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册:原始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第二册:秦 西汉 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 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 唐 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 辽 金时期;第七册:元 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中国抗日战争地图集》以时间为序,以地图为平台,系统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约14年中各阶段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政区等方面内容。全书共编辑设计了81幅地图,收录照片288幅,精炼史料文字7万余字。通过精心设计,从时间和空间上展现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历程,让广大读者直观了解中华民族经历的这段从抗争至后取得全面胜利、由陷入深重危机走向复兴的历史,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和创新性。作者简介
《水道画卷--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研究/历史考古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对海内外现存清代京杭大运河舆图的较系统深入的调查、整理和研究。“调查、整理”体现为:弄清运河图藏图机构、收藏路径、图幅保存状况,并进行分类和编目。“研究”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研究单幅运河图图幅内容、表现年代、图幅价值、版本源流等问题;二是探讨不同类型运河图的特征、背景等,并归纳总结运河图绘制内容的时空差异及成因;三是发掘运河图图像史料的价值,进行图史互证、以图证史的研究尝试。总之,这本“图书”是对中国古地图中类型图研究的新探索,也力图为京杭大运河史研究提供新史料和新思路。
暂无内容简介。。。。。。
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别名“津门”、“津沽”等,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民国,可以说是千年津门的鼎盛时期。清王朝覆灭的那段动荡岁月,满清遗老、民国名人、北洋军阀或企业家纷纷来此避难,天津成了20世纪初中国各方贵族的失乐园。当时的天津,城市范围沿着海河两岸急速扩展,高楼林立。数百家国内外银行和金融保险机构遍布大法国路和维多利亚大道(今解放北路,解放南路),让这里享有“东方华尔街”的美誉,亚洲第三大港天津港码头,货船汽笛声声,一派繁忙景象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天津人口超过百万,一度跃居远东第二大城市。 民国给天津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之一,便是独具异国风情的街区和建筑这座东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曾有英、法、美、德、日、意、俄、奥、
《三山五园图(四屏挂轴)》根据绘制于1904年的《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复制,是一幅精美的秀丽山水画卷。“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指依三山而建的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这样一片规模宏大、如诗如画的皇家园林,却因清末侵略者的洗劫,无数雕梁画栋的殿阁楼台在大火中化为瓦砾废墟。如今各园已与全盛时期无法相比,只有在古地图中才能觅得当年风姿。《三山五园图》四屏挂轴,带您走入那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皇家园林世界,适合观赏、收藏、研究,装点居室,美化生活,兼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礼尚往来之佳品。
本书为严耕望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颇受国内外史学界的推崇。本书考订唐代的交通地理沿革,以区域分卷,按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分为6卷,以路线为篇,如长安洛阳驿道、长安太原驿道等路线,考论沿途所经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并及古迹诗篇,引证史料繁富,考订详核,每篇考论结果,皆绘制地图,颇便读者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