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敦煌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会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艺术时空隧道。《敦煌艺术大辞典》正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艺术魅力、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收录敦煌艺术领域词目近3000条,图版1000余幅,分门别类,编为综合,石窟形制与相关遗迹、遗物,各时代艺术 代表窟,彩塑,尊像画 说法图,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 瑞像图,密教图像,传统神话画,供养人像及题记,生产 生活 民俗,古代科技,服饰,音乐 舞蹈,建筑画,山水画 动物画,装饰图案,壁画技法,石窟保护,藏经洞艺术品,书法 印章,版本,地理,历史,历史人物,著作,敦煌学者等28个类别,以全面展示敦煌艺术的研究成果。
隆兴寺肇始于隋开皇六年,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爆出较为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编著的《正定隆兴寺壁画(精)》中精选了隆兴寺摩尼殿内壁画约280幅,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其恢弘的气势和精湛的绘画艺术,是研究中国壁画艺术的重要资料。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展览第九期的展览图录,共收录故宫收藏的由东晋至清的书画作品67幅,其中不乏名作。如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徐渭《行书七律诗轴》等。此次出版,选取了较大容量的图片,展示了诸多画面细节,对于鉴定欣赏有很大助益。书画部为这次展览作了精彩的文字说明,涉及作者小传,画家时代,风格特征,历史分期,画面说明,鉴藏历史和传承等等,为欣赏了解画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适合一般读者以及专业人士阅读。
故宫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古本,也有明清各个画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系统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脉络。 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美轮美奂,展示中华传统的博大精深,我们将分批展出历史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广大观众研究、欣赏。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 类 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有200幅左右的图片,用四色
本书收录了董其昌所题写的晋唐宋元各时期名作题跋达到210余件,虽然也未能收全,但是囊括了存世相关题跋的绝大多数,从样本研究的角度来看,数量可称足够。 书中所录资料,今天仍能看到墨迹的占绝大多数,约有160余件。这些作品原件分散收藏在全球范围内20余家公私机构。 董其昌题跋信息极其丰富,此前还未如此系统而大量的整理出版,因此《自具法眼 董其昌晋唐宋元书画题跋集萃》必将成为研究和学习董其昌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岩画的分布遍及五大洲,以其全球性的广度和历史性的深度,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课题。现在全球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都发现了岩画。在世界范围内,岩画这门艺术包容了人类早期活动的内幕。它在坚如磐石的山岩上描绘了早期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抽象、综合和想象的才能。陈兆复编著的《世界岩画2:欧美大洋洲卷》对欧美大洋洲国家的崖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
浙江省博物馆编的《兰亭的故事(浙江绍兴翰越堂藏兰亭文物选)(精)》为绍兴翰海博物院(即绍兴翰越堂)将所藏兰亭文物连同现代名人兰亭书法、兰亭工艺品,在浙江省博物馆馆专业人员的支持下策划了“兰亭的故事”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湖美术馆展出,展览从民间收藏的角度诠释了兰亭文化现象,且在兰亭文化的缘起地物叙兰亭的故事,对于兰亭文化的研究、传播和推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发掘报告、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图像意义、画像考释等。从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来看,先秦两汉绘画以实用为旨归,出发点和终极点落在政治教化、伦理道德服务的基点,客观上决定了其绘画主导倾向是追求形似,讲究对描摹对象外在特征的逼肖。
《清代花鸟画珍赏》是一本清代花鸟画作品集,书中收录唐志尹《花鸟图》册、朱耷《杨柳浴禽图》轴、杨晋等六家合画《桃柳禽鱼图》轴、高凤翰《四季花卉图》轴、居廉《富贵白头图》轴等等作品。
本书为晋国博物馆编写的有关晋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精品文物的图书,以高清图片配以文字的形式,重点展示了晋国博物馆现有陈列展览和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等文物精品,是系统了解晋国博物馆及其藏品的重要图书。同时,晋国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和玉器多是晋侯及其夫人墓或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的,是有关晋国考古和晋文化研究的 手资料,对了解晋国、有关晋国的考古、晋国早期都城曲村—天马遗址以及晋文化等均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中国美术全集:墓室壁画(套装全2册)》所选作品范围为中国人创作的、反映中国文化的美术品,也收录了少量外国人创作的,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品,如唐代外来金银器、清代传教士郎世宁 的繪畫作品等。
《山西琉璃(精)》由柴泽俊编著,对山西琉璃艺术发展概述历史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琉璃的产生及汉代的绿釉陶、北朝时期的琉璃制品、唐时期的琉璃业、宋、辽、金时期山西琉璃业的发展、元代琉璃业的兴盛、明代——山西琉璃艺术的鼎盛时期、清代山西琉璃艺术等研究,《山西琉璃(精)》还附有彩色图版。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现存佛教雕塑以石窟寺雕塑为代表,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西、云南等地百余处。其中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享誉世界。《中国美术全集:宗教雕塑(套装全2册)》所选作品范围为中国人创作的、反映中国文化的宗教雕塑艺术品,使读者对宗教雕塑的起源、发展、鼎盛和衰落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宏观的了解。
《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套装共10册)》(以下简称《全集》)**次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古发掘清理出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墓葬壁画及地宫壁画等系统整理,并结集出版。《全集》为大16开,铜版纸,每卷15.5个印张,彩色印刷。 《全集》按照地域共分十卷,每卷收录图片210 227幅。集中展示了中国境内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出土壁画状况。 《全集》收录的出土壁画涉及内容丰富多样,所画形象生动传神,既有皇室贵胄、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有天界神话、市井流传的各种故事;有反映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的自然景观,也有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这些画面通过古代画匠之手,穿越了千百年的岁月长河,生动、原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不仅仅是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画面为我们复原了一个接近真实状
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是丝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其肇造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和南石窟寺同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创建。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现存窟龛近300余个。《庆阳北石窟寺内容总录(上下)(精)》(作者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是北石窟寺全面调查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本着客观、科学的原则,在对全部窟龛进行描述记录的同时,辅以窟龛平面、立面图及大量整体和局部照片,并收录1949年后历年的调查记录,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为今后北方石窟造像的断代和相关石窟的保护工作,提供了较为具体的依据。 显示部分信息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 类 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有200幅左右的图片,用四
本书编者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八百余件(组)一级品及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系统集中的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组织专业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对馆藏一级文物分类逐件(组)作出科学而又比较详尽的阐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集资料性、学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全国博物馆文物精品研究与宣传上具有开创意义。本书是其中的唐墓室壁画定卷分册。本书能对学术界的研究提供富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对收藏界的鉴赏提供内涵丰富的有益参考,对陕西走向世界、世界了解陕西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一部真正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图书。
《山西古代彩塑》主要内容:山西是 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其间寺庙道观内分布的历代彩塑,更是造座宝库内耀眼的明珠。从唐宋至明清的山西彩塑精品,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彩塑的发展历程。此书的作者为山西古代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内的著名专家。他们长期潜心收集和研究山西古代彩塑,掌握了大量宝贵的图文资料。此书精选了山西各地唐宋以来近七十座寺观建筑内的彩塑图片二百七十四幅,并配有彩塑源流、建筑现状、塑像分布和艺术鉴赏的专文三十余万字,图文并茂,颇具数据、学术和收藏价值,堪称研究山西古代彩塑的重要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