甲骨并将其文字译成现代文的热潮。 本书是一本向国外宣扬介绍现代中国考古学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入门指导。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对安阳历次田野发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采用方法的改进乃至整个考古组的历程作了清楚的介绍;对安阳殷墟十五次发掘的收获和研究成果作了概要的回顾和总结。应该说,这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又通俗易懂的、论述和史料兼备的书。
本书是面向大众,介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馆藏的科普性读物。本书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出土 为精彩十件文物为题材作小文10篇,每篇通过文图结合,详论一件器物,整体以文物赏析为主,兼论作者对海昏侯考古研究的一些观点。 文章短小精悍,配图精美清晰,语言简短小精悍,配图精美清晰,语言简练流畅,文字风格贴近大众,内容扎实有趣。不管是对去该博物馆的参观游客,还是对想要了解汉代历史文化的读者是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受众人群广泛。经社内选题论证会讨论,本书预测有社会和经济双效益,建议列选为本社主投书,请领导审核。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去聆听古蜀人生命的呼吸,去感受古蜀文明的辉煌灿烂,去分享考古大发现带来的喜悦与神奇……
四十多年前的定陵发掘,是轰动一时的大事。近年来,相继问世的有关定陵发掘的文章、书籍,多有失实之处,不但歪曲了历史,还误导了读者。鉴于此,定陵发掘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是下定陵地宫探险的人庞中威先生,不顾高龄,不辞千辛万苦,多方收集档案资料(包括许多政府、领导人的文件、书信),结合亲身经历,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所有这些,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实现老人一个善良的愿望:还原历史的真相。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回忆了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朋友、同事,披露了定陵发掘幕后和发掘过程中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
沉睡了千年,带走了史实,一觉醒来,给人惊奇、赞美、迷茫、神奇。脚步是如此的厚重…… 长沙马王堆的三幅地图之谜、原始人不是猎人是“猎物”……此书讲述了世界考古的一些重大发现,带你走进那远离的年代,与久别的逝者对话,倾听他们的生死离别,雄浑壮美,伟大平凡。 悠久的人类历史,演绎了多少恢宏篇章,有壮歌,有悲欢,有伟绩,有平凡,文字记载寥寥可数,众多辉煌悄然逝去,没有史篇,没有碑文,没有经久不息的流传。在沉睡的地下,却依旧着自己的异彩,惊现着无数的神奇。此书讲述了世界考古的一些重大发现,带你走进那远离的年代,与久别的逝者对话,倾听他们的生死离别,雄浑壮美,伟大平凡。
《刘贺证史 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一书以刘贺为坐标原点,时间、人物为经纬线,结合刘贺的身世、经历并根据所出土的文物反观史书记载、彼此印证,与此同时,力图求证一些记载、推测的真伪,原创思维贯穿始终。该书采用仿《史记》《汉书》之纪传体,共分为:天子纪、外戚传、朝臣传、后宫传、文物志等篇章。第六章拾遗篇《莲花安成侯墓之谜》中,举一反三地探讨并揭示了江西境内这两个西汉侯国与西汉长沙王国的关联。 《刘贺证史 海昏出土的西汉记忆》一书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是该社继出版全国本海昏侯主题图书《发现海昏侯》之后隆重推出的一部新作。作者刘胜兰系哲学硕士,高级记者,江西日报社新参考文摘报副总编辑。她于2015年8月开始发表有关海昏侯刘贺的系列文章,她所编写的《刘贺年谱》,先后被用作江西省博物馆 西汉海昏
《历代战争全档案》是近期推出的 全档案 系列丛书的一本。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精心遴选了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若干战例,并配有大量图片,从多个角度呈现战争的全过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读历史、解读战争的渠道。
《洛阳考古集成》是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继《洛阳古玉图谱》、《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出版之后得又一套大型考古资料丛书。本书为丛书之原始社会卷,是洛阳地区近50年(1956-2002)原始社会时期考古发掘资料的汇编,这不仅是洛阳历史考古研究不可缺少的手实物资料,而且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曾在这里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治、军事、法律、经济、宗教制度。这些制度或源出吐蕃本土而杂以汉制,或因袭汉唐典章而混合蕃俗,有的内容还源自天竺、突厥等地,是吐蕃与唐朝等周边国家、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对后来的归义军、西夏及吐蕃各政权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因而也是学术界关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敦煌、新疆出土的汉藏文献和汉藏传世史籍、金石碑铭等史料,对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政治方面的职官、告身、大虫皮、军事、驿传、法律、司法等制度,经济方面的赋税、劳役、仓廪、市券等制度和宗教方面的寺户、僧官等制度进行探讨,补充新材料、提出新问题,阐述笔者的见解和看法。笔者认为,吐蕃在敦煌地区设置的乞利本(khridpon)即节儿论(rtse rje blon)为敦煌军政长官;节
卢兆荫所著的《发现满城汉墓》记录的是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满城汉墓,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具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万余件文物。本书作者负责并亲历这一发掘,再现了西汉帝国灿烂风华。《发现满城汉墓》中所述的满城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真实反映。
胡杨编著的《历代悬案全档案(修订版)》收录了中国历 影响 、 有研究价值和 被广泛关注的历史悬案,内容涉及历史奇案、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等。作者从文献资料、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学术论证、 观点等多种角度,全面详细地探讨悬案的来龙去脉,科学严谨地分析其成因,深入浅出地解读历史,力争给读者提供有关悬案 、 丰富、 全面的信息。并力图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知识性、探索性同民间传说的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汇集关于历史悬疑的各种说法。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大量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众多难解谜题。虽然,古往今来的人们不停地在历史迷雾中研究、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历史悬案至今仍然众说纷纭、难以开解。历史的车轮在时代更迭中不停前进,世人向来热衷于从艰涩滞重的印痕中探索历史的本真面孔,这就使得原本就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中国历史更加迷离动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在众多历史悬案中探索,您将在前人众说纷纭的观点中拨开历史的迷雾,探究历史的真相。翻开本书,几千年历史的隐秘画卷将在您的面前徐徐展开。古今秘闻、阴谋权术、宫廷悬案、悲欢离合 将为广大读者鲜活地上演。 《历代悬案全档案》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有研究价值和被广泛关注的历史悬案,内容涉及历史奇案、帝王身世、战争悬案、宫廷政变等。作者从文献资
翻开这本书之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考古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 是挖坟掘墓找古董?是翻山越岭看岩壁?是跋山涉水访遗址?…… ——不是! 考古学真正的本领在于,如何用少量的信息,分析出大量的结论。 斯坦因是如何从集市上购买的几块木板中发现线索,从而找到传说中的精绝古城的? 如何知道5000年前的古尸生前吃了什么东西、得了什么病,甚至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 如何通过满城汉墓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山靖王刘胜确实又好酒又好色? 真实的反盗墓机关,真的那么神奇又有技术含量吗? 为什么设计简单的“洛阳铲”能够成为考古利器? 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遗址,如何判别它的年代? 本书用“破案式”的考古学思维,带你围观11个震惊世界的考古现场,但本书作者无意于对那些考古遗址仅作知识性的普及,而是致力于与读者探讨如何用考古学
如墓中出土的65件完美的青铜编钟,总重2.5吨多,出土时仍悬挂在木质彩绘的梁架上。编钟件件都能发音,而且同一件钟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互不干扰,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全套编钟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至今仍然能演奏古今中外多种乐曲,被誉为世界古代奇迹。 在曾侯乙墓发掘之时,全国各大电台、电视台、报刊就纷纷报导,一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文物出土后,又先后在随州、武汉、北京、香港、日本、美国等地展出过。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还以曾侯乙编钟为主,结合其他地方出土的一些古钟,录制了一部《古钟之声》,在全国播放。湖北省歌舞团也以这套编钟为主题,创作了《编钟乐舞》,除国内以外,出国演出过的地方更多,可以说,曾侯乙的钟声已经响遍世界! 现在,一些中、小学的历史、音乐和美术等课本,都有曾侯乙编钟的内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