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是张爱萍上将之子张胜,利用16年时间打磨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力作。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父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用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用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张爱萍上将的传奇人生。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近,记者就作者是如何走上从军之路的、在与父亲的交谈交流中有怎样的感受感悟、书稿是怎样酝酿形成的、张爱萍上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有什么教益和昭示等话题,专访了张胜。
元帅传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的决定,由传主生前所在后单位组成编写组编写,是国家权威版本。传主是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传记编写组,多历经十余年,采访传主生活、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及当事人,搜集综合了无数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忠实而完整地再现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光辉一生。 刘伯承( 1892 — 1986 )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四川省开县人。重庆蜀军将校学堂毕业,后曾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早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护法战争、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参与发动泸顺起义、南昌起义。曾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瑞金卫戍司令、红军总参
钟娴的《永远的雷锋(1940-1962)》讲述了雷锋的故事。《永远的雷锋(1940-1962)》收录了《哪里需要奔哪里》、《青年突击队队员》、《“滚烫”的入伍通知书》、《军营是我家,全心爱着它》、《从“不及格”到“”》、《幕后也英雄》、《运输连里的汽车模型》、《知错就改》、《战士小范“转弯”》、《“挤”时间“钻”学问》等故事。
《东南王孙传芳》编著者王晓华。《东南王孙传芳》内容提要:孙传芳与吴佩孚、张作霖系北洋后期三大军阀,是蒋介石统一中国,发动北伐战争要消灭的三大劲敌之一。孙传芳以“能战”出名,崛起于湖北,开基立业于福建,虎口夺食,从无人敢敌的“胡子”大帅张作霖手中血淋淋淋淋撕下一块内,成为“东南王”,显赫一时。孙传芳行伍出身而至雄踞五省,独霸东南,究竟钉什么过人之处? 一个大军阀为什么能与中国一流的科学家丁文江合作?他为什么能委任中国杰出军事家蒋百里为总参议、聘冈村宁次(后来的日本侵华总司令)为军事顾问?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张骞、国学大师章太炎怎么也成了他的座上客?他又怎么突然与上海超级大亨、江浙财阀虞洽卿翻脸而自毁基石? 他与大画家刘海粟因画“裸体女人”而冲突又是为什么?兵败下野后的孙传芳为什
本书为雨花台烈士传丛书之一,传主为施滉。施滉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发起成立了清华学校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1924—1939年,施滉在美国、古巴、加拿大等国家的华侨中建立共产党的秘密组织。1929年,施滉受党组织派遣到莫斯科学习。1930年秋,施滉回到祖国,先后在中共中央机关、香港海员工会等处工作。他还被党派往河北,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河北省委书记。1933年冬,施滉在北平召开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随即被押 解到南京。在狱中,面对残暴的敌人,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4年初,施滉被反动派杀害于南京,年仅34岁。
黄礼霖、张来福编著的《抗日赣军将领盛逢尧生平略考》传主系赣西北农村穷苦出身,投身革命的热血青年,三十年戎马生涯,蒋介石数次召见,终成嫡系部队第5师主官,所部长期保存赣军特色,成为蒋系军队中反常现象。抗
本书有三个特点:一、考虑到读者对象文化程度相当于大专学生,文字上力求通俗晓畅,可读性更强。二、在写作形式上,本书注多于文,其目的是尽量做到“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将史实考证透析。为说明问题,个别注达万余言(如第三章注)。本书参阅农民运动史料及明清档案馆藏书籍、原始资料千余种,即便是一手资料,也细加考证甄别。三、采纳别人意见,书中一律明确说明是某人所持某观点;凡与他人观点相左者,则均说明自己的观点所在,及为什么与人不同。 郭沫若先生在60多年前,著《甲申三百年祭》,揭示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在其鼎盛之期迅速归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本书提供了进一布的注解。 尽管这是一部人物传记,但书中注多于文,其目的是尽量做到“论从史出”、“言必有据”,将史实考证透析。书本参阅了农民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