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氲纫话俣嗳耍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 十件古物中的丝路文明史 》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穿越了沙漠、草原、高山和江河湖海,数不尽的物质和文化在其中诞生,形成了璀璨的丝路文明。作者从中拣选了十件古物,将它们的故事娓娓道来,不仅展现了物质的工艺和形制、主题与纹饰,也讲述了人与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是谁创造了物质?谁带着它们跨越山河?谁将它们视为珍宝、奉为圣物?它们被谁遗弃,又被谁从层层黄土中发掘出来 物质与其背后的人和社会相互影响,不同的文化彼此碰撞、交融,经济、制度、技术和思想在传播中不断发展和演变,这一切都融汇成了一部生动有形的丝路文明史。 《 劫掠丝绸之路 》 本书讲述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瑞典的斯文 赫定、英国的奥里尔 斯坦因、德国的阿尔伯特 冯 勒柯克、法国的保罗 伯希和、美国的
《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收录了近年发表的以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苏家垄等遗存为代表的曾国重要考古发现之主要收获,以及围绕这些发现组织的专家笔谈、学术研讨会综述等,同时收录历次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这些成果概述了各次发现的主要资料,报道了基于曾国考古资料之上的曾国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对推进曾国考古、曾国历史文化研究、周代封国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收录了500余幅麦积山石窟的高清大图,辅以洞窟信息介绍,并梳理了历代麦积山石窟艺术的风格和特色。整理过程得到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亦参考了大量相关著作、论文等资料。为增加互动性,书中部分洞窟还附上了二维码,扫码可 体验实景洞窟展示,以便读者沉浸式、多角度了解麦积山石窟造像之美。 全书分为“石窟造像”“库藏造像”“壁画”三个部分,即打开麦积山石窟的三把“钥匙”。 “石窟造像”部分,收录了麦积山石窟几乎所有可抵达的造像;“库藏造像”部分,展示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近百件珍贵文物中的精华;“壁画”部分呈现了麦积山价值非凡的壁画,同样信息量满满。
《闽南民俗过台湾:文物述说两岸风情》作为《闽台民俗》基本陈列的补充和延伸。闽台民俗包含的内容甚广,举凡生、老、病、死的一切生命礼仪,生活过程的衣食住行、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闽台传统戏曲、工艺、俗谚俚语、歌谣酒令等等,皆是发掘与研究的对象。在林林总总的民俗文化事项中,厦门市博物馆民俗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筛选,确定了六个专题,分别为:“唐山过台湾”、“衣食住行”、“冠婚寿祭”、“古味节庆、“乡土神灵”、“走海经商”。这些内容都是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是能反映闽台民俗延续性的。编写者不单就民俗说民俗,而是以厦门市博物馆《闽台民俗》基本陈列及馆藏民俗文物为基础,从文物看民俗,这是一种创新,值得肯定。
你也许听说过西周的“金文月相”,但你没听说过本书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月相”。 你也许看到过各种版本的“西周金文历谱”,但你没看到过本书首次复原的“晚商金文历谱”。 你也许知道商周时代存在“十三月”置闰法,但你不知道当时还存在本书所要考证的“十四月”置闰法。 你也许想到过武王伐纣的“甲子日”可用天象推算,但你没想到过商汤伐桀的“乙卯日”在本书中同样可被推算。 显然,在商周历法和商周年代学的研究领域中,本书能够同时作出如此多的关键性突破的确是令人惊异的。但是,相信详读了陆星原编著的《卜辞月相与商代王年》人最终都会发现,上述这些全新之论同时也都是立足于甲骨文、金文、先秦简牍和先秦文献的求实之论,都是拥有天文学验证的有据之论,都是总结前人智慧和多学科成果的全面之论,它们都
本书收有《春秋》三传研究论文15篇,主要涉及《左传》的校勘与疑难词语考释,中古以前文献征引三传研究,以及与三传有关的古书流变研究等几组文章,这些论文原刊于《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汉语史学报》《语言科学》《中国经学》等重要学术期刊报纸,对于《春秋》三传文本以及古书流传研究皆具参考价值。
《国科大文丛:科技考古进展》简要介绍了陶瓷、冶金、玉器、建材、生物、农业、有机残留物和盐业共八个领域的科技考古进展,较为系统地展示了王昌燧教授及其团队28年来在科技考古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不乏原创性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定能使读者耳目一新;而一些司空见惯的“常识”受到挑战,并被证明是谬误时,读者亦可体味到科技考古的乐趣和魅力所在。 对于考古学、科技考古学、科学技术史、博物馆学以及文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国科大文丛:科技考古进展》似可作为专业教材;而对于文物爱好者和收藏家而言,它应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