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画像砖是古代艺术的璀璨明珠。作为建筑构件,汉画像石、画像砖完成了构造与装饰的功能,形成建筑、雕刻、绘画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汉画像石、画像砖因其特殊的石、砖质地,与用于构筑地下墓室的用途得以流传至今。其分布地域之广阔、数量之众多,艺术表现力之丰富,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汉代的帛画、壁画、漆画等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相提并论。可以说,汉画像石、画像砖是汉代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对汉代以后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汉代是民族文化的奠基期,汉画像石、画像砖凝聚着中华民族本土艺术精神,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汉画像石、画像砖,一方面具有充足的图像资料,另一方面学界对于图像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形成了丰富的文献研究成果,建立了中国艺
《东汉刑徒墓砖集释与研究》共四卷,全面搜集整理了现存1400余块东汉刑徒墓砖资料,采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以考古出土刑徒墓砖为基础,综合采用拓片、照片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著录,并逐一予以史实考据与铭文释读,全面客观展现了其历史面貌和学术价值,是迄今为止东汉刑徒墓砖集释与研究的集大成者。 东汉刑徒墓砖记录了刑徒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部属、无任或五任、狱所名称、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重要信息,内容丰富,弥足珍贵。作为东汉独有的法律遗产,本书对揭示东汉刑徒的征发、输送、管理、殡葬等制度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推进秦汉考古、法制史、历史地理、社会史等研究的深入。本书所录墓砖铭文采用隶书镌刻,刚劲古朴,虽非名家手笔,但亦迥然生辉,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贵史料。
瓦当,俗称瓦头,是指筒瓦*下垂的特定部分,形状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表面多装饰有花纹和文字。瓦当既有遮护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又有美化屋檐的装饰功能,是我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装饰物。它就像一串美项链整齐划一地横列在建筑物的上部,极富装饰效果,使建筑物更加绚丽、辉煌。瓦当,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丽一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图案、文字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文化渊源、习俗好尚,同时对古代地理建筑、思想意识的研究亦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正因如此,瓦当引起了不少好古者的 重视。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出现了像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金石学家皆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 战国图案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主要以现实生活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中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瓦当的著录始于北宋,到了清代关于瓦当的著述颇丰。新中国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获得了大批新的瓦当资料。瓦当的辑录和研究,较前大大发展了。近年来田野考古发掘取得的一批科学的瓦当资料,为运用地层学、类型学方法对古代瓦当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运用考古学研究方法,以经过科学发掘又有比较明确地层关系的瓦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建立起中国古代瓦当发展的基本序列,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集先秦、秦,汉、唐历代瓦当标准图500多幅,正确而细致地表现古代瓦当的纹样和造型,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古玩收藏爱好者、文物鉴定工作人员、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的实用参考书。
暂无内容简介。。。。。。
暂无内容简介。。。。。。
一、本书所收瓦当上起西周,下至唐代。以秦汉瓦当为大宗。唐代瓦当则精选少量有特色及有代表性的入录。 二、本书编排方式,按画像类、图案类、文字类编排。在每类中,基本以时代先后为序。图案类瓦当,因数量较多,则选取有代表性及纹饰较佳者。文字类瓦当,大致按宫殿、官署、陵墓、祠堂、记事、吉语、杂类排列。 三、本书图版说明,依时代、形制、尺寸、释文、出土地点等项加以著录。某项不详者,暂付阙如。每一瓦当酌加简要说明。 四、瓦当中文字残缺或未识者用“□”标明。 五、本书图版均为拓片,其中绝大多数取自原拓片,极少数系翻拍所得。
本书是在考古学与文化学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对汉代画像艺术所表现的审美观念所作的美学探讨。作者在视觉文化、图像理论的现代学术视野下,通过对汉画像的图像志与图像学的象征符号分析,探讨了中国汉代民族文化的图像美学问题,立论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汉画像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陈介祺字寿卿,又字酉生,号伯潜,因得曾伯黍簠而号簠斋,晚年自号万印楼主人,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道光二十五年(1845)三甲第三名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咸丰四年(1854)致仕,光绪十(1884)卒于潍县故居。 陈介祺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收藏家、鉴赏家。他一生经历的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正是中国自宋以来的传统金石学空前发展的繁盛时期,陈介祺在这一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介祺出身名门,自幼便随父亲陈官俊在京城读书,年轻时即嗜古好学,曾以小门生的身份向当时的金大家阮元求教,从此便养成了收藏古物的癖好,常倾其家资,广为搜罗,集数十年之功,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藏古大家。 作为当时无所不收、无所不精的古物收藏大家,他的藏品年代久远、种类齐全、数量巨大。所藏
《中国古代砖瓦》为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藏品丛书第二册,内容主要介绍华东师大历史博物馆关于古代瓦当和砖的珍贵馆藏。古代砖瓦往往刻有年代、图案、吉祥语等,是当时社会生产与生活的现实写照,具有研究历史的科学参考价值。本书是这批珍贵馆藏的*次正式亮相,具有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意义。
古人云,无嗜好者无至情。人之嗜好者多矣,虽不便强作高低之分,却有真假雅俗之别。文物收藏,雅事也。然营此事者亦有真假之分,真者雅,假者俗,貌同而情异也。近年世间文物收藏之风大盛,街边地摊人头涌涌,拍卖市场锤声阵阵,博利之徒闻风而至,滥竽之士混杂其间。世人嘁嘁,媒体喧喧,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而知文物收藏真谛者鲜有,百无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