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献学角度对中国东汉至元代石刻书人身份特点和历史变迁进行了详细考察,对汉魏六朝石刻书人身份及石刻文献的伪托、附会、错讹和阙疑等加以考释甄别,探讨了隋部分石刻书人、石刻断代和五代以前的书学问题,并由石刻书人对北宋御书院的祗候官详加考辨,梳理了辽金元石刻书人及其身份,对元代奎章阁书家与鉴书博士进行了个案研究。《BR》 本书在研究古代社会书写状态和石刻艺术文献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古代石刻史、书法史、美术史、刻工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刻墓志与唐代东亚交流研究》运用中、韩、日学界现存文献、考古史料, 特别是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安、洛阳及其周边地区新发现的唐人墓志右刻为素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墓志石刻所见入唐朝鲜半岛移民涉及问题,杜嗣先、井真成基志及日本国号的出现,新罗、日本使臣争长诸问题。其中对入唐高丽移民墓志的史料价值,百济移民林氏家族入唐过程及在唐生活状况,定居唐朝的新罗侨民金日晨在唐为官经纬,宗藩体制下唐代宾礼的规定和具体实施,以及对西安周边新罗人金仁问遗迹、乾陵61蕃臣石像中的新罗使者、唐罗战争、唐朝与新罗文化交流等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另外,《石刻墓志与唐代东亚交流研究》还对百济移民柏:塞进的墓志、万年营碑阴题名、宦官吴怀实的墓志进行了镇密诠释与论述。
南京城墙砖文中的实名制,不仅针对各级政府的官吏们,还对具体烧制城砖的窑匠、人夫以及基层组织者,也提出了用实名的要求。如该项劳役基层组织中的“总甲、甲首、小甲”,均是以实名见诸砖文。府、州、县的官员、吏员、总甲、甲首、小甲、窑匠、人夫,多的不同责任层面竞达十一级,构成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实名制的管理责任体系。而参役基层组织中的总甲、甲首、小甲则具有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基层管理者,也是直接造砖的人夫。当年文献中并没有记载的这些史实,主要来源于对南京城墙砖文的解读和研究。 南京城墙作为存世*的都城墙,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已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作为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各种专著相继面世。从城墙砖文人手进行研究,提供了一
北京大学的发展杂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社舍各方面人士、新老校友畏期以来的熟心捐助是一种常兄的支持形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是经常得到捐赠的部门之一,大到畿莴平米的图馆馆舍,小到日進不断、难以数计的的经常赠书,涓涓细流,逐渐匯成大河。透过每笔捐赠,我们看到了无数仁人志士願中圆教育事来進步,冀北京大学不断骚展的赤诚之心。 最近,我校校友徐圆衔先生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189种石刻拓片的举勤,又是上述无数公益捐赠中一个新的事例。徐国衔先生虽然年轻,但已是涪南有影响的收藏家。他熟心社舍公益事業,能够从自己的收藏中捐出一些北京大学固害馆未藏却又有着重要资料價值的拓片文献,寅在是一件造福孕林、泽被後人的好事,我校乃至各界蘸者必将徒中赏益。徐圆衔先生曾在北京大学艺术学研究生裸程研修班学习过,他丽
本书收录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内精美石刻藏品40余件,从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等不同角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了这些石刻藏品的独特魅力,采用多角度高清大图,配以通俗易懂、极富趣味性的文物介绍,让大家领悟馆藏石刻珍品的来龙去脉和重要价值,领略汉唐石刻历史、文化、艺术及书法的独特风采。
本书收录南朝陵墓石刻中仍存文字的拓片,主要涉及萧梁王侯墓前的石刻遗存,反映了南朝特有的时代风貌与神韵;同时收录汉代至唐代重要的碑拓,如汉代《校官碑》、三国吴《天 发神谶碑》、南朝《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瘗鹤铭》、唐代《明征君碑》等,反映了石刻文献与书法艺术发展的连续性,彰显出南朝 继汉开唐 的历史地位。南京大学程章灿、 张学锋、童岭三位教授并结合自身研究专长,从古代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切入,对石刻拓片背后的历史故事、政治生态、社会文化土壤等深层因素予以发掘和重现,使读者可 以深入了解六朝历史,感受六朝文化。
《古代石刻通论》是在《石刻学概论》(讲义)的基础上,修改、充实、扩充而成的。 《石刻学概论》(讲义)是八十年代初期,笔者应文化部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邀请,为“石刻研究班”讲课需要而编撰的。讲义之详细提纲于1984年秋在研究班授课时,已印发给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学员参考并征求意见。 此次,我们应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编辑《中国文物考古通论》之约,承担了本书的撰写任务。故此,本书的撰写则是在石刻研究班讲义的基础上充实、改写而成。 此次扩充的主要内容:一、吸收了我们近十多年来在石刻整理研究中的一些新思路和论述,如已出版的《中国的石刻与石窟》、《石刻叙录》、《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101册)、《墓志拓片目录》、《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北京石刻拓片目录》、《北京地区文字石刻》等
许生根著的《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是一部系统研究英国藏黑水城社会文书的学术著作,通过挖掘、分析英国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珍贵史料,从地理环境变迁、边疆开发和经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古时期中国西北边疆的演变历史。
赵超先生是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多年来从事国内石刻研究,成果丰硕,学术地位甚高。本书稿收集了他30年来石刻研究的成果,汇集成书,史料价值、研究价值均甚高,有较高的权威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力和学术功底
许生根著的《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是一部系统研究英国藏黑水城社会文书的学术著作,通过挖掘、分析英国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珍贵史料,从地理环境变迁、边疆开发和经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古时期中国西北边疆的演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