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90年,孙立人将军91岁高寿时,在进加护病房前夕,对他此生所见的的一位大陆人士所行的《后的军礼》开篇,收录了冰心、孙新俊、孙敬婉、盛发绪、周良沛等两岸各方人士有关孙立人将军不同时期不同生活片断的三十多篇短文。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力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 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丛书将首次从系统挖掘云南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的角度,以广泛传扬 云南精神 为目标,通过对云南历代名人所外化的精神感召力和穿透力进行生动诠释,力求让云南人直观认识 云南精神 的内涵与价值,让外地人重新发现云南巨大的人文价值,成为一套经典的传世精品。《抗日忠烈--王甲本》是 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之一,该书详细介绍了王甲本将军的一生,从出生到学习,再到为国壮烈牺牲。早年从军救国,王甲本将军刻苦努力,作战勇敢,头脑冷静,颇有军事才华。他爱兵如子,治军有方,一生清廉正直,倍受官兵爱戴。他在28年的军旅生涯中,足智多谋,作战勇敢,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从排长始,逐级提升。抗日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翔实地追述刘伯承军事生涯的专著。1946年,作者李普作为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随军记者,曾随刘邓大军贴身采访两年,得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刘伯承在历次重大战役中表现出的卓越指挥才能。此书是他与夫人沈容历时七年,经多方采访、调查而写就的一部长达40万字的巨著。书中就刘伯承元帅的韬略和风格、计谋和品德,做了速写与片断式的生动描绘,是作者“致力于有根有据的事实”而写下的“记者笔墨”。冯亦代曾盛赞其“把刘帅写活了”,刘伯承家人更认为:“这是史记刘伯承好的书稿之一,是一部刘伯承传记的信史。” 《记刘帅》一书自1992年首印之后曾多次再版。今天再版此书,是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刘伯承诞辰120周年。
该书为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 系列丛书第三辑之一。周逸群是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毕生为党工作,矢志不渝。该书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周逸群战斗的一生,歌颂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该书可读性强,选取周逸群一生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片段,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周逸群的成长与革命轨迹,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串联起的文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有利于激励广大读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奋斗精神。
本书只收集烈士传18篇(含19人),以及附传不到10篇,缺点肯定是有的,对收集不到的,只有暂付阙如了。 本烈士传虽然只收到19位烈士的忠贞事迹,但据我所知,大约除广东、湖南两省外,安徽是全国各省中好的、有特色的,也是特点多的,都充分发挥了烈士的个性,使每个烈士都找到了他在历史上的定位。正如江苏的革命家赵声所说:“江淮自古多杰,山水而今信有灵。”结便出现了吴越烈士,徐锡麟烈士,以及以熊成基、范传甲为首的许多青年烈士。我希望它能成为我国青壮年的喜爱,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之一。
十位军长是一座丰碑,在中国人民心中高耸,是一份记忆,在华夏儿女脑海铭刻,是一份感动,在人民灵魂深处激荡,是一种力量,在子孙后代心中澎湃。他们的奋斗历程已经化为一种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滚烫而炽热,经久而不衰。他们的精神代表的是坚强,是把困难抛在脑后,虽九死而尤未悔的英雄气概。 十位军长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他们生活战斗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远得已经成了历史;但他们又一刻也不曾离去,近得就在我们心中。 十位军长都很伟大,却又很普通。他们是闻名中外的军事家,伟大得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又是普通人,普通得同样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铸牢精神支柱,进一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精心组织编写了《红色经典传奇100例》一书。刘上洋主编的《红色经典传奇100例》鲜活地展示了革命先驱创造的红色传奇,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党所走过的伟大历程,可以说是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读本、好教材。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一套普及读物,有利于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本书为该书系之《抗倭英雄陈璘》,由黄学佳编著。 《抗倭英雄陈璘》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介绍了岭南抗倭英雄陈璘的生平事迹。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是一本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读本。
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封建地主家庭,原名李坤泰,学名淑宁,后改名李一超,赵一曼是她的化名。“五四”时期,赵一曼接受了进步思想,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反抗封建礼教,谋求妇女解放,走上了争取人民解放的道路。此后她入团、入党,并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在一次战斗中,她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就义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时年31岁。 在建立和建设现代中国的过程中,无数的中华儿女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我们不应忘记方志敏面对敌人的视死如归,不应忘记欧阳梅生和他的妻子儿女一家在大革命期间的巨大牺牲,不应忘记年轻漂亮、能文能武的女英雄赵一曼在抗日战争时期跃马横枪
《张学良遗稿:幽禁期间自述、日记和信函》收录了张学良被幽禁的数十年间写下的文字。其中《杂忆随感漫录》是张学良在 1957年初用 4个月时间写成的回忆录,约 4万余字。当时张学良渴望恢复自由,因此向蒋介石提出请求,后者要他先写一部书,谈谈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了自由,张学良提起了笔,成文后送交蒋介石,但出书一事如泥牛入海。心灰意冷之下,张学良将稿子扔进了废纸堆。直到上世纪 90年代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张学良口述历史工作小组”的研究者们才意外发现这份文字。当时张学良尚在人世,本欲毁掉它,幸亏众学者据理力争才得保存。 这份回忆录谈及了张学良的家世、成长,以及其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的复杂心境,更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本书由张学良历史专题研究学者窦应泰编纂而成,即将由作家出版社推出