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 13 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一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此次修订主要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将注释规范、补全;增补学界重要书籍观点;补充新出土的重要资料等。
祭祀在商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岁祭是其中重要的祭祀之一。岁祭是对祖先神之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兄、子及异族神、自然神的一种常祀。采用董作宾的五期分法结合陈梦家的卜人分组法对收集到的2394例岁祭卜辞进行分期、分类研究,发现:各期岁祭有着严谨的制度,体现在岁祭对象、用牲规格等方面;而其文例与特定的岁祭制度相表里,有着明显的规定性。 大乙、祖乙的岁祭始终受重视,而祖乙是最主要的受祭对象;先公、先妣的受祭位置在一至四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让位于先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祭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又表现出趋于简化的一面,第五期的岁祭完全成了一种极其简约的例行祭祀。
《西周甲骨探论》初版于1984年,距今已出版近四十年,是关于西周甲骨研究的部专著。为把作者对西周甲骨研究的一些新认识和成果提供给学术界,现将该书修订再版。我们不仅修订了原书部分内容,并整合了作者陆续发表的有关西周甲骨研究论文。此次再版,将原书的手写影印繁体版改为简体字印刷体,或将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阅读方便。 近年,西周甲骨不断有新的发现,诸如高青、洛阳、邢台、琉璃河、姚河塬等地,特别是周原周公庙有字甲骨的成批发现,待其整理公布面世后,必将掀起一个全面深入研究新高潮。而本书的面世,是为这批甲骨研究新高潮的 预热 ,将满足广大西周甲骨研究学者的需要,以期推动西周甲骨研究的前进!
本书稿收录邬可晶先生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甲骨金文等领域研究的学术论文25篇,涉及古文字、出土文献研究、字词疏证等,作者长期活跃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前沿,其论著严谨缜密,多有创见,在相关领域有较大影响,此次特以“甲骨金文”为范围将相关文章结集出版,便于相关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查检。本集所收諸文,基本上都於2023年底之前在各種學術書刊上正式發表過,只在學術會議上宣讀者暫不收入;本次新补入文集的编按达180余条,再现了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 马衡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马衡捐赠甲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衡辑《甲骨刻辞拓本》两部分。其中后者又分为《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和《国学门甲骨刻辞拓本》两种,作为附编。此次整理,项目组以《甲骨刻辞拓本》为底本,校核北大藏霍保禄捐赠甲骨的著录情况,厘清了长久以来困扰学界的国学门藏甲骨的著录等问题。 马衡先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文物收藏家。自1924年受聘 清室善后委员会 ,参加点查清宫物品工作起,便与故宫结缘。此后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兼职,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主持文物南迁,次年任院长,至1952年卸任,在故宫工作了近30年,为中国的文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马衡先生生前及故后,将其收藏的所有文物悉数捐赠国家。 马衡旧藏甲骨分两类:一类是有字甲骨
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 谢伯殳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谢伯殳旧藏甲骨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藏谢伯殳等甲骨两部分。 谢伯殳名棨涣,字伯殳,号瓠庐,又号庸斋,以字行。浙江余姚人。清末著名银行家、中国通商银行华经理谢纶辉之孙。谢伯殳早年毕业于澄衷学堂、上海圣约翰大学,民国时期曾任上海美大火油公司董事长、中央信托公司、绍兴大明电气公司等多家公司董事等职。 谢伯殳一生研究金石甲骨,他的殷墟甲骨收藏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齐名,深为考古学界所重。谢伯殳旧藏甲骨大部分为故宫博物院购藏,小部分藏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17年,故宫研究院课题组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开展合作,对华东师大历史博物馆所藏谢氏旧藏甲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谢伯殳旧藏甲骨对中国史学及古文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将两处甲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考古工作,完全改写了湖北的历史,证实这里同样是中华文明的生长点。两个完整的、距今100万年的直立人——“郧县人”头骨的发现,证明这里也是探索人类起源重要的地区之一;距今5000年的“屈家岭文化”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功能齐全的史前城址,昭示这里同样是文明起源的发源地:商代的“盘龙城”、两周时期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被誉为”地下乐宫”的曾侯乙墓的发现,说明这里的青铜文明同样绚丽多彩:江陵纪南城、望山楚墓、马山楚墓,荆门包山楚墓、郭店楚墓,枣阳九连墩楚墓等重要考古发现,印证楚文化曾在湖北地区达到鼎盛时期:大量秦汉至唐宋遗存的发现,以及明代楚昭王、郢靖王和梁庄王等一批明代藩王墓的发掘,丰富了地方文化历史的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