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地理枢纽/汉译名著本11》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我们就以它作为书名。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在1887年1月份宣读,立即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把英国的地理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奠定了今日英国地理学的思想基础。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历史的地理枢纽》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则影响到世界政治。八十年代初,一个美国人把此文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潘恩的《常识》等十六种书并列,称为 十六本改变世界 的 巨著 。
徙封是指诸侯国在始封之后受天子之命移徙。本书收集、整理与西周封国相关的文献、考古、古文字资料与研究成果,在对130多个封国进行通盘梳理的基础上,展开西周徙封问题研究。全书从地理变迁和封国秩序两个角度入手,考察西周封国分布的阶段性变化,分析分封制时代血缘与地缘的复杂关系;通过分区、分期的方法,把握王朝政治疆域内各地理板块发展的节奏,尝试为理解西周历史进程提供一个基础的时空坐标系统。
本书通过考察明清时代闽台地区的乡族组织与地方政治,探讨宋以后的社会变迁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乡族组织与共有经济、家庭结构与宗族组织、民间信仰与仪式传统、地方行政与社会转型四个专题。 乡族与国家 这个话题始终值得学界深入探讨。作者郑振满在研究中的整合视野、问题意识及其作为研究基础的大量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民间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在历史人类学、经济史、区域研究以及基层治理等学术领域,都有着持续的启发性。本书可称为所谓 华南学派 的经典著作之一。此次新版,作者将全文做了一次修订
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选题,从库页岛的历史出发,钩沉几千年来东北地区与中原内地的交往历史,更聚焦近五百年来中国、俄国以及日本在黑龙江流域的进退与战和。作者充分利用中文、满文、俄文、日文等多种资料,对库页岛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他通过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横向截取了1890年库页岛历史面貌的片断,又通过库页岛几千年的历史演进,纵向勾勒出库页岛与华夏历代王朝之间的关系,既有现场感,又有历史感。通过作者的描述,读者对那一片故土有了认识或者是有了重新的认识。作者在文前开列 主要人物小传 ,附录中撰集 库页岛历史纪年 ,这些工作极大地方便读者阅读,值得肯定。
陇关道,陕西关中西越陇山以达甘肃陇东的千年古道,因汉置陇关于陇山而得名。由汉而唐,无数出塞的商旅、戍边的士卒,以至取经的和尚、联姻的公主,皆走此道西去,西去他们未卜的前途。 十余年间,作者亦步亦趋他们的足迹,数次行走陇关道,往返边塞与田原。陇山依旧,陇山左右的百姓依旧劳作生息,久远的汉唐却成追忆,甚至孑遗的明清也渐消失。作者愿其得存于世,于是游历山川之余,寻访碑碣简籍,钩沉前尘旧事,西安的金胜寺、扶风的城隍庙、陇县的开元塔、天水的周公祠、陇西的威远楼、临洮的哥舒碑,以及那里或有或无的故人。 他们同付作者笔墨,他们共存作者此书, 以志岁月云 。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要探索并解释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社会人文空间衍变的复杂过程。它将人的能力(理性的与感性的)与大地紧密结合起来,并展示人类历史行为的空间维度,这是观察世界的特殊视角,是理解历史的必要路径,这种视角与路径是不可替代的。 历史地理学作为学科的形成,是人类智识发展的必然成果。它以生存世界的丰富性为前提,揭示其间隐含的错综关系;它以人类的本质为旨要,论证文明的多维特征;它以理性反思为基础,为前瞻提供智慧。历史地理学所关注与叙述的知识类型、人文理念、地方习俗,乃是构成当下社会生活的重要元素,所以历史地理学离每个人都不远。
这是一部探究黄河及黄河文明的普及性著作,吸收近年来有关黄河史研究的成果,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代认识、开发和利用黄河的历史过程、黄河河道的变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历史以及黄河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都城风物 选取中国古代著名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杭州相关的名著四种: 包括骆天骧《类编长安志》,记录从西周、汉唐到宋元的长安古迹,以及相关史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述北魏时代洛阳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关政治、文化、风俗、人物、艺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开封的皇城建筑、城内各坊、民众的饮食起居、岁时节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追忆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详述朝廷典礼﹑山川风俗﹑市肆经纪﹑四时节物﹑教坊乐部等情况。
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马孟龙的《西汉侯国地理》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对西汉近八百个侯国的地理方位进行考证。同时采用 水平横剖面 方法,复原七个具有明确年代断限的西汉侯国地理分布剖面,并对每一个剖面所呈现出的侯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西汉侯国地域分布特征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后,本书还对有关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侯国迁徙等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一些以往未被注意的西汉政治制度、政治政策的变革。本书脱胎于全国百篇优博,是*部以西汉侯国地理分布为研究方向的专著,全面展示西汉八百侯国的历史变迁及地理分布,考辨精详,新见迭出,辛德勇誉之为 读书得间 ,可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本书为专门探讨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交通路线的学术专著。全书以国别为划分依据,以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为研究范围,以《左传》中战争、盟会等空间移动记载为核心,兼及巡狩、遣使、出奔、迁徙、婚姻、丧祭等内容,结合相关文献材料和考古出土报告,以及卫星地图等数位资料,逐一分析齐、衡、晋、秦四国的交通路线,还原了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网络。了解先秦时期交通样貌,对把握秦汉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历史的整体认识。
简明流畅、情趣盎然的笔法,为读者解析有趣的文化地理现象,带领读者打开 地理思维 ,体验将历史、天文、军事、社会现象、知人察事等与地理相连的乐趣。 地理学这门学问,除了知识性这一面,还有眼光头脑的一面,就是常说的思想方法。懂地理的人,有一种 地理头脑 ,看问题有地形、地利、空间的一套思维框架,谈出来的东西都能落在实处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葛剑雄教授从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汇为《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书前设导言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学 ,书后附录 历代疆域政区概述 ,各朝代政区一目了然。全书精心编排,充分体现了严谨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剧烈爆发,大量肉眼无法看见的灰烬颗粒,在一年内扩张蔓延,停留在距地球表面10至20公里的大气中,形成一张气溶胶膜,将太阳能量反射回了宇宙,导致了全球降温。1816年,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 无夏之年 。 本书以1816年全球气候突变为背景,将龚自珍、雪莱、乔治、嘉庆的生存状态并置,把中国和英国的文化语境并列,重现这一时间断面上,四个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境遇,以及他们对天气变化的认知,并重现中英之间的外交接触。由此,凸显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在这个时代的巨大差异,并试图通过剖析两国在鸦片问题的上交锋、在贸易领域的对话,来揭示清朝政权由盛转衰的根源。
《舆地广记》是宋代一部重要的地理总志,欧阳忞撰。全书三十八卷,记述历代地理沿革,反映了北宋后期的政区建置情况。 《舆地广记》与以前和同时代的历史地理学著作相比,在编撰体例上具有许多独到之处。前四卷首叙历代疆域沿革离合,五卷以后分叙宋代路府州县及其沿革,前代州邑宋代所不能有者,如燕、云十六州之类,仍以 化外州 附各路之末。该书要言不烦,条理清晰,详今略古,纵横结合,为历代舆记中之佳本。 本书的点校整理,以清代学者黄丕烈校印的《士礼居丛书》本为底本,参校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武英殿聚珍本等版本,并广泛参考历代正史地理志、历代地理总志、政书和其他典籍所引《舆地广记》的内容,吸收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成果,校正文字,施加全式标点,编制附录和地名人名索引,为读者提供
本书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历史重大气象灾例复原研究 及后续多项研究成果写成。作者从浩繁的气象史料中遴选出典型的历史极端气候事件,陈述其复原之实况并精心绘成实况复原图显示,推演复原其天气过程,定量推算其气候特征值,书中陈述的44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案例,含干旱、雨涝、异寒、异暖各类,它们分别发生在宋、元、明、清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作者进行了历史气候特征值的定量推断的新探索,又将复原的历史实况与现代气象记录进行对比,并运用现代天气学、气候学理论酌予诠释,还述及这些事件之社会影响(饥、蝗、疫等)和自然条件背景(太阳活动、火山、海温)诸方面。本书旨在增进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认识,将人们对极端气候事件的了解扩展到距今千百年的历史时期。全书引用的史料翔实,分析推演之处严谨
《藏春:元大都规画》讲的是刘秉忠规划元大都的故事。书中作者围绕元大都规划的相地、城制、营城、街巷、建置、易简六个环节提出了24个 猜想 ,而后以 猜想-证明 的方式系统探究元大都规划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本书旨在以元大都为案例,揭示中国都邑规画的规律,在复杂中辨别易简,在城市多样化现象与普遍的规划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让我们对自己,对人类,对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书旁征博引,由浅入深,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可以面向以下三类读者:第一类是城市规划师、工程师、地理学家和其他对复杂性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本书剖析了一个通过组合地理、城制、街制等少量常见要素创造出形态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具体案例;第二类是规划专业的学生和教师,相信书中提供的元大都规画的新见解能让城市
本书以探讨先秦至明代的各种地理作品所反映的地理观点与地理研究方法为主轴,对中国地理学史进行了全面概括,阐述了自有史以来东方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和特征。书中对有关作品的年代与内容的虚实提出了许多见解,对于阐明不同作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曾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 转变 的重要著作。
都说巍巍汉唐,汉朝、唐朝的版图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中国范围如何划定、依据什么标准?七大古都是哪七个,它们凭什么成为首都?黄河以经常泛滥闻名,为什么在东汉至唐朝会有八百年安流?《楚辞》中浪漫的云梦泽到底在哪里?上海又是怎么从一片滩涂变成坚实陆地并逐渐繁盛的? 葛剑雄教授从谭其骧先生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篇章,汇为《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其中还包括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历代政区、两千多年前的马王堆地图等精彩内容,更有谭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对这一学科所做的根本性定位与思考。书前设导言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学 ,书后附录 历代疆域政区概述 ,各朝代政区一目了然。全书精心编排,充分体现了严谨性、可读性与实用性。
本书是谭其骧经典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书分上、下、续三册。上册收有解放前的论著36篇,内容主要是对古地理的考证,对古籍中地理沿革的考证,对几种地理史籍的校补、评校、关于古代若干少数民族的论述和考证、对近代几种关于历史地理的史籍和工具书的评述、作者与师长、友人的通信等。 下册收有解放后论文31篇,内容侧重对历史地理的探讨:东汉黄河安流 局面出现的原因,西汉以前黄河 下游的河道,渤海湾西岸的海侵, 上海地区成陆年代的探讨,建镇时间、上海得名以及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等问题,并对古代制图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历史 文物上反映出的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等等内容。谭其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 理学家。正如他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他是“一辈子做学问的人。” 一生不追求个人著作,而把毕生精力放在教学和历史地理的研
2014 年5月19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侯杨方教授开发的《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利用研究团队几次前往帕米er地区实地考察所获成果,精确呈现了包括商队经常通行的玄奘东归路、卡拉其古路和19世纪 大博弈 时英国探险队经过的纳兹塔什路,以及东下葱岭到喀什方向的喀什-英吉沙路和到叶er羌方向的蒲犁驿路。侯教授为何要精准复原丝绸之路?为何首先选择如此具有难度的帕米er地段进行考察?怎样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实现路线的精准复原?侯教授在他的新作《重返帕米er:追寻玄奘与丝绸之路》中对这些疑问一一作了解答。 本书分以下几部分: 一、对百年来各国探险家斯坦因、斯文 赫定、寇松等人追随玄奘足迹所作的中亚探险回顾。 二、侯杨方教授带领复旦科考队复原玄奘之路的考察记。 三、帕米er是丝路*重要的枢纽。 精确 的概
在批判社会理论中,人们过去往往偏重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沉湎于历史的想象;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地理、空间的漠视。本书对这种倾向提出质疑。作者严厉批判 历史决定论 及其对地理学想象的限制作用。在论述福科、伯杰、吉登斯、贝尔曼、杰姆逊,特别是亨利 勒菲弗等 后现代地理学先驱者 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主一种历史的和地理的唯物主义,即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本书意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赋予持续的时间以经久不衰的批判人文地理学的视野。
《舆地纪胜》200卷,是一部私家撰写的大型地理总志,记载南宋疆域府州军监,其下列府州沿革、县沿革、风俗行胜、景物、故迹、官吏、人物、仙释、碑记、诗、四六等12门,本书是研究南宋以前地理的重要文献,由于其大量辑录人物、碑记、诗文资料,所以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本书流传绝少,为四库全书所未收。此次影印出版,由复旦大学邹逸麟教授撰写前言,详述该书版本及价值。本书后附地名、人名、碑记索引等。
W.G.霍斯金斯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一书,开创性地考察了英格兰景观的古今之变,成为景观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在地方史、英国史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影响深远,自1955年出版后不断再版。该书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辅以田野考察报告及时人记述,系统地梳理了从公元前2500年到20世纪中期英格兰景观的变化历程,勾勒出了景观形成的清晰线索,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进的作用。在书中,霍斯金斯表明了自己对前工业时代英格兰如画景观的追忆与缅怀,以及对其现代景观的反思与批评。该书用大量的图像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书是作者花了10多年时间撰写的一部有关上海历史地理的著作,他在阅读上海史地方志图书时发现许多疑问,并通过收集大量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对比,乃至实地考察遗址遣迹,对这些疑问加以考证研究,提出一已之见,一己之论。在多次学术论坛和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引用。这是一部学术探索性图书,实为抛砖引玉,让上海历史的探讨研究中,有些看法希望学术界再商讨,有些立论还需用更充实的历史资料作进一步证实。初衷是还原更多历史本来面目,更加多地接近历史的原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地理学的性质》在欧美地理学界是一本经典性方法论著作,从1939年问世以来,盛誉始终不衰。它对地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发展和演变,地理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地理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等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细致、深刻的论述,是研究地理学的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