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汉字鼻祖甲骨文的艺术赏鉴与知识普及图书,作者周伯衍具有多年的甲骨文研究及书写经验,书稿内容亦经考古学、艺术学专家审定。作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老文字系统,甲骨文中凝结了丰富的商代历史文化信息,也近乎直观地记录了数千年前的社会生活图景。与此同时,甲骨文字体本身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本书作者对一千多个甲骨文字的图片进行了详细还原与剖析,对其艺术价值进行了赏鉴,对其中包含的早期中国社会信息和文化内蕴进行了生动解读。
考古遗址中沉睡的人类遗骸,是镌刻着文明基因的 历史档案 。如何破译其中的考古密码?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团队推出的这部科普作品,以20 篇精微考据的美文为钥,从不同的视角解码人类遗骸这类特殊的考古遗存,书中内容包括古代开颅术、人工颅骨变形、相拥千年的拥抱葬、与良渚匠人的 不期而遇 、古代先民的纹身艺术、沼泽木乃伊等。作品中,研究者化身 文明侦探 ,如破案一般,在历史的迷宫中抽丝剥茧,揭秘那些被尘土掩埋的文明真相。
本书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 13 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一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此次修订主要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将注释规范、补全;增补学界重要书籍观点;补充新出土的重要资料等。
《图像晚清:之外》选择了《点石斋画报》以外的二十八种晚清画报,所选画报均遵循当年较为重要、存世较多、制作相对精美的三个原则,且每种画报配十到二十幅图像,通过二十则短文介绍二十八种晚清画报,为读者展现了晚清社会生活、教育文化、民俗礼仪的方方面面。这些徘徊于“娱乐”与“启蒙”之间的晚清画报,对于今人直接“触摸晚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我们了解晚清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视角。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叙述了西班牙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史前和罗马时期的西班牙,西哥特王国时期的西班牙,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不可能的帝国,世界霸主的兴衰,潮涨潮落,自由主义及其反动,1931年以来的西班牙。本书由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院长雷蒙德·卡尔领衔主笔,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适合普通读者需求。?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系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如森先生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增补版。《殷墟甲骨学》于2007年初问世后,因其广泛的实用性而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已多次重印。今应不少读者建议,我们从《殷墟甲骨学》一书中抽出甲骨文单字部分加以修订重印,作为语言类工具书单卷出版。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共收甲骨文单字1203个。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均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音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
在《惠世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中,“丹漆随梦——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漆器的发明创造与八千年的传承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光辉绚丽的漆文化史。这种富有创意与特色的中国漆器文物展,在国内外尚属首见。 这次展出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木弓,残长121厘米,系桑木边材削制,除榭部之外均捆扎一层树皮,连接严密,多有脱落。经对这件木弓上的“树皮”进行化验,确认为髹饰的一层天然漆,呈褐黑色。这件漆木弓距今八千年,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漆器。木弓是当时主要的狩猎工具,髹漆后更加坚固耐用,这是漆器初期的重要特征。因此,这件漆木弓是我们祖先的重要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漆器起源的一件有力物证。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叙述了西班牙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史前和罗马时期的西班牙,西哥特王国时期的西班牙,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不可能的帝国,世界霸主的兴衰,潮涨潮落,自由主义及其反动,1931年以来的西班牙。本书由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院长雷蒙德·卡尔领衔主笔,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适合普通读者需求。?
《西周甲骨探论》初版于1984年,距今已出版近四十年,是关于西周甲骨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为把作者对西周甲骨研究的一些新认识和成果提供给学术界,现将该书修订再版。我们不仅修订了原书部分内容,并整合了作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