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出土战国秦汉简帛数术文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出土文字资料(如玺印、封泥、金石等)及相关传世文献、民族志、民俗学史料,利用多重证据法及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这一时期简帛数术文献资料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数术信仰如守宫砂验贞术、姅的禁忌与月事布迷信、 字 字形义构建与古代产育禁忌、命名趋向与名字巫术、疠病的诊辨防治与病因认知、秦汉律中的俗禁、浴蚕术、鼠害防除法、 禹步 的源起及流变、鬼神精怪及禳除术等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梳理考辨。或探赜索隐,或考其流变,或发其动因,以期对当时社会民生信仰、后世巫道符咒文化和汉民族民生信仰习俗、民族文化心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做较为深入的考察,探求中国早期数术思想和信仰在我国后世民俗文化发展中的传承性、时代性和变异性
本书为2014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叁)文字编》的修订版。在全面收集已刊布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叁)的图版基础上,由清华大学贾连翔副研究员使用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出土简帛字形图像的提取方法 (国家专利申请号:201210414370.0)进行编辑处理,相较于扫描粘贴的编纂方式,大大改进了字形图片质量。 本文字编按《说文》部首次第排列,凡不见《说文》之字,概附在该部首之后,以星号 * 识别。凡隶定字形与《说文》字头部位稍有差异的字,在《说文》该字上标注方括号[ ]。为提高读者研究和使用的便利性,本文字编表上端附有《说文》部首字头序号,更附有拼音、笔画索引,方便检索。 本次修订,完善了前一版的细节,并根据近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修正了部分字形的隶定,使本书更符合当前读者使用的需求。
在该书稿中,夏含夷先生以其深厚的中西方学术功底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出土文献的学术史做概括以及升华式的点评、总结。内容之广博、点评之精到令人叹为观止,涉及的出土文献有甲骨文、金文以及简帛,几乎囊括了研究汉学有突出贡献的所有西方学者,我们可以获知每一位有突出贡献的学者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历程,亦将西方与中方的学术互动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感慨不已。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其学术史的基础之上,学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专著对其进行总结,已达到既往开来之目的。夏含夷先生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出土文献的学术史做以概括式的阐述,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中西方的学术交流以及学术发展的历程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我们了解西方汉学十分重要的窗口,该书的出版必将贡献给学界一场学
本书稿是邬可晶近先生从近10年来所写的研究出土战国秦汉文字资料与传世文献的文章(主要为2018年9月之前正式发表)中精选出的30篇。书稿内容丰富,涉及战国秦汉古文字、古汉语、古文献等领域。
20世纪初以来,秦汉时期简帛及其他出土文献资料持续大量涌现,源源不断地为秦汉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刺激形成新课题。本书旨在促使秦汉史研究扭转碎片化的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设立 高的起点和提供 广阔视野,同时也将方便不同领域的学者了解出土文献与秦汉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全书分为文字发展、文书行政、律令法系、徭役制度、军事制度、政区地理、时间秩序等九章,分别由九位出土文献与秦汉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锐学者撰写。梳理该领域的主要出土资料和研究进展,归纳核心问题,阐发自己的 研究见解,力求揭示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已在秦汉史研究的各领域中取得何种新认识,可以提出哪些新问题,开辟哪些新领域。
本书尽可能穷尽地收录了现已公布的所有商代军事甲骨刻辞,并进行分期分类排谱,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商代战争、方国、军事人物、军事组织、军礼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得到了更符合实际的结论。又对甲骨军事刻辞中军事行为动词和军事刻辞句法与语义角色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商代语言研究及汉语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材料。
敦煌留存的禅籍写卷计有300余件,分属百余种文献,事关禅宗经典及其注疏、早期禅宗语录、禅宗灯史、禅僧偈颂铭赞等众多内容,《敦煌写本禅籍辑校》撷取其中与禅宗史、禅宗思想研究密切相关的38种重要文献进行辑录和校释。这些文献大多虽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系统的整理刊布尚付之阙如,前有日本学者田中良昭《敦煌禅宗文献的研究》,后有姜宗福《敦煌禅宗文献研究》、黄青萍《禅宗北宗文本的价值及禅法》、韩传强《禅宗北宗敦煌文献录校与研究》等,但收录文献有待丰富,从校勘学上讲,由于照片不清等技术原因或其他原因,鲁鱼亥豕时有所见。就本人的观察所见,《敦煌写本禅籍辑校》不论在文献收录还是在校勘方面,都在前贤的基础上有较大进步,所作录文、校勘等严格遵循文献整理的学术规范,所整理的文献数
《英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研究: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历史侧影》是一部系统研究英国藏黑水城社会文书的学术著作,通过挖掘、分析英国藏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中的珍贵史料,从地理环境变迁、边疆开发和经略、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活动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古时期西北边疆的演变历史。
文书,中国古代各王朝维系统治的要件之一,至迟在秦汉时期便已高度成熟。王充《论衡》即有言曰:“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在唐代文书体系中,奏敕——臣民上报的奏事文书与皇帝颁下的命令文书,居于核心地位。它们是朝廷日常政务信息往来的主要载体,紧密关系着王朝的统治。奏敕处理流程,实际上就是唐王朝日常政务运作与中枢权力运行的过程。 本书从公文形态与政务运作联动关系的角度入手,对唐代奏敕体系的变化与中枢政务运作机制的演进加以研究,既丰富了唐代文书运作与制度变迁的若干面相,也可以为认识中国古代 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出土文献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書爲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輯刊,本輯共收録論文三十篇,內容涉及甲骨、金石、戰國秦漢三國簡帛等多種出土資料,包括新近刊布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等,研究既有文字學上的探討,又有文獻學、史學及哲學等方面的考察,由此可以一見出土文獻研究的新進展。
2011年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收有一部类似于编年体的史书,被整理者拟名为《系年》,共有138支简。《系年》记载了从周初到战国前期(楚悼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李学勤先生认为《系年》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楚肃王时期(或楚宣王时期)。 《系年》是自西晋发现《竹书纪年》以来,先秦编年史书的第二次重大发现,其中不少记载为传世文献所未有,或与传统看法不同,对研究古史有重要价值,而《系年》中与传世文献可对应的部分,也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系年》中的史事,甚至史事的细节常能与《左传》对应,就再次无可辩驳地验证了《左传》的真实性。《系年》所揭示的古文字字形也非常丰富。 清华简《系年》发表后,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清华简的整理水平很高,不过,竹简的整理工作并非一朝可奏其功,清华简《系
本书是2019年11月2日 4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与历史学系共同举办的届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 学术论坛暨青年学者工作坊的论文集。本书共收录论文32篇,分甲骨卜辞及商周文字、西周铜器铭文、东周铜器铭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其他战国竹书及综合研究、秦汉简帛等七个专题,涉及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历史地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各学科交叉研究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出土文献研究》创办于1985年,为国内早的以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专业辑刊。本辑共收录论文35篇,内容涉及战国秦汉三国简牍及铜器、墓志等多种出土资料,包括新近刊布的荆州夏家台M106战国楚简《日书》等,研究既有文字学上的探讨,又有文献学、史学等方面的考察,由此可以一见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
《出土文献(第7辑)》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包括《谈谈青铜酒器中所谓三足爵形器的一种别称》《曾侯乙墓竹简所见马车装备物品综合分析》《释金关汉简中与“过大公”有关的两枚封检》等,内容涉及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楚地出土戰國簡册研究”共10册,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是國家*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的重要成果。 楚地出土戰國簡册即通常所說的“楚簡”,内容豐富,價值重大,涉及眾多學科,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這套書分地理、習俗、宗教、文字、語言、思想和《老子》、 《周易》、 《緇衣》等專題展開探討,體現了楚地出土戰國簡册文本復原和内涵探究的*思考和認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理论物理(第二册):量子论与原子结构》为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的著述《理论物理》(共七册)的第二册。《理论物理》是作者根据长期从事的教学实践编写的一部比较系统全面的大学物理学教材。 本册主要叙述由量子论的创立至量子力学诞生前的物理学发展,内容分甲、乙两部,甲部介绍辐射理论、量子论对固体比热、光电现象、氢原子光谱、Bohr理论、Sommerfeld理论等,乙部扼要叙述原子的光谱及结构等。 在一些章节之后还附有附录和习题供读者研讨和学习。 《理论物理(第二册):量子论与原子结构》根据中国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原书翻印出版,作者对原书作了部分更正,李政道教授为《理论物理(第二册):量子论与原子结构》的出版写了序言,我们对原《理论物理(第二册):量子论与原子结构》一些印刷错误也作了订正。
本书是“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之一。“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共10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是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即通常所说的“楚简”,内容丰富,价值重大,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套书分地理、习俗、宗教、文字、语言、思想和《老子》、《周易》、《缁衣》等专题展开探讨,体现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本复原和内涵探究的*思考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简帛(第8辑)》编著者陈伟。 《简帛》是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计划围绕以简帛资料为主的古文字研究,先秦、秦汉出土文献整理与研究,先秦、秦汉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发表论文和动态、评介、资料性文字,以作为简帛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阵地。本辑共收录研究论文39篇,其中多数为“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2秦简牍研究”提交论文,内容以北大藏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里耶秦简为核心,旁及放马滩、里耶、岳麓、睡虎地、龙岗等多批秦简牍数据及部分汉简数据的研讨,其中既有对简牍形制、书写、拼合等问题的探讨,更多的则是关于简牍文字释读和文本内容解析,涉及秦汉行政制度、文书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生活、宗教思想、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本辑所收北大秦简的图版和研究资料均为首次公布,具有重要学术
《郭店楚简文字编》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该编收录文字选自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分编单字、合文、存疑字、残字四部分,本编收录文字选摘典型字例,重复字形详作统计,注明重见例数。入选单字凡一千二百二十六字,重文二千四百一十一字,分别部居略依许慎《说文解字》。凡说文已有之字,字头以小篆书写,附注楷书释文,说文所无之字,字头以楷体隶字。入选合文凡二十一例,重文十一例,略依笔画简繁排序。入录存疑字凡五十三字,重文十一字,各字之下录词例、句例以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