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人在动物身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感;这些带有特殊寓意的动物意象融入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保留了下来,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古老悠久的中华文明的精彩瞬间。 在《此间鸟兽:文物里的中华文明》一书中,一共呈现了16种鸟兽,借助历史文献的解读,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物中动物意象背后的故事。这些文物跨越了神巫时代和礼制社会,历经了太平盛世与乱世更迭,见证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透过每一件文物上的动物意象,我们得以窥探不同时代古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 本书中所呈现的300余件文物,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有一些或许是你第一次看到,还有一些虽然名声在外,但却隐藏着你从未留意的精彩细节。透过这些文物上的
从1921年发现仰韶村遗址开始,中国考古走过了百年历程。 为此,《荒野上的大师》的作者前后历十年,广阅资料,潜入档案,广泛阅读各种回忆录、论文和专著,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国营造学社的演变为主线,重温了以陈寅恪、丁文江、李济、赵元任、傅斯年、贾兰坡、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如何披荆斩棘,于荒野上踏出新路,以科学方法探索和重建中国古史,从而使无数遗址得以重见天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历史轨迹也因此逐渐清晰、分明,进而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知的历程。 《荒野上的大师》还细致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深入发掘学人的精神、思想与人生,勾勒学人的群像,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回望一代大师走过的路。旧日的足音或已远去,他们留在文化史上的
苏秉琦作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之一,其主要学术贡献集中在三本书之中。除了《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和《华人 中国人 龙的传人》之外,《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是他生前*后一部专著,是他在探索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和中华传统起源过程中的回顾和心得,也是集一生学术研究之大成的书,还是一本写给对考古学感兴趣的知识大众的通俗读物。书中包含了苏秉琦先生一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如中国六大文化区系类型理论, 古文化古城古国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三部曲 和 发展模式三类型 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理论;以及90年代初提出世界性的中国考古学。对于今天的考古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性意义。
《*早的中国》讲述了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故事,带我们回到距今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原腹地,一览当时东亚*早的广域王权国家的样貌。她有着300万平方米的面积,成为当时*的中心性城市,她有*早的 紫禁城 、*早的中轴线布局、*早的青铜礼器群、*早的官营青铜器和绿松石器作坊等。她让我们看到在史书记载的 夏商之际 ,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她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 满天星斗 中*亮眼的那颗星,不仅采同时代其他文化之长处,还将自己的文明强势推广,体现了距今国家文明和天下观念,堪称 *早的中国 。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更高的起点和提供更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最新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考古中国》丛书是作家岳南等历时三十年写成的讲述中国11个重大考古与发现的探秘纪实系列作品集。作者通过实地采访当事人、参阅考古报告、查阅大量史料等,以生动的文笔真实再现了包括明定陵、秦始皇陵兵马俑、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长沙马王堆汉墓、山东银雀山兵书竹简、夏商周断代工程、广州南越王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随州曾侯乙墓、清东陵、法门寺地宫在内的11个项目的发起、发掘和研究过程。 通过中国一百年来的田野考古发掘,用出土的遗迹、遗物来推断和验证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的来龙去脉,是这套书的最大特色。每一个考古遗址或陵寝陵墓的发掘过程中,都发生过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传奇故事。通过阅读本套书,读者宛如进入真实的考古现场,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兵马俑是大秦帝国实力与气度的象征,兵马俑的背后是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在时代中生活过的证明,他们似秦帝国的一个个细胞,成为大秦帝国最鲜活的注解。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和秦咸阳城遗址发掘领队许卫红,30年来始终坚持不懈地 寻亲迹 、研究秦史,在本书中,她为我们呈现了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诸多细微的发现,它们合力再现了秦代社会的鲜活图景:沿着秦俑家族开枝散叶的脉络,能看到秦人怎样的创新和传承、现实与期望? 物勒工名 制度日臻完善,用 接骨膏 修修补补的兵马俑,代表着秦人的务实还是监管部门的妥协?秦代本土怎样发达的漆器工艺技术支撑着匠人们制造出如此鲜活的彩色兵马俑?修建秦陵的究竟是哪三种人,他们的后勤保障是如何做到的? 而跟随作者探索秦朝鲜活过往的步伐,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文物遗址背后秦朝的实
一书直击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尖端考古学不再遥不可及。 zhu名考古学家王巍,用大师级笔法再现隐于地层中的五千年古老文明,亲自讲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的重大发现: 浙江余杭良渚,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 山西襄汾陶寺,地层记忆中的尧舜时代; 陕西神木石峁,早期国家形态的城市; 河南偃师二里头,城邦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 二十余个塑造地方文化根基的区域性中心遗址。 400余位知名考古学家,20多年的田野探寻,珍贵的di一手考古资料,庞大豪华的科研阵容,从地层中见证中华文明的兴起、勃发与繁盛。
十二生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经典体现。这十二种生肖动物中,除了龙是虚构的,其余均在考古遗址中有所发现。 本书从动物考古学家的视角,分析各大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及各种反映动物形象的青铜器、陶器、画像砖石、绘画,再结合相关的文字记载,还原生肖动物的起源、驯化,以及它们在华夏民族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仔细讲述了华夏民族与动物自新石器时代起,同行至今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
从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14个别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讲述考古背后的故事,讲述国宝文物发现的历程,通过考古刻文物的结合,揭秘悬而未决的历史谜题。勾勒出五千年中华文明从雏形到全盛时期的历史脉络,记录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与魂,多方面阐释生活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如何凭借智慧创造出多元而丰富的中华文明。数百幅精美的文物图片和考古现场图片,让读者更亲近文明现场,感受中国的魅力,感受五千年不断裂的文明奇迹。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在位近50年,却有20多年不上朝,导致祖宗200多年的基业,一步步滑向深渊,这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万历为何荒怠朝政?他在位期间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这种种问题的答案,随着1956年明定陵的石门洞开,平添了许多文物的明证。 本书是一部全景展现明定陵发掘过程的纪实文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人员打开定陵地下玄宫的曲折经过、墓中棺椁和尸骨情况、随葬文物的各种细节。同时还穿插讲述了万历皇帝在位期间,他与朝野上下、后宫诸妃之间的诸多纷争。随着历史故事与考古发掘场景的切换,我们得以见证大明王朝的跌宕历史和新中国考古的艰难探索。
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金箔 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那么,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哪一阶段?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兴起和消失经过是怎样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这些问题,在本书都能一一得到答案。 本书生动呈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始于20世纪初直至现今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文物保护和归属展开的博弈,以及对出土文物分析、修复、展览的细节。阅读本书,您将进入一场充满地域特色和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
根据学界普遍认可的关于 酋邦 古国 王国 帝国 人类文明进程划分原则和中国上古史发展实际情况,作者将公元前4000年至前1046年即 中国 孕育、诞生和初步发展这段特殊时期,分别定义为分为前中国时代、元中国时代和早中国时代三个阶段。 本书叙述的早中国时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046年之间。从考古学上讲,这段时间正是史前中国由古国时代跨入王国时代的早中期。从传统的中国古史体系讲,这段时间是晚夏至商末时期。 作者主要运用考古学成果和众多专家学者对甲骨文、金文释读所取得的成就,对照文献记载,修正了文献中一些不实之词和模棱两可的说法,厘定了晚夏和商代早中晚三期都邑城址的具体所在,系统地还原、展现了早中国时代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为什么被华夏正统视为文化落后的 戎狄蛮夷 都自认是 三皇五帝 的后裔?为什么几千年以来, 戎狄蛮夷 要不断逐鹿中原?本书通过考古学系统梳理发现,中原地区之所以能成为先人心目中的 天下之中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距今9000~5300年的裴李岗、仰韶文化时期,中原先民不断向外扩张、迁徙,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上层交流,促成了祭祖祀天等观念的认同,才有了边缘族群在此后不断逐鹿中原又不断向外扩张景观的出现。中原族群在经过6000年的摩擦、冲突和融合,至西周时期,通过周公实施 封建 制度,从混沌的自在阶段过渡到主动的自为阶段,民族意识被唤醒, 华夏 诸夏 中国 等概念得以确立,华夏民族正式形成。其实质在于超越了前朝仅局限于部族范围的政治视角,而抟铸了一个具有 天下 意识的文化共
早已刻入中国人的基因的 上下五千年 到底是什么样的?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不仅充分证明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 ,还呈现了另一种与典籍里的中国相似而不同的华夏。得益于考古学的襄助,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华文明景观,得到了史无前例的丰富,更加精彩、蔚为大观,甚至改变了世界对中华文明的基本看法。 本书由 中读 同名热销精品音频课程改编。从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早的 中国 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 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 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以亲历
《追寻三星堆》以三星堆遗址为出发点和核心,对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诸遗址进行了踏访和追寻,由此带领我们走进三星堆和它的时代。分上下两部分,上篇 美三星堆 以三星堆为轴,讲述与它有关的古蜀国神话传说、葛维汉的研究史、宝墩遗址和金沙遗址,重点介绍了2020 2021年新发掘的三至八号坑的考古发现;下篇由三星堆延展至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对盘龙城、汉中、炭河里、新干大洋洲等遗址进行了采访书中汇集了记者的探访采编,对李伯谦、孙华、施劲松等学者的访问,对所涉遗址背景资料的介绍,从记者、学者的不同角度,对三星堆和它的时代进行了全方位的揭示。
亲历中国考古 丛书(全八册)介绍20世纪中国重要的几大考古发现,包括曾侯乙墓、满城汉墓、西汉南越王墓、马王堆汉墓、秦兵马俑、法门寺地宫、敦煌石窟、楼兰和尼雅。 丛书的作者多数亲临考古发掘现场,主持或参与文物的发掘、保护、研究、展览等工作,取得了令学界瞩目和认可的成就。他们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了文明重现天日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以及出土文物对于文明存续和学术研究的重大意义。
本书收录了西域考古学家王炳华先生在六十载新疆考古与研究中创作的十五篇考古手记,记录和叙述了他从开创伊犁河流域考古开始,到发现孔雀河青铜时代墓葬、主持并参与楼兰、尼雅、克里雅、丹丹乌里克、小河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过程中的所见、所思与所感,也呈现了他一生投身考古事业不断求索的时间脉络。 全书二十六万余字,插图照片一百五十多张,全部与王炳华先生曾经踏查、发掘过的考古现场紧密相关,再现了新中国第一代新疆考古人历经的艰辛与奉献精神,也通过详实的叙述给读者带来一个近距离了解考古工作的视角,让我们可以通过孜孜求索的王炳华先生的行脚笔记,获得西域考古研究的沉浸式体验。新疆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由沉寂到为世界关注,在王炳华先生的瀚海行脚历程中得到了圆满的见证。
没有对比,该怎么理解,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为何如此强大,让人感到 超常稳定 。 发现古代,不仅是发现一个失去的世界,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回归,让我们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李零(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是一个考古资源大国,古代文化发达,地下资源非常丰富,遗迹遗物众多,这一点令很多欧美和日本的考古同行相当羡慕。然而我们现在不能仅仅停留在考古发现上,也应该从考古的资源大国向研究强国转变,这与我们国家的民族复兴相辅相成。 王巍(中埃联合考古项目中方总领队) 本书的大背景是中国考古 走出去 在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的一些大学和文物考古机构陆续走出国门,由周边国家开始,逐渐走到了遥远的埃及和中美洲,到世界各国开展考古工作,渐成燎原之势。 为什么要发掘其他古老文明?如何进行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横扫
《中国金银器》是我国完整展示金银器在工艺美术领域流变的鸿篇巨制,也是一部纸上的人类生活史,囊括了先秦至清的金银器皿与金银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全书依历史朝代和器物功用,于两千页篇幅内,将金银器这一西风东渐之物在华夏之邦的落地、嬗变、融合直至自生光华的过程,以真实可见的图像影写一一作注。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金银器的系统性研究,图文互见,可说是其一贯追求的研究方法与呈现形式,将沉睡于书典中的名目与往昔埋于地下而今重见天日的器物或重建连结,或直观再现,这也是名物研究的要义所在。 全书为精装五卷,中式翻身,内括九十万字,图逾四千幅:卷一呈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二讲解隋唐五代辽;卷三分陈两宋金元;卷四宣明;卷五详清,并附录极具资料价值的图片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著名敦煌学家樊锦诗、赵声良长年身处戈壁,在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合作撰写本书,介绍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解读石窟的塑像与绘画艺术,道出数代敦煌人的坚守与热诚。
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滋养。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和文化遗产大国,遗存分布广泛,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价值珍贵。本书从一脉相承、包罗万象的文化遗产中,采撷代表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的簇簇花团,谱就保存记忆、关照当下、启迪未来的悠悠长歌。本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知识2500题》一书的修订版,收录、更新2019年12月31日以来的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利用新知,并对第一版的题目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考证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