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道教碑刻辑录》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6BZJ039)的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稿内容全面系统搜集江西道教庙宇碑刻存在的数量、类型、特点、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并对有价值碑刻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为:1.所涉主要内容以当代江西行政区划为依据,以涉及江西道教为主。2.收录范围包括道教碑记、宫观记、阁楼堂记、墓志铭、地券等。3.少数包含道教内容的民间宗教和砖刻、钟铭、瓷碑等,亦酌情收入。4.少数虽非碑文,但内容重要、史料价值高,作为附录收录,在篇目后加*号。5.碑文时限:上起西汉,下讫清末,少数民国和当代有价值碑文亦酌量收录。
本书以“南宋御书石刻”为主题,择取《南宋太学石经》《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大成之殿》《宋理宗御书<圣贤赞>》《宋高宗御书<千字文>》5组石刻进行整理、研究。其体例由文字介绍、石刻图版与研究论文三部分构成。
本书著录南北朝至1911年前以保护林木为主要内容的碑或摩崖石刻,绪论中介绍传统护林碑刻定义、发展演进过程、基本类型特点、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正文按时间顺序对所获传统护林碑刻700余通进行辑考(附拓片)。
路远研究员在中国古代石刻研究领域中勤奋耕耘,创获颇多。全书有关碑刻研究的论文,上至汉魏,下到明清,不仅对相关的金石文献资料、文物现存状况和历代拓本流传一一进行梳理,而且对前人的观点勇于剖析,从实证出发逐一辨析,得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新见,以还史实的真相。本书研究的碑刻均是碑林收藏的历代碑刻珍品,如《熹平石经》、《集王圣教序碑》、《郎官石柱》、《玄秘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等,许多金石学家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路远研究员运用二重证据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客观研究和当代学术研究的视角,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展现了新一代碑林学人在传承千年碑林、迈步当今学术研究领域的种种努力和情怀。我们相信,随着此书的出版,对于宣传碑林文化、加
中国碑刻文化丰富,蕴含了大量信息。其中寺庙碑刻又是 突出的地方,尤其是关林、白马寺等历史名胜,历代修缮不 ,这些修整、捐助过程被以碑刻形式详细加以记录,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经济生活状况,有很强的史料价值。洛阳卷即汇集了洛阳各地的寺庙碑刻,以拓片、释文形式,全面而详尽,拓片清晰,释文质量较高,有很强的出版价值。本书为洛阳卷二,有碑刻两百余块儿拓片释文对开,核查方便,有助于使用,是推动地方文化研究发展的重要成果,对地域文化研究普及化有 大帮助。小八开印刷,精装,可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以大量新出土石刻文献为新材料的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从士族文学研究的角度,考察南北朝门阀士族到唐代科举家族这一历史转型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学家族,主要是透过以墓志为主的石刻文献探讨这些文学家族传承千年的家风、学风与文风,进而揭示唐代文学生态的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