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发现(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记)》是斯坦因根据他第二次中国西部探险考察敦煌部分而写成的通俗纪实作品,也是他在哈佛大学的讲座手稿素材之一。书中有玉门关长城遗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等内容,是我们了解敦煌历史文化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二、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三、人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 编者注 或 校者注 形式说明。 四、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
古格王国作为10 17世纪占据西藏西部的一个地方性王国,在长达700余年的王朝史中曾兴盛一时,它发展生产、抵御外侵、尊崇佛教,是当时西藏西部有影响的地方政权。王国遗留下来的建筑、塑像、壁画、金银器、武器、生产生活用品等文物向我们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17世纪30年代,由于宗教之争与僧俗之争,终引发了王朝的覆灭,古格故城逐渐沦为废墟。《秘境之国:寻找消失的古格文明》以作者多年来专业科学的考古调查为基础,力图向读者呈现出那消失了的秘境之国 古格王朝的本真面貌。
平静的月亮湾突现玉器坑,燕氏家人深夜挖宝。成都街头天机泄露,灿烂珍宝在滚滚红尘中升降沉浮,一扇锈迹斑斑、充满了诱惑与希望的神秘之门即将开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川广汉县发现器物埋葬坑,挖出大量玉石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一角。三星堆遗址真正大规模发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内涵丰富的器物埋葬坑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向人们展示着一个独特的古蜀国文化的遗存。2001年金沙遗址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文化提供了可能。《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天赐王国(修订版)》叙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发掘始末以及近年来与三星堆文化密切相关的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过程。
《长安复原图(共2册)》通过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采用手绘图的方式把大汉和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的俯瞰图作了一个科学而艺术的立体展示,充分呈现出两朝长安城的布局规划、建筑风、大致比例等,在两图的背面对重点大型建筑物进行了绘画写真,并对汉代和唐代文物、民俗、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概况、做了概括性描述和勾勒。 本图是在考古复原图的基础上,依据史料丰富充实后美化而出的历史城市的手绘复原图,在以往地图出版物中为创新品,其包含的历史、地理、考古类知识容量丰富,值得读者欣赏、研究。 本图由刘振东、张全民编写文字,王慧群、西安睿志企划设计工作室绘图。
《长江文明的曙光(增订版)》收录了严文明先生关于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和文明起源的文章,从长江流域系列考古发现出发,把稻作农业发生、发展之过程与长江流域文明起源相联系,并从世界文明的高度探讨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长江文明的曙光》于2004年出版之后,历经15年,相关考古发现有新进展,对长江文明的认识有了变化,严先生据此进行增改,出版增订本。
《夏文化十二讲》系对河南大学夏文化暑期研讨班的十二个极有代表性的有关夏文化探索的讲座的整理,既有较为宏观的夏文化研究概况的叙述,亦有对夏文化学术史的梳理或理论方法的阐释,还有对具体遗址、文化类型等问题的分析,关于海外学者对夏文化的认识也尽量涉及,全面包含了有关夏文化探索的点(代表遗址、文化类型)、线(区域、发展流程)、面(研究概况)的所有问题。全书采用讲座的形式娓娓道来,可读性强,对于从事夏商考古的学生和老师来说,有很好的参考性,对对考古及历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成都历史悠久,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周代已为古蜀政治中心。后经李冰大兴水利,千里平原尽为沃野,遂获天府之称。西汉文翁兴学,人文蔚起,成都又成为巴蜀文化之重心。该书记事上起公元前311年,终于1949年,对成都两千多年来之发展与变化作了较为系统之考证与论述。同时,成都城坊的布局又十分独特而出彩:那大城套小城、居中又三分,形制如龟行、街坊似棋局,且二江环抱的格局,在中国古代城市体系中是*的。该书从1959年开始编写,1960年完成初稿,定稿在1984年,出版已是1987年。2006年曾修订再版,此次系再次修订出版。
本書爲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藏甲骨拓本集,為宋鎮豪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藏甲骨墨拓珍本叢編(第二輯)》之一。全書收錄甲骨拓片182片,作者對其重新整理,做出新的釋文,梳理了所收材料的甲骨材質、分期、著錄、綴合及現藏地等信息,並且指出其中出現了新字 和新辭例 取牧 、 取? 等。 本書所收甲骨拓本爲早期拓本,拓制时间早,较好地保存了当时甲骨的原貌,对于甲骨流传、缀合、文字释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殷商乃至先秦社会和历史的研究提供*手的资料。
本书是黄强关于古代服饰与时尚方面的著作。全书分为26篇文章,主要为古代各种服装与装饰的介绍,如汉代的官服、深衣,宋代的女裙、内衣,元代的姑姑冠,明代的官服、飞鱼服,清代黄马褂等,以及新娘嫁衣、厨师帽、时尚发髻等。此外还有古代婚姻媒妁、拔步床、征婚、元宵节约会、云锦等与服饰时尚相关的内容。内容丰富精彩,叙述平实流畅,深入浅出,佐以图片资料,更是引人入胜。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为2018年考古新视野丛书入选稿件。书稿使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的方法对北宋洛阳城进行研究,对考古勘探、发掘以及历史文献材料进行整理、对校,在现代实测地形图上予以标识,对城门位置、街道尺度、里坊变化、漕河水系等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梳理唐宋洛阳城宫城、皇城和东城的位置、范围及四至,根据文献确定了唐宋时期宫城大内重要参考系 南北方向的五条主要轴线和由东西方向横街或墙体构成的四重分隔,即外朝、常朝、寝宫和后苑;将城市住宅、官署、公共设施等在城图上予以标识,以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城市生活情况。
《一城阅千年:汉魏洛阳故城与汉魏王朝(增订本)》是在《千年阅一城 汉魏洛阳故城与汉魏王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一书基础上增订而成。在吸收了有关汉魏洛阳故城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章节,对汉魏洛阳故城的研究和保护现状作了全面科学系统的总结,着重对汉魏洛阳故城在汉魏王朝中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一城阅千年:汉魏洛阳故城与汉魏王朝(增订本)》共九章,图文并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记述了有关汉魏洛阳故城的历史沿革、现存的重要遗址、新的考古发现、汉魏帝王陵墓的调查成果、汉魏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生活居住过或祖籍在此并有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同时也记述了那个历史时期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历史典
秦始皇的陵墓有怎样的传奇故事?曹操墓里怎会囤积大量兵器?马王堆千年不腐的美丽女尸究竟是谁?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次精彩的探险之旅! 《考古发现之旅》丛书以科学的视角审视人类的文明进程,以发现的态度去追寻事实的真相,带给读者一次科学揭密、科学解谜的旅程。推开考古、生物、建筑、医学、地理等各个领域的层层迷雾,此套丛书以悬念丛生的故事性笔法,展示抽丝剥茧式的发现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视角揭示大千世界的种种谜团。
如同世界上许多重大考古发现都肇始于野外修路造房、挖坑筑坝一样,曾侯乙墓的面世,正是源于当地驻军的一次偶然性施工:一个神秘国家的王侯将相们延续长达二十几个世纪的埋葬之所与无数宝藏就此揭开。 曾侯乙墓是20世纪人类历*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内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不乏青铜编钟这样的国宝级珍贵文物,令人瞩目,举世轰动。《旷世绝响》以纪实手法和文学形式,首次详尽描写了曾侯乙墓发现、勘察、发掘的全过程,对古代的丧葬制度、盗洞的形成年代、盗墓贼进洞后的奇特遭遇、历史上的曾国与楚国的关系,以及曾国灭亡的大体时间和历史事件,做了尽可能的追寻探索。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所著的《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对中国历史、考古两大学科的前沿状况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学科建设情况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具体来说,中国历史包括先秦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宋辽金元史、明史、清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思想史、中国历史地理、古代中外关系史、文化史、社会史诸多学科;考古包括考古学、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边疆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古文字诸多学科。
海岱地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几个主要的文化区系之一。本书以作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动物考古实验室十余年来鉴定整理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遗存研究为基础,同时搜集海岱地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有关动物遗存的资料,探讨本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先民对家养动物的驯化和饲养情况,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等;并将其置于聚落考古研究视野中,尝试探讨不同文化、不同区域、不同等级聚落先民动物资源利用方式的关系。建立了区域动物考古研究的综合范式,以其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特点。
本书是黄强关于古代服饰与时尚方面的著作。全书分为26篇文章,主要为古代各种服装与装饰的介绍,如汉代的官服、深衣,宋代的女裙、内衣,元代的姑姑冠,明代的官服、飞鱼服,清代黄马褂等,以及新娘嫁衣、厨师帽、时尚发髻等。此外还有古代婚姻媒妁、拔步床、征婚、元宵节约会、云锦等与服饰时尚相关的内容。内容丰富精彩,叙述平实流畅,深入浅出,佐以图片资料, 是引人入胜。
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滋养。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遗存分布广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价值珍贵。本书从一脉相承、包罗万象的文化遗产中,采撷代表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的簇簇花团,谱就保存记忆、关照当下、启迪未来的悠悠长歌。
1999年,山西太原发现一座古墓,墓的主人叫虞弘,是旅居中土的外国人。墓中出土的汉白玉石椁,既有浮雕,又有绘画,精美绝伦,各种人物、建筑、器物、动物和植物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充满着西域风情 宴饮乐舞、火坛祭祀、骑射搏斗 虞弘墓的发现,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它让我们*次知道世界上曾有一个叫 鱼国 的神秘王国,首次以实物确认了萨宝和祆教(拜火教)圣火的关系,再一次证明了古代社会之丰富多彩,远远超出我们贫乏、狭隘的想象。 确实,它的发现,为我们揭开过去的迷雾,填补了历史空白,然而,于我们来说,它更大的魅力却是带来的一连串新的疑问 外国人为什么要移居中国? 祆教的圣火是否曾在中国燃烧? 异域的宗教神话如何在中国流传? 东西方文化怎样交融? 《解读虞弘墓 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收录于 山西与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