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燕山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乾隆《昆明湖泛舟》)。本图以形象的漫画笔法反映了颐和园盛时的全貌。图后附有圆明园的大事年表及对园内的各景区扼要的文字介绍,还有小知识、旅游提示、旅游拾趣、历史回顾、历史轶闻等文字内容。
《发现武王墩》是一本武王墩墓考古的通俗普及读物。安徽淮南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 、等级 、结构 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是2024“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入选2024年度 十大考古新闻。武王墩墓主人究竟是谁? 青铜大鼎是否会超过铸客大鼎?新发掘出土了哪些器物?这些器物又传递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线索?文物在发掘、提取过程需要注意什么?本书汇聚多位武王墩墓的一线考古专家,通过易懂的文字、120余帧高清彩图,带领读者走进武王墩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从历史、出土文物、文化等多个角度,注解“何为雄楚”,读懂武王墩墓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用一手资料再现遥远而灿烂的楚文化。
随着我国的先民走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也逐渐形成,墓葬制度日趋完备。国家统治者的陵墓有了特定的规制与要求,从陵墓的形状、大小,陵区布局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中国古时历代相承,并逐渐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发展历史。 刘庆柱和李毓芳所著的这本《陵寝史话》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历史,包括陵墓、陵园、礼制建筑、人殉与陪葬、陵前石刻等,在此基础上对历代帝王陵寝,逐一做详细介绍。《陵寝史话》对帮助人们了解古代帝王陵寝,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意义。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遗址》是考古工作者写给大众的介绍我国著名史前文化遗址 良渚遗址的读本。作者综合了多年考古发掘的资料,生动地介绍了良渚遗址的城墙、宫殿、水坝、祭坛、王陵等遗迹,玉器、陶器、漆器、竹木器等遗物,展示出良渚遗址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中兴遗史》六十卷,南宋初赵甡之撰,为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3)间约三十七年史事。本 书在宋末元初亡佚,但宋元文献多见引用,如《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旧闻证误》、《鄂国金佗稡编》、《朱子语类》、《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宋宰辅编年录》、《宋史全文》等。本次整理,将《中兴遗史》现存佚文从各家著述中辑出,加以校勘,以便学者使用,也使学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中兴遗史》。
《等待复活 早期欧洲墓葬概观》对西方独具特色的墓葬文化进行了精彩介绍,通过鲜活的史料分析与透彻的哲学思考,带领读者体会早期基督徒的对生死问题的理解。因此,某时某地的人如何建造坟墓,如何对待死者,也是理解其看待死亡、生命和生活的钥匙。 《等待复活 早期欧洲墓葬概观》由两部学术小品组成,两位在意大利求学的年轻学者从两处基督徒墓葬的历史、构造和相关习俗入手,揭示出基督教精神在墓葬中的根本体现,并反映出基督徒从古代晚期到近代的生活处境与思想观念变迁。读者由此可窥见西方墓葬习俗和信仰传统。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是我国陶瓷艺苑里的奇葩,其内涵之博大、意蕴之美妙、体系之独特、影响之深远,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是介绍钧窑、钧瓷特点的普及性读物,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钧窑与钧瓷的历史,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钧瓷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盛衰状况、烧制特点和艺术风貌,对广大读者、陶瓷工作者、钧瓷爱好者、钧瓷鉴赏家、收藏家都有很大的裨益。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南京的帝王陵墓,亦是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之一。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陵”的美誉。200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夏维中、韩文宁编著的《明孝陵》从墓主生平、陵墓营建、建筑布局、丧葬与护卫、祭祀与谒陵、保护与管理等六个方面对明孝陵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易晴编著的《登封黑山沟宋墓图像研究》通过对中原北方地区北宋砖雕壁画墓成熟形态的墓例——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的图像及其图像构成方式的释读,以图像在墓室空间中所处位置的意义为问题的切入点,考察图像形成的历史脉络,注重观察唐宋丧葬仪式中方位观念的运用以及北宋民间“礼从宜,事从俗”的丧葬观念在墓室图像中的具体显现,从而探求墓室图像的深层结构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研究结论简述如下:河南登封黑山沟北宋砖雕壁画墓中的图像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而闭物于戌”的图像方位设置,依据的是北宋邵雍的先天图式,反映了北宋仁宗朝以后宋易象数学派的复兴对登封地区民俗生活的直接影响。 《登封黑山沟宋墓图像研究》对美术史论、考古、文物保护等专业领域的师生及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从城市、建筑、墓葬等方面,对渤海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重点的对外学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帮助。书中配有彩图8幅、插图28幅。
本书是目前部全面系统地介绍皇帝陵墓的通俗性著作。主要特点:①突出一个“全”字。全书共收帝陵258座,不仅详尽介绍了那些保存完好、当过皇帝的陵墓,还简述了部分追封皇帝和只有文献记载而无遗迹的皇陵。②突出一个“串”字。从传说时代的黄帝陵到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的袁林,记述上无断代。⑨突出一个“实”字。文献记载和实地考查相印证,材料真实可靠。④突出一个“普”字。除对有关帝陵的学术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和研究外,又重点对陵主的死因、陵址的选择和营建、葬制葬俗、陪葬祭祀、盗挖发掘、出土文物等都做了通俗性介绍,生动有趣,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