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对迄今所见古代帛画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在全面综述与客观评介20世纪帛画研究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战国楚帛书画的结构、马王堆西汉帛画天地神话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等问题,对古代帛画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书中配彩图5幅、插图36幅。
《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是作者长年从事美术考古的研究文章的结集,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美术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尤其对原始艺术、汉晋壁画、陶瓷艺术、中国书画样式起源等方面的课题有言之有物的深入研究,并对美术考古学、美术史学、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见解。
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这里,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画也奉上了一串璀璨明珠。从文化交流走向看,借助东方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影响,以及悠久历史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明确的主导性,墓室壁画就体现了这一点。一方面,中原墓葬的艺术形式辐射久远,中国壁画墓的遗存近一半在丝绸之路上;另一方面,墓室壁画在接受佛道影响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重生信仰的独立体系,也因此在汉以下仍然保持了本土图像的独立性。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墓室壁画遗存的发现,但后来都中断了,只有中国墓室壁画自西汉开始一直沿革到清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并且地域分布广泛。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和艺术发展的广泛
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这里,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画也奉上了一串璀璨明珠。从文化交流走向看,借助东方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影响,以及悠久历史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明确的主导性,墓室壁画就体现了这一点。一方面,中原墓葬的艺术形式辐射久远,中国壁画墓的遗存近一半在丝绸之路上;另一方面,墓室壁画在接受佛道影响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重生信仰的独立体系,也因此在汉以下仍然保持了本土图像的独立性。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墓室壁画遗存的发现,但后来都中断了,只有中国墓室壁画自西汉开始一直沿革到清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并且地域分布广泛。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和艺术发展的广泛
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这里,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画也奉上了一串璀璨明珠。从文化交流走向看,借助东方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影响,以及悠久历史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明确的主导性,墓室壁画就体现了这一点。一方面,中原墓葬的艺术形式辐射久远,中国壁画墓的遗存近一半在丝绸之路上;另一方面,墓室壁画在接受佛道影响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重生信仰的独立体系,也因此在汉以下仍然保持了本土图像的独立性。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墓室壁画遗存的发现,但后来都中断了,只有中国墓室壁画自西汉开始一直沿革到清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并且地域分布广泛。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和艺术发展的广泛
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这里,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画也奉上了一串璀璨明珠。从文化交流走向看,借助东方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影响,以及悠久历史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明确的主导性,墓室壁画就体现了这一点。一方面,中原墓葬的艺术形式辐射久远,中国壁画墓的遗存近一半在丝绸之路上;另一方面,墓室壁画在接受佛道影响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重生信仰的独立体系,也因此在汉以下仍然保持了本土图像的独立性。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墓室壁画遗存的发现,但后来都中断了,只有中国墓室壁画自西汉开始一直沿革到清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并且地域分布广泛。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和艺术发展的广泛
《云岗石窟》(作者昝凯)是“三晋揽胜丛书”中的一册,由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云岗石窟》介绍了云冈石窟的地理位置;五华洞奇丽雕刻与佛传故事;释迦牟尼佛的前生足迹;维摩问疾的流行;精巧玲珑的飞天艺术;云冈石窟的佛教人物;云冈石窟的乐器等内容。
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早已成为沿路各方文化交流的通衢大道。在这里,人们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佛教石窟之外,墓室壁画也奉上了一串璀璨明珠。从文化交流走向看,借助东方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影响,以及悠久历史建立起来的高度文明,本土文化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有着明确的主导性,墓室壁画就体现了这一点。一方面,中原墓葬的艺术形式辐射久远,中国壁画墓的遗存近一半在丝绸之路上;另一方面,墓室壁画在接受佛道影响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重生信仰的独立体系,也因此在汉以下仍然保持了本土图像的独立性。从世界艺术发展史看,埃及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墓室壁画遗存的发现,但后来都中断了,只有中国墓室壁画自西汉开始一直沿革到清代,从帝王到平民的各个阶层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并且地域分布广泛。从文明发展的延续性和艺术发展的广泛
提到书画就不得不谈到甲骨起源,本书以甲骨入手,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种类,进而对书画进行了整体的介绍。《古玩图鉴:书画与碑帖篇》共列出7章内容,分别介绍了殷墟甲骨、汉字的起源和种类、书画、书画名家、中国古代油画、古书、碑帖等,除了对书画的源流、种类详细展开外,还对书画的鉴别提出了具体的参考建议,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古玩图鉴 系列丛书一共8册,《家具篇》《铜器篇》《玉器石器篇》《陶瓷篇》《书画与碑帖篇》《玺印古钱篇》《文房清供篇》《杂项篇》,根据民国收藏家赵汝珍《古玩指南》改编。
本论文的题目是《汉代墓室壁画研究》,研究对象是两汉时期的基室壁画。“壁画”一词,广义来说泛指以任何工具和技法绘制于建筑物墙壁面上的画像,狭义来说专指以笔和墨及各色颜料之类绘画于建筑物墙壁面上的画像。中国考古学对“壁画”的研究,主要采其狭义的解释。汉代墓室内的墨笔彩绘画像,与画像石、画像砖、石棺画以及其它器物表面的画像等,各有相当数量的遗存,各有定名,也各自成为独立的研究门类。本论文是对汉代墓室壁画的考古学综合研究。研究方法是对中国各地出土的数十座汉代壁画墓标本进行收集、分类、排列、整理、比较、分析,探讨从西汉到东汉时期,壁画墓及墓室壁画的发展状况,重点研究墓室壁画在汉代丧葬文化中的功能与意义。
基本信息 书名: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 定价:15.00元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2-01 ISBN:9787501058198 字数: 页码: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简介 《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唐龙朔三年(663年)镌立,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欧阳通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劲挺,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这在《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中多有体现。
本书是作者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汉代墓室壁画研究》基础上调整和修改而成的。全书认真检讨了20世纪以来汉墓壁画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运用分期、分区的方法对汉墓壁画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探索,同时对部分图像重新进行了考辨。并在详尽占有原始材料基础上,重点对汉墓壁画形成的思想背景与观念形态、历史渊源、图像及风格传统、艺术成就及历史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本书为国内部全面、系统研究汉墓壁画专著,可供中国美术史、文物考古、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永乐宫是我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它以建筑艺术及壁画艺术而驰名中外。本书是“中国寺观壁画经典丛书”之《永乐宫壁画》,它是唐宋传统的继承者和总结完善者,是元代道教表现真善美的艺术精品,是除敦煌以外我国另一举世公认的艺术瑰宝,素有“东方画廊”之美誉。
《新疆绘画艺术品》所收164幅图版主要出自天山南路的吐鲁番、焉耆、库车、拜城、楼兰与和田等著名古代文化遗址。他们用绘画艺术品这一独特形式对新疆古代文明作了一次形象的展示。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对高昌、焉耆、龟兹、楼兰和于阗的地理概况、前伊斯兰时期的文化及主要文化遗址略作介绍;第二部分概述20世纪末几支主要外国“探险队”在新疆的考察活动,尤其是劫掠新疆文物的行径及其后果。
基本信息 书名: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 定价:16.00元 作者:张玮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01030446 字数: 页码: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
岩画始于史前,是人类造型艺术的滥觞,开创了原始艺术的先河。岩画反映了远古以来的经历和成长,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连续性的历史篇章。 宁夏有着丰富的岩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国岩画发祥地之一,在世界岩画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说起宁夏岩画就不能不提到李祥石。李祥石是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岩画研究中心研究员,自20世纪60年代末个发现贺兰口岩画至今,在岩画的世界里,李祥石留下了一串串真实而执著的足印,从岩画爱好者成为专家,凭着对岩画的挚爱,默默奉献,锲而不舍,在探索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支点。
《宁夏师范学院学人文库:须弥山石窟艺术研究》以须弥山石窟艺术之“源”与“流”——印度佛教艺术范式和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碰撞交融、发展为线索。《宁夏师范学院学人文库:须弥山石窟艺术研究》以须弥山石窟现存窟室为依据,对须弥山石窟艺术在窟室形制、分布以及造像题材等方面展开探讨。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而突出艺术学特点。须弥山石窟保存着珍贵的南北朝至隋、唐等时期的石窟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同时代石窟造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价值。
《丝绸之路流散国宝:新疆古代雕塑》主要内容包括:楼兰古城遗址;楼兰古城遗址中的佛塔;木雕莲花纹饰件;木雕持三叉戟人物坐像等。
曲阜儒家碑刻文献辑录 第4辑 ,,齐鲁书社 【新华正版书籍】 作者 佚名 原价 ¥42.00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18-11-01
相传驾洛国首露王妃许黄玉,出生在古印度阿踰陁国,公元48年乘船到了驾洛国。同船的有20余人,船上还装着很多结婚礼物。他们的到来,不仅给韩国带来了崇拜双鱼的神鱼思想,还给韩国人身上注入了复杂的异邦人的遗传因子…… 本书一面追寻许黄玉出生、成长的地方是不是阿踰陁国,另一面带读者游历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以及漫长的许氏家族移民轨迹。金首露王和许黄玉结婚后生育了许多子女,他们成了现在人口达600多万的韩国*的姓氏——金海金氏和金海许氏以及仁川李氏的祖先。正是这个原因,两千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后裔仍然延续着互相不通婚的传统。 朝鲜时期,只有良班和中人有姓氏。直到近代,为了人口统计的方便,一般平民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姓和名。在此之前很多雇农和下人随主人和地主姓的情况比较普遍,即便是这样,他们同样得
基本信息 书名: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 定价:36.00元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01022748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选的《宋拓集王羲之圣教序碑》共计2400余字,西安博物馆藏。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成文,后镌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直一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为临书楷模。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行书范本之一,此拓本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北宋拓本,原为明内府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