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本书以汉中地方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以“汉中地方文献编年”编制为基础,系统考察和梳理了从春秋时代至2019年年底汉中地方文献及方志文献演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对五十余部汉中珍贵地方文献,进行了多学科角度的深度解读和地方文献案例型研究;结合汉中地域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并充分考虑了基于面向未来发展的必要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创制了与之相关的文创方案十余个,解决了一系列汉中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做什么?”和“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基本问题,并结合汉中地方文献与地域历史文化予以了方案性呈现,旨在地方文献学应用研究领域展开有价值的探索性研究。
大运河文化主要包括遗存承载的文化、流淌伴生的文化、历史凝练的文化三部分。作为shou部有关浙东运河工程文化遗存、水文化的综合性著作,本书广收第一手资料,重视田野考察并广泛结合考证研究,图文并茂,融史料性、原创性、可读性为一体。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对浙东运河水利工程体系遗存进行了分类介绍,对大禹治水与历代浙东治水核心精神的传承关系进行了厘定,并辑录、整理了一批相关文献,以供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下篇收入十余篇相关考证文章,涉及浙东运河的多学科研究和浙东运河沿线重要文化论题。本书意在为大运河相关研究留存史料,弘扬大运河文化精神,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大运河是春秋以降在中国中东部跨越若干流域、沟通南北的水路,对中国政治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四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大运河沿线的考古工作中,发掘了一大批重要的遗址,整理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料。同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利用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从经济交流、水利工程、河流形态、城市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等各个方面,拓展了大运河文化的研究,推动了大运河的保护和传承。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本书通过梳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演变过程得出如下结论:①自然力对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人力。②当代北京城市面临的诸多 水问题 是历史问题累积的结果。③城市性质、等级决定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类型构成及总体容量水平。④同一时期北京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⑤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⑥北京城市水体空间与陆地空间彼此影响。⑦提出古代北京城市内涝成因及其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⑧总结了古代北京城市水体空间景观营造经验。
本书利用出土唐人墓志的文献资料和墓志资料对唐代乃至中古时期的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社会地理进行全面的创新性研究。全书总共分十章,分别从研究进展、唐人墓志与唐代环境、唐人墓志与唐代政区地理、唐人墓志与唐代交通地理、唐人墓志与唐代经济地理、唐人墓志与唐代乡村地理、唐人墓志与唐人的地域观念等十个方面构建了全书的研究体系,是*部全面利用出土唐人墓志研究唐代历史地理的学术专著。
本书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祁连山关键区人类活动变化与影响”科学考察的总结成果,由工作在青藏高原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主要内容包括:祁连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类活动发展进程,以及2017年重锤治理后的人类活动变化;区域矿山开发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区域经济及农牧民生计转变的影响;基于条件估值法核算祁连山生态系统服务的远程耦合价值;提出祁连山生态与生计双赢的绿色发展策略等。本书系统综合前期数据及科学考察中获得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为区域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为生态资产向金融资产的有效转换提供科学依据,为祁连山地区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供路径。
《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又名《十年行程录》,是北疆博物院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全套6册,包括文字分册、地图分册和图集分册。该套学术成果是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1914-1923年
本书是介绍议礼通论丛书之一,本书包括仪礼通论题记、点校说明、仪礼通论序、卷前、仪礼论旨、卷一、土冠礼、卷二、土昏礼、卷三、士相见礼、卷四、乡饮洒礼、卷五、乡射礼、卷六、燕礼、卷七、大射仪、卷八、聘礼、卷九、公食大夫礼、卷十、觐礼等等。
《吐蕃地名研究(J)》用地名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7—10世纪特殊环境下敦煌古藏文文献(包括藏区本土及西域等地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吐蕃地名的由来、沿革变迁及其映现出的各种自然与人文地理信息,以藏汉古文献为依据,加以缜密的论证,弥补藏汉文献记载中历史地名背景含混不清的缺陷,消除由于历史地名背景不清造成的对某些史料的误解,试图客观公正科学地复原吐蕃时期我国西北区域历史地理面貌。对古藏文吐蕃地名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解决古藏文文献解读上遗留下来的多种问题,还原史地的本来面目。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收录时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五四运动”时期,按照时代先后依次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唐五代卷》、《宋代卷》、《辽金元卷》、《时代卷》、《清代卷》、《近代卷》,共七卷,约计千万字。各卷独立成书,一俟七卷全部编成出齐,则可成为有关中国文学家传记资料与著述资料的集大成之作。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系我国历史人文地理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专著,是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将来的学术巨著。《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可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交通、民族、商业和旅游等方面的科研、教育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