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起周幽王攻打褒国(前779年),下讫三家分晋(前453年),以其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战役为主线,讲述三百多年的春秋历史。作者基于 的历史素材,结合全书的政治形势图、战争战役图以及地形地貌图等108幅地图,以地理与历史相结合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春秋历史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以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等地理因素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这些地理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还原历史场景面貌,带来身临其境的历史阅读体验。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塞北高原,空旷得一望无际,偶有高矮相间、形式各异的古堡土墙蜿蜒于视线之内。他们从遥远的明朝穿越而来,以耋耄老者的姿态,执着地守护着今天的华夏大地……张珉,一个不苟言笑的山西男人,从2005年起,和他
杰里·布罗顿所著的《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精)》既非制图史,也非地图的历史,而是一本通过十二幅世界地图讲述世界史的著作。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 、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 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 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 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
历史乡土地理研究,聚焦于历史时期区域地理之变迁,以县域为核心单位,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书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即寒食节文化篇、政区与地名篇、聚落地理篇、灾害篇,分别从寒食节文化、政区沿革与地名特征、聚落构建与分布格局、历史时期灾害发生等多个方面对于介休地区历史地理之变化历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其中,对于寒食节文化演变、城市灾害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诠释与解读,学术创新意义突出。本书又是当前较为少见的历史乡土地理研究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北洋军阀史(套装共2册)》包括《北洋军阀史(上册)》《北洋军阀史(下册)》共2册。《北洋军阀史(套装共2册)》是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等北洋军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目前的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非常丰富的史料和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北洋军阀兴衰为主线,对1895—1928年中国社会历史问题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思考,极大地拓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空间和认识空间。
本书从全球视角,深入古老的地图世界,透过不同地域和时代的地图文化,勾勒出主流地图的发展脉络,划分出世界地图目前重要的时空发展阶段,回溯了从上古绘图到18世纪的地图发展历程,同时还介绍了历史上的地图作品与地图学家。作者以学者的严谨态度、记者的求实精神,讲述了古往今来制图家、探险家和地图测绘者精彩纷呈的故事,重走地图史几千年的漫漫征途,讴歌了人类探索与发现的科学精神。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庆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论文集》为陈桥驿先生庆九十华诞学术会议的学术论文集。内容包括:陈桥驿先生学术思想评述、历史地理学学术论文、陈桥驿先生的学生所提交的论文,以及附录:陈桥驿先生年表简编、陈桥驿先生著作目录、浙大地球科学系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名录。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全套丛书共33本,以现今中国省级行政区为基准分成33卷,每卷内部又根据 风光 名胜 城市 乡村 民俗 宗教 生活 百业 4类。 该丛书从时间、空间、专题三个维度进行编排,从浩如烟海分散各处的中国近代(1840 1949)图像史料中精选8000多张最能反映百年内各时期历史文化特征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图像,逐一考订其拍摄时间、地点、制造者及相关背景信息,并为每一幅图像撰写了精准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1840 1949年中国各地的人文地理风貌,包括人物肖像、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市井生活、政治经济活动、战争事件等。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其各卷之间既各成体系,又便于对照,纵向可以体现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的地理、人文风貌变迁,横向可以对比同一时代中国不同地区间的异同。编者希望通过影像对近代中国各地人文地理、社会面貌进行直
杰里·布罗顿所著的《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精)》既非制图史,也非地图的历史,而是一本通过十二幅世界地图讲述世界史的著作。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 、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 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 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 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
地图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文字尚未出现,地图就已映入人类的视野。地图曾是精美的艺术和昂贵的奢侈品,它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的历史。几千年来,人类以非常多元的模式来绘制地图、展现和认知地图,并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它既是国家与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风景和智慧的宝库。 郭亮所著的《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以十七世纪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始于晚明,耶稣会士在传教时意外发现晚明士人热衷于了解欧洲的《世界地图》。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中国的学者们自此也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域外的广阔世界。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这些西方地图摹刻下来,一来一往,交流的印记深藏在地图微
本书主要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出发,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变化。作者运用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明清史,广泛搜集文献资料中的气候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力图复原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探讨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环境史研究的有益补充。全书通过对明清时期文献资料中相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提取,讨论不同来源资料的特点和运用,并以此为基础,对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温度、降水(梅雨)及特别气候事件进行重建,分析气候变化的特点。同时,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因此,本书对于客观地分析当前气候变化的特征,认识气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