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存,风格独特、技艺精妙,艺术价值、建筑价值、旅游附加值都很高。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山西的古建筑从唐代一直到清代,时序不断,遗存甚多,甚至有些是海内外孤品,具备独一无二的价值。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以山西北部、山西中部、山西东南部和山西南部为地域划分,精选出形制最突出、艺术价值最高、建筑风格最独特的100处国宝级古建筑,从古建爱好者需求的角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将这些古建筑的看点准确、透彻地呈现出来,堪称古建爱好者按图索骥的 工具书 。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 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 余躯,为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 文物保管所编的这本《中国石窟云冈石窟(2)》以高 质量的图片呈现了云冈石窟,适于研究及收藏。
本书基于对伊犁河谷清代“伊犁九城”、牛录城堡、卡伦、营盘等驻防城的考古学调查、测量和勘探,结合中外文献、图片资料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和研究。伊犁驻防城体系的发展历经初建、高潮、完善、战乱、重建五个阶段。各城形制规整、特点鲜明,军事防御设施完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心”布局,互为掎角之势。伊犁河谷清代驻防城是在中央王朝的主导下,由各族兵员百姓共同建起来的,它们有效地稳固了边疆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以此材料和史实为本,作者还就城市考古学、城市形态学、“中心地”、边疆理论、“新清史”等理论范式做了深入反思。
自1983年推出首卷中文本《敦煌莫高窟》一,至1997年中文本《安西榆林窟》,十七卷本《中国石窟》丛书才全部出齐。该丛书为目前国内石窟研究领域的版本。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临木扎特河河谷,现有编号236窟。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早、地理位置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3世纪,8-9世纪逐渐停建。1961年公布为*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共三卷,每卷发表图版192~300幅,论文2~5篇,并附有图版说明、大事年表和实测图,以及内容总录。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调查记 是概括地介绍一下大致情况,以期在详细了解或研究之前,先有一个总的轮廓印象。其中的第二节 释迦塔建筑实录 ,是综合记录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这些东西在实测图或图版上已都有了,这里只是把分散在各图版上的情况和数字,按性质集中起来,或指出各种相似部分的异同之处,使眉目清楚,以备专门研究某些问题时查阅之便。 下篇关于寺塔的研究,是个范围很广泛的题目,以限于个人水平和条件,只是就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作了初步研究。此外,如彩画、瓦作、小木作、塑像、壁画以及结构的力学分析等等,都限于条件或专业范围,或只提出问题,或未敢涉及。 我在编写之前,大致研究了塔的现状和具体条件后,决定以探讨当时设计方法为重点,希望总结出一点古代设计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全集》是展示和研究山西古代寺观彩塑的大型画册型学术专著,涵盖自唐至清山西国家级的彩塑遗存,每册以综述开篇,正文围绕每一处彩塑遗存,结合线图和相关考察数据对每尊塑像的外观细节和神态动势做客观性描述,对弘扬传统文化精华、保护山西古代彩塑具有重要意义。隰县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天王殿、韦驮殿、地藏殿等。2013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收录了临汾小西天和碧岩寺的明代彩塑精品。
【内容简介】 【本书简介】 本丛书由乔云飞、刘畅主编,分 尺度篇 榫卯篇 工具篇 三部分,对应县木塔构造、建造原理分别从大木尺度设计、榫卯构造、加工工具三个角度进行探源性系统解构,是首次基于建造角度对应县木塔做的结构拆解,并形成了科学数据,为保护木塔结构安全、确立木塔保护修缮方案提供了基础数据。丛书采用了采样式X 射线成像数据、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获取,分别对木塔大木原初尺度设计做解读;对榫卯做全面图解;通过加工痕迹揭示木塔建造的工具类型和施运方式。 应县木塔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木结构楼阁式塔,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文化和社会价值。因自然因素和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木塔面临着局部倾斜严重且渐进发展、底部木构件残损严重等诸多威胁木塔安全的重大问题。作为木塔 骨骼 的大木作
《山西古代寺观彩塑全集》由资深美术史论学者、山西大学张明远教授主编,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全集共收录山西境内由唐至清56所古代建筑中保存的数千尊彩塑,以高清大图和线描的形式华美呈现,并由著名美术史学者对其空间布局、数据、服饰、塑造技艺、时代特色等进行详述、考证,是目前卷帙最大、收录山西古代彩塑最多、考证最为赅博的大型学术丛书。
本书是以南宋临安城复原研究为主题的城市考古著作,运用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方法,以现代实测地形图为底图,结合考古、文献、地图材料,通过全面细致的考证,编绘出准确的城市复原图,在此基础上,从考古学角度探讨南宋临安城的形制与布局。本书对于南宋临安城相关历史研究,可以从城市考古角度提供必要的空间信息。
九龙壁 大同卷 代王府 本书为大型摄影图集,是《九龙壁》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丛书共三册。以高清图片(全景图、细节图)辅以简洁文字,详细介绍展示了中国古建遗存瑰宝 三大九龙壁之一的大同九龙壁。书内设计有拉页,完整展示大同九龙壁。书中参照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研究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等多家权威机构所提供的相关建筑史料,绘制建造示意图。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古代建筑智慧、美学素养、技艺技法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宣传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建筑美学,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推动中国文化 走出去 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九龙壁 北京卷 故宫博物院 本书为大型摄影图集,是《九龙壁》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丛书共三册。以高清图片(全景图、细节图)辅以简洁文字,详细介绍展示了中国古建遗存瑰宝 三大九龙壁之一的北京
昭化寺位于河北省怀安县安城镇西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后来又废弃。明正统元年至八年(1435年-1443年)重新修建。昭化寺全部建筑均为石条基础,砖木结构,曲槛雕栏,修廊大厦,天王殿、大雄宝殿均为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四面斗拱,玻璃瓦盖顶,玉龙卧脊,兽头出飞檐。殿内金像悬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本书通过对昭化寺内现存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四座正统原建,作了仔细的考察,总结出九条建筑上的风格和特点。
《传承与展望: 威尼斯宪章 发布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作为记忆过程的文化遗产、关于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点滴思考、真实性标准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现代仪器分析与文物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