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谣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
曾国是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曾国青铜器则包括有曾侯乙墓等多个重要器物群。曾国青铜器研究旨在通过对曾国青铜器特征的考察,探讨曾国处于周文化和楚文化背景下青铜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个案折射周代方国青铜文化的一般情形。通过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周文化中心区域青铜器、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楚国青铜器对比研究表明,曾国青铜器在器形器类、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特征与特点,显示出曾国青铜器可能为自身独立生产的社会背景。另一方面,曾国青铜器所反映的对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影响、曾国的政治实力与疆域范围,在不同时期也各有变化,这些变化基本吻合于当时大的政治格局。
所谓青铜时代,在中国即指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以青铜冠名,可见青铜器是贯穿三代文化的核心内容。从青铜器的产生到大量制造与使用,再到逐渐消失,构成了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的青铜时代。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不仅是技术史角度的研究,从政治、经济到战争、祭祀,从礼仪、艺术到巫术、饮食……作者试图以各个侧面的探究还原一个立体的时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