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20年来关于罗伯特 E.李的部重要传记,向读者再现了美国历伟大、代表性的将领之一。罗伯特 李虽然不赞成奴隶制,也不赞成脱离联邦,但因为不忍心向自己的孩子、邻居和心爱的弗吉尼亚 挥剑 ,而选择为南方出战。本书全面记录了李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军旅生涯,披露了战场上的更多细节,分析了他为战争而制定的战略,以及终失败的原因。如作者迈克尔 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 败战名将 。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巴革命历史领袖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传记著作,于2012年底在古巴出版西班牙文版。菲德尔 卡斯特罗详尽讲述了他的家世、童年、青少年及大学的学习生活,个人思想发展轨迹、投身革命斗争的历程,组织攻打蒙卡达兵营、流亡墨西哥、 格拉玛号 登陆、在马埃斯特腊山的武装斗争,直至1959年取得全国胜利。除卡斯特罗本人口述外,作者还以提问、对话的方式,并辅以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同亲属和历史人物的访谈、实地考察等内容,以及17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多角度地丰富和充实了这部回忆录。 全书内容浩瀚,叙事具体生动,是目前了解和研究菲德尔 卡斯特罗生平思想和古巴革命历史的权威、*代表性的著作。
本书为蔡锷的年谱长编性之作。在体例上虽也依年月日纪事,但又异于一般年谱著作。首先,辑录文献不限于蔡锷本人,而力所能及地兼顾了与其史事有关的同代人之作。其次,为便于读者了解局部事件的始末,以及其他互为联系的问题,采用了专题性的时、空相结合的集中反映方式。再次,为免内容失真,所辑文献一律原文照录,并不采用由编著者以现代语言转述的通常做法。至于蔡锷史事,则对包括本书编著者成果在内的以往研究,不论史实性的研判,还是观点的阐释,均从事实出发,提出不少新见,作为后人研究的参考。此外,还新增了一批未刊档案和报刊文献,为人们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蔡锷,提供了新的视野和途径。
胡琏是国民党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毛泽东说他“狡如狐,勇如虎”。开国大将杨勇说:“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环球时报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粉碎了日军进军我大西南的企图,歼灭日军7000多人,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放战争中,在中原同二野刘伯承交手,由于十一师全是美械装备,略占便宜;在山东南麻,粟裕用5个纵队围住了他,由于天降7天7夜暴雨,武器潮湿,粟裕损失了数千人,加上敌援军已到,只好撤围,事后粟裕要求辞职。在金门战役中,利用解放军28军的轻敌,守住了金门,成为“金门王”。
廖汉生,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廖汉生回忆录》由廖汉生同志回忆、口述,李迎选同志整理成稿,胡子克同志帮助修改,再经廖汉生同志审定完成。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保定军校先于黄埔军校,但是不如黄埔军校那么名声显赫。综观国民党的上层军政首脑人物,多出自于保定军校,因此保定军校及其人物对近代中国的进程,曾有过重要影响和起过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历史及其人物的研究也应向更加深广的层面拓展,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人,对许多民国历史人物还未弄清楚的话,那么势将长久遗忘和泯灭。陈予欢同志所进行的工作,其意义就在于此。
《粟裕年谱》以年谱的形式记述了传主77年的生命历程,特别是再现了他从青年学生到共和国大将的成长足迹,形势转折时的处变不惊,一心为公的宽广胸怀,面对厄运的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平易近人的领导风范,许多珍贵史料是首次公开发表。
本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忠将军的回忆录,系统地回顾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泥水工人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的经历,尤其是其中对于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回忆和记录,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亦使本书成为上海出版界为数不多的关于长征的亲历回忆作品。
王震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在1980年,叶剑英就曾让人转告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的邓力群:“王胡子是我党我军的有功之臣。要找几个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以教育、激励后人。”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的珍贵史料及照片,记述了我国著名的军事家,王震上将的戎马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的过程,全书真实感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代名将的光辉一生。 本书为王震的传记,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卷包括第一至十六章,按时间是1908—1955年。其时王震47岁。这一卷记述了自他出生后包括他在我军中工作的全部战斗经历,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立下的不朽功勋。下卷包括第十七至二十七章以及生平大事年表,
蔡锷,初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出生在湖南宝庆县(今邵阳市)一个清贫农家。5岁开始接受父亲的发蒙教育。6岁被邻村一家私塾招为伴读。11岁被当地名师樊锥免费收为弟子。13岁参加童生考试,受到主考官江标的赏识,补为县学生。1897年9月,经湖南新任学政徐仁铸推荐,以优异成绩考人官绅合作培养新政人才的长沙时务学堂班,从此成为时任该校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人室弟子,开始直接受到他的维新思想的熏陶。蔡锷在时务学堂期间,遵循梁启超的指导,认真阅读了他为宣扬康有为改制学说而精心撰写的《读孟子界说》、《读春秋界说》二文,及《孟子》、《春秋公羊传》等书,撰写了数量可观的读书笔记,多数受到梁的表彰,称其“比例精当,见地莹澈”。打这时起,蔡锷便萌生了澄清天下的大志。
《李宗仁回忆录(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李宗仁(1891—1969),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政治领袖和风云人物,曾为桂系军事首领,国民党中央领导阶层的重要成员。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在蒋介石下野后任代总统,同年12月赴美。1965年叶落归根,并于北京发表声明,决心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李宗仁一生戎马,历经护国、护法、北伐、蒋桂、抗日、国共内战等战争无数,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与历史的走势。读历史的人,纵使以成败论英雄,对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历史制造者,也不能等闲视之。 李宗仁寓居美国期间,应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在“东亚研究所?中国口述历史学部”襄赞下,于1958年开始亲自口述了他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及所参与的军国大事,由历史学者唐德刚整理撰写,遂成《李宗仁回忆录》。 本书也是唐德刚个人已出版的著作中
本套书系所选作者,皆为闻名世界的传记大师、历史学家,其中既有艾密尔·鲁特维克、约翰·托兰这样彪炳文学史册的大作家,也有勒内·格鲁塞、迪克·威尔逊这样震撼历史学界的大学者。秉持“非名家不收,非经典不收”的标准,本套书系所选作者组成了世界传记文学领域里*的作者军团。 人生镜鉴:每一个巨人的一生必然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无上的辉煌,揭开这些传奇背后的真实内幕,体验他们成败得失的真正缘由,以人为鉴,自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成功历程:每一个巨人的背后必然有成功的品格、动因、机缘和作为,透过他们的人生经历,可以洞悉古今中外大同的成功奥秘。阅读他们的生命历程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必修课。 心灵感悟:在阅读中与巨人神交,透过巨人的光环,还原他们作为平凡人的真实面目。剖析他们内在的人性与感
熊廷弼(15691625),明末经略辽东的肱骨重臣。明朝人说他“在辽而辽存,去辽而辽亡”,乾隆说“明之晓军事者,当以熊廷弼为巨擘”,现在武汉仍有用“熊廷弼”命名的街道和公园。他的著作对明末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满族早期的社会状况,辽东蒙古各部的驻牧地点、社会经济状况和明、蒙关系等都有翔实的记载。本书在各种熊氏著作单行本和选集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可说是一部校勘精密、编次有序、收录完备的“全集”,全书收录诗歌41首、奏疏207篇、书信472篇、揭帖15篇、杂文18篇,按时间先后为序。附录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熊氏传记、佚事和相关的题跋,及作者整理的熊廷弼年谱。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元帅传系列:(包括《彭德怀传》、《贺龙传》、《陈毅传》、《
吴三桂反复无常、引狼入室、断送大明江山的劣迹早己为史学界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吴三桂究竟什么样子?他投降过李自成吗?他与陈圆圆的故事是真的吗?借清兵入关的决策人是吴三桂吗?吴三桂在甲申之变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由此连带,李自成为何失败?多尔衮为何能巧取北京?——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回答了这些问题,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原貌,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战前美国的军备情况以及美、英等国军队在北非、地中海区和欧洲大陆进行的几次重要战役,特别是美、英军队强渡英吉利海峡并在法国北部实行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军事行动。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北非盟军总司令和西欧盟军统帅,同华盛顿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参加了重要战略计划的拟订、战斗部队的组织准备和各次战役的指挥工作,因此,书中所提供的材料,对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方面同希特勒德国作战的经过情况以及盟军统帅部的战略计划和战术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所述表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德、意、日的竞争,重新瓜分世界,攫取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争夺世界霸权,书中在叙述一些重大战役时,暴露出作者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为着各自国家统治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是一项反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光辉业绩的宏伟工程。 它的主人公包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其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卓著的元帅、将领,参与新中国创建大业的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各个方面的著名爱国人士,贡献突出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劳动模范,以及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主义战士。 这些传记的意义远远超越记述个人生平的范围,它们是新中国开国史、建国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基史、创业史的浓缩,是中华民族一份永远值得倍加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树声传》由中央军委批准立项,军事科学院组织专家
李本涛在仪仗队还是个中队长,别看他是个彪形大汉,干起实际工和却非常细致。他所在的一中队是传统的先进集体,一个功臣中队。为了保持33年的荣誉,他日常工作压力很大。为此,他倾心付出了自己全部精力和心血,赢得了部队官兵的好评。他不愧 是仪仗军营中的双料冠军。多年来。他对仪仗事业的执着和奉献让我感动,他是一个立得信的人,一个先进的人,一个三军仪仗队优秀军人的代表。 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力迅速增强,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日益频繁。我们三军仪仗队一次又一次经受了考验,出色地过错成了任务。至今,经李本涛执行的我们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司礼任务达500多次。为此,他荣立了二等功,
这是一本廖汉生的回忆录,全书内容真实、感人,并且有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本极为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一生的经历更值得读者朋友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