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 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 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临木扎特河河谷,现有编号236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早、地理位置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3世纪,8-9世纪逐渐停建。1961年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共三卷,每卷发表图版192~300幅,论文2~5篇,并附有图版说明、大事年表和实测图,以及内容总录。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四区卷 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汇集旧时北平庙宇资料的大型系列图书,所收资料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 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本系列图书也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2018年11月,目前为浩繁的内四区卷出版,分上下两册,共收录内四区131座庙宇的调查资料。内四区大致在 大酱坊胡同、丰盛胡同、武定侯胡同以北,西安门皇城以北,经棉花胡同、罗儿胡同达于积水潭以西 的范围内。 北平庙宇调查资料现存共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数据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调查记 是概括地介绍一下大致情况,以期在详细了解或研究之前,先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其中的第二节 释迦塔建筑实录 ,是综合记录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这些东西在实测图或图版上已都有了,这里只是把分散在各图版上的情况和数字,按性质集中起来,或指出各种相似部分的异同之处,使眉目清楚,以备专门研究某些问题时查阅之便。 下篇关于寺塔的研究,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题目,以限于个人水平和条件,只是就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作了初步研究。此外,如彩画、瓦作、小木作、塑像、壁画以及结构的力学分析等等,都限于条件或专业范围,或只提出问题,或未敢涉及。 我在编写之前,大致研究了塔的现状和具体条件后,决定以探讨当时设计方法为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点古代设计
昭化寺位于河北省怀安县安城镇西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后来又废弃。明正统元年至八年(1435年-1443年)重新修建。昭化寺全部建筑均为石条基础,砖木结构,曲槛雕栏,修廊大厦,天王殿、大雄宝殿均为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四面斗拱,玻璃瓦盖顶,玉龙卧脊,兽头出飞檐。殿内金像悬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本书通过对昭化寺内现存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四座正统原建,作了仔细的考察,总结出九条建筑上的风格和特点。
本书是以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为主题的城市考古著作,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以现代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结合考古、文献、地图材料,通过全面细致的考证,编绘出准确的城市复原图,在此基础上,从考古学角度探讨南宋临安城的形制与布局。本书对于南宋临安城相关历史研究,可以从城市考古角度提供必要的空间信息。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这本《宫殿之谜》为“CCTV考古中国”系列图书之一,由CCTV《走近科学》编,将带您去往那神秘的世界。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发达,富商大贾们大兴土木,修建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大型公共建筑,炫耀于市廛乡里。岭南地区建筑十分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灰塑、陶塑、嵌瓷以及彩画等工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风格。清中晚期,岭南地区的学宫、庙宇、祠堂、会馆等重要建筑的屋顶上,流行用陶塑屋脊作为装饰。开展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既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岭南地区建筑的装饰风格,又能够探讨岭南地区建筑风格与地域经济、文化、民系之间的关系,还能为今后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陶塑屋脊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依据。由王海娜*的《清中晚期岭南地区建筑陶塑屋脊研究》图文并茂,以考古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考古学的方法为研究方法所做的古建筑材料的研究。作者又很好地发挥了其史学的基础,做出了既使用
本书为1987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的增订版。原书包括作者利用古遗址材料所从事的建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19篇,本书增加为66篇。 1987年版《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经国家文物局机关报《中国文物报》于2001年发起全国公投推选为“二十世纪*文博考古图书”论著类名,蜚声海内外。因此书早已绝版,读者颇有索书不得的遗憾。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特将此书增订再版。 本书内容包括:原始社会聚落,诸如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浙江河姆渡等遗址,以及夏代二里头宫殿、商代偃师和小屯以及盘龙城宫殿、周代的周原宗庙和殿堂、秦代咸阳宫殿与始皇陵以及绥中海边“碣石门”与“碣石宫”、西汉长安明堂和王莽九庙、洛阳北魏永宁寺塔、隋仁寿宫和洛阳则天门、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与麟德殿和华清宫浴殿以及青龙寺真言密宗殿堂等
《安岳卧佛院考古调查与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安岳卧佛院北岩、南岩、月亮坪三个区域内窟龛造像的崖面情况、窟龛型制、造像内容的详细记录,刻经窟内刻经壁面情况图,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卧佛院刻经目的和工程发展及历代造像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对宋代卧佛院寺院历史及主持僧侣的承续做了有益的探讨。下篇为刻经录文,利用台湾中华电子佛典协会发行的《大正新修大藏经》(2005)与卧佛院刻经拓片对所有刻经内容分窟、分壁进行录文和校对,力求全面展示卧佛院洞窟内唐代刻经情况。
《名人故居博览 北京卷》是按照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史资料协作选题规划中有关《 名人故居博览 征编方案》的要求,在第十届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名人与老房子》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征稿、编选的,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主要选取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在北京留下闪光足迹、记录人生重要 关坎 、产生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和他们的寓所,范围包括政治、军事、科教、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以文化名人居多。收录的故居主要集中在原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旧城区,海淀区方面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燕南园。编排时,先按城区顺序分章,每章内按故居主人的出生先后排列。门牌一般使用现在的号码,已经拆迁的或历史建筑仍保留原来的情况,个别地方门牌号不可考的,标注的是胡同的名字。文中所选用的照片,除特别说明
中国考古学因古史重建而生,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在强调学科独立性的同时,却与历史学渐行渐远。脱离古史重建的 初心 ,也令学术界对考古学的旨趣与方法缺少 了解之同情 。 夏文化探索是中国考古学的 哥德巴赫猜想 ,是考古学能否重建古史的试金石。面对学界的纷争与迷茫,本书强调在历史语境下开展考古学研究,以清晰的概念界定、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将考古材料提升为史料,旗帜鲜明地论证了夏代的信史地位,从而为考古学重建古史确立了一个典型个案。
在故宫博物院八十多年的岁月裹,有一些积极参与博物院初始创办并把自己一生贡献给博物院的人士。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业绩,他们的造诣,使他们也成为人所共仰的[国宝]。单士元先生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 单士元先生一九0七年十二月出生于北京,自幼家贫,矢志于学。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逊帝溥仪出宫,[清室善后委员会]成立,开始清点清官物品,单先生当了一名书记,参与到当时的文物点查工作中。一九二五年十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单先生赓续供职在院,先后在文献馆、图书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单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故宫博物院建设和新中国文博事业中。一九五六年,单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二年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一九八四年任故宫博物院顾问。
战国赵北长城,是内蒙古境内修筑早的长城。关于这道长城的修建,《史记》作了记载,此后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所提及。将赵北长城的遗迹真正作为考古调查的,还是1954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成立以后的事。 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身,在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前辈学者李逸友先生,对赵北长城的调查研究深入。李先生通过调查认为,赵北长城的东端在今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境内,未进入河北省,西端在今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山前,未跨越明安川进入后套平原北侧山系。李先生的这些认识,大方向是正确的。通过本次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对赵北长城的东西端点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东端点终止于兴和县城关镇脑包窑村东1.8千米处,恰好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的省区界,西端点终止于乌
西域的全貌。并非都记载在史书里西域的声音,更不可能长存在记忆里。悠悠岁月,神奇落于尘埃,等待我们去探寻;漫漫苍海,珍宝委于泥沙,等待我们去开掘、《西域探秘》以探寻西域物质和精神的宝藏为主旨,倡导严谨的科学与优美的语言并重齐强以求独具风格,别有洞天。 绮丽而辽阔的绿洲,雄劲挺拔的雪山,混沌浩大的瀚海,时隐时现的王都宫城、香火袅袅的佛殿宝塔,被涓涓溪流和巨川大河串联起来,构成一幅粗犷壮美的边塞历史画卷,留下了西域古代文明的一条永不消逝的风景线。 西域探秘系列,包括;佛寺中为什么会出现“天宫伎乐”?谁是深宫宝库的猎奇者?汉风窘的主人是谁?一只不同寻常的舍利盒,佛寺废弃之谜?《波斯菩萨》奇特密码?早的安琪儿自何方飞来?神奇的地宫影窟之谜……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一一道破。
本书希望通过充分发掘文献资料,系统吸收50年来的考研发掘和研究成果,将文献记载和考古成果紧密结合,相互印证,对这些问题作更为细致深入的探讨,做到言必有据,论必严谨,既有故事情节又不夸张演绎,将一个较为真实的汉长安城展现给广大读者。
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装饰本身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中国建筑装饰》由金夏编著,通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历史、特点、工艺、材料、构件等内容的梳理,系统地向读者展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中国建筑装饰》适合中国文化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